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614  
标签:教学设计 第9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9册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教材分析

    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进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宝剑。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事物会变化的人。《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讥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教学目标

    1.在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基础上,继续读一点文言文,为初中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2.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达。

    3.正确、流利地朗读寓言,读出韵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寓言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指导朗读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除了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外,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郑人买履》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你发现今天学习的课文与以前学习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吗?(指导学生简单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这样的小故事叫“寓言”。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你听过或读过哪些寓言?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两则寓言。

    3.自读《郑人买履》,注意读准字音,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事?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既是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又很好地领悟了文言文的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学生能够深入的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1)听朗读磁带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注意自己正音。注意那些你把握不准的字的读音。听他读的和你读的有什么不同? 指名读,正音(吾wú 、宁nìng、 度duó、 度dù);再指名读。提示:有个字出现了3次,两个读音。你知道是什么吗?(度duó——量长短;度dù——尺码)为什么?(若不知道就留在理解时解决)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3)这是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可不容易,老师相信你一定有办法学会它,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进行学习呢?(师生总结学习方法。)

    (4)请大家运用以上读书方法,进一步深入课文内容,发现疑问时多读几遍课文,再解决不了的大家一起来帮你。

    (设计自学的环节,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学习、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

    2.小组探究学习

  把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中讨论解决。小组中有争议的地方提出来,全班共同研究。

3.交流小组学习情况 

    在学习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哪些疑问?(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重点研究。)

    (1)何不试之以足?(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鞋呢?)

    (2)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国有一个人想去买一双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放在座位上。等到他走到集市上时,忘记拿量好的尺码。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市,市罢,遂(suì)不得履。(他拿起鞋子,才说:“我忘记拿量好的尺码来了。”于是,赶紧跑回去拿尺码。等到他赶回来时,集市已散了,鞋子也就没买成。)

    (4)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他说:“我宁可相信自己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解决争议的过程,通过思维的碰撞引导学生小结运用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4.哪个小组愿意来讲讲这个故事,其他小组仔细听,看他们和你理解得一样吗?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以情感表达的机会,用自己的语言讲讲故事的内容,学生既对学习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又提高了口头表达的能力。学得轻松、主动、愉快,体现了主动学习的快乐。]

    5.谁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呢?

    [首先让学生参考注释揣摩句子的大意,然后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感悟句子以至全文的意思。在学生练习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两则寓言的朗读,除了需要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   

    三、探究寓意,加深理解

    1.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

    2.老师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他回来没有买到鞋,就有人说他,如果这个人早些告诉他不就买到鞋了?(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再讨论。)


展开全文阅读
    3.小结:可见这个人真是“固执至极”,别人劝也听不进去。看来这则文言文故事用字不多,却能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最大的特点。

    4.生活中有没有像“郑人”这样的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点评:“大语文”教育观指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的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一环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考意识,又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发展,使学生们对寓言的学习走向深入、走向生活。]

    四、总结学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文言文,我们一起来总结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1.学生质疑,教师点拨。

    2.联系实际,提示寓意

五、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方法预习《刻舟求剑》,并把《郑人买履》这个故事讲给朋友听,让他们从中吸取教训,

    2.写一写学习《郑人买履》后的感受。

    3.排练课本剧《郑人买履》。

    [作业内容的开放,实际上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宽松的学习氛围,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更充分地学习。]

    第二课时:学习《刻舟求剑》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方法

    说说通过上节课学习《郑人买履》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从寓意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来谈。)

    二、自读自悟,读懂、读通全文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整体了解寓言大意,试着说一说。

    2.同桌合作练习说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词句。

    3.教师重点检查难句。

    引导学生理解:遽契其舟;舟已行矣,而剑不行;不亦惑乎

    4.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

    评议:讲得是否语句通顺连贯,情节是否生动,故事有没有讲清楚。

    [有了学习《郑人买履》的基础,可让学生根据学到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

    5.多种形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文短小,课堂上不需要做过多的讲解,而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明确寓意,谈受到的启发

    小组讨论:

    1.涉江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2.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明理需要深入地理解、需要全面地体会,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方法的指导,不可操之过急,要注意体现层次,让每个学生都有所领悟。]

    四、熟读、背诵课文

    1.练习熟读,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意境。

    2.同桌互相提问讲清句子的意思。

    五、学习小结

    1.内容小结。

    文章通过“刻舟求剑”的故事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讽刺了那些办事愚蠢、不知道事物会变化的人。

    2.归纳学习方法,提出以后学习的希望。

    3.拓展延伸:生活中有“刻舟求剑”这样的人吗?你想怎样提醒他呢?

    课后作业

    1.搜集短小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寓意。

    2.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自读《两小儿辩日》,说说读懂了什么。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大。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适当拓展学习领域,使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提升,时时让学生感到课本之外还有精彩处。)
标签:教学设计 第9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9册教学设计 寓言两则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他发明了什么
下一篇:迟到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