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588  
标签:教学论文
创新是小学语文改革的必由之路
    一、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考

(一)课程功能的转变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以下简称 《标准》)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儿童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1.突出儿童个性发展

(1)对学生个性的尊

①语文教育正在转向以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性为本的方向,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②强调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③加强语文教育中道德价值和理想主义教育,强化人文修养的形成。④注重综合化、个性化学习,包括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综合化和个性化,以克服应试教育的缺陷。⑤加强学生个体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⑥重视课程的立体化和层次感,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和创新性。⑦强调语文教育的个性化和多样化,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⑧注重语文学习的现代特征,正视网络的影响。

(2)学生个性的养成

①确立语文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性教育观。②语文教育应重视人的主体性激发。③加强语文教育内容的整合。④转变教学设计方式。⑤强化学生成长规律的研究。

2.关注语文素养的形成

(1)语文素养的内涵

《标准》中有意识地把 “语文素养”突显出来,它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20世纪60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 “双基”;七八十年代强调能力,提出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90年代以后,素质教育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教育要提高全体国民素质,语文教育就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其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2)影响语文素养形成的要素

①不断提升人生境界。②不断完善思维品质。⑧不断内化心灵感悟。④不断拓展生活世界。⑤不断更新教育资源。

(二)课程内容的拓展

《标准》中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应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造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

1.全新的课程资源观

《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报告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各种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教师要树立全新的课程观。首先,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其次,语文教师要能够主动开发、广泛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再次,逐渐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本课程资源。

2.课程走向综合化

《标准》中提到的课程基本理念,特别强调了语文课程的综合化。也就是说,语文教育不再单纯局限于以往的 “字、词、句、章”的学习,必须建立大语文观。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实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根本变革,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3.课程走向生活和现代社会

课程走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是一种必然。过去的语文教材存在严重不足,无法适应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这些教材的缺点表现在: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和系统性,忽视儿童的学习与心理规律;完全以成人的观点选择内容,忽视知识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知识内容相对陈旧,没有反映科学技术进步的新成果;重视知识的学习和记忆,忽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忽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个性。《标准》的制订和颁布为语文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一种新的可能,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从以往不同的角度重新探究语文教育和现代社会以及儿童生活世界的诸多关联。

(三)学习方式的变革

1.在教师的引领下,主动性学

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中最首要的特征,一切教育活动都离不开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1)从时空上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条件,可增加学生个别学习、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全班讨论、学生当小老师和情景表演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提供表现的舞台。(2)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 “工具”,即教会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学习方法的结构。(3)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的探究精神,即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2.发挥协同效应,合作性学

合作性学习主要模式有: (1)共同学习模式。 (2)团体探究模式。(3)结构方法模式。(4)互为指导模式。

3.以问题为中心,探究性学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发现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在研究中学习,以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贴近社会和生活,体验性学

体验是指由身体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性学习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它表现为:第一,强调身体参与。第二,重视直接经验。


展开全文阅读
5.发挥自身特长,个性化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正如多元智能理论所指出的,每个人的智能类型不一样,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具体学习方式是不同的。个性化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

(四)教学评价的革新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关注人的终身发展,体现对人的终极关怀。

2.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3.强调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4.强调定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5.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标签:教学论文 创新是小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穷人(教师中心稿)
下一篇:《四季的脚步》教学设计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