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30  
标签:教学设计 第10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10册教学设计
长江三峡和桂林山水
长江三峡和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知道长江三峡的位置,组成和它们各自的特点,知道葛洲坝水利工程和长江三峡工程的位置和重要性;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及石灰岩地貌形成的简单原因。

  能力:培养学生查寻收集,分析处理相关社会信息的能力。

  情感:激光器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和爱国主义的情感,同时进行美育教育。

教学重点:

  长江三峡的旅游资料和开发与利用。

教学难点:

  桂林山水形成 的简单原因以及合理把握教材内容,驾驭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

  教学用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唐代诗人李白有“两岸猿专用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而同为唐代的散文大家韩愈也有“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诗句,你们知道他们的诗句分别描绘的是哪里的美景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长江三峡和桂林山水。

二、新课讲授:

 (一)学习长江三峡

  1.学生打开课本完成第101页的说一说,教师在学生回答后起动课件,出现场景一。

  2.教师提问:长江三峡的位置在哪里?它是由哪三个峡组成的?

  学生自学课文第101页前二段后回答,教师板书:(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后点击场景一至场景二。

  3.学生分小组学飞长江三峡的自然景观,回答长江三峡各自有什么特点?

  学生答教师板书:(雄伟壮观、幽深秀丽、滩多水急)。

  4.教师提问:你认为长江三峡中哪一个最美,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后完成第102页读一读,神女峰的传说,教师点击场景二出现声景三。

  5.教师讲述:如果说流经三峡的长江水如一条美丽的丝带,那么沿江颁的历史文化古迹,则就是点缀这丝带的明珠。这里有白帝古城,张飞庙、孔明碑、这里是爱国诗人屈原与出塞和新促进民族融合的王照君的故乡,这里还有许许多我的传奇故事和文学典故,这里的风光又引历代文人墨客借景抒怀,留下千古传达室诵的诗赋,其中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就是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6.学生背诵唐诗《早发白帝城》。

  7.教师讲解:长江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自古有“黄金水道”之称,然而在过去,这里处于原始落后状态的航运,又加之三峡地段淮多水急的特点,使得这里航运事故频繁,号称“天险”的三峡,成为约束长江航运的“咽喉”,建国以后,党和政府大力整治航道,炸平险滩,增设航运标志,三峡航道发生了巨大变化,极大地提高了长江的航运能力,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

  思考回答案:我们在提高长江航运能力的同时,还能怎样充分的开发和利用长江三峡的潜能?

  8.学生学习课文第104页最后一段,回答:

  ①长江三峡地区修建成的和正在修建的水利工程是什么?

  教师板书:(葛洲坝水利枢纽,三峡工程)

  ②在这里修建水利设置有什么重要意义?

 (二)学习桂林山水

  1.教师讲述:过长江南下,至我国西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有一处山清水秀的好去处,那便是闻名中外的桂林。

  2.放录像《桂林山水》

  3.教师提误码:

  ①桂林有什么美誉?

  ②桂林的美景可以概括为哪八个字?

  ③这样美的景色是怎样形成的?

  4.学生看课文回答,教师板书:(甲天下、山青水秀、石美、洞奇)

  5.学生根据录像中的山水石英钟洞庭湖景色结合课文说一说桂林的山水石英钟洞庭湖各美在哪里?

三、巩固小结:

  教师讲述:从桂林出发,乘船沿漓江而下,可到达景观秀丽的阳朔。一路之上,见山峰挺拔,其间点点农舍,郁顾及竹林,都倒映水中,构成了一幅长达八十余千米的山水画卷,(板书:山水画卷),可以说:簪山、带水、幽洞、奇石为桂林风景名胜四绝,而烟雨、光影、珍禽、异木、名苑、古迹、田园、村镇则又堪称桂林风景的八胜,难怪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时都要抽出一天时间来这里游览,并赞不绝口。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名扬中外,我们学生如有机会,一定要亲身游览,领略祖国秀美壮丽的山河。

四、板书设计:

标签:教学设计 第10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10册教学设计 长江三峡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杭州西湖和张家界
下一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静夜思》教案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