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学生习作
阅读:1155
标签:
学生习作
1学生习作
观察积累,具体生动——小学生习作指导(网友来稿)
重庆市云阳县鱼泉镇鱼泉小学 冉孟春
每当学生看到自己习作上“欠具体生动”的批语时,他们就会皱着眉头嘟着嘴:老是这样,我也不知怎样才能写得具体生动。平时,同学们也经常抱怨没东西可写,或文章写不长。根据新课程标准,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能在四十分钟内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老师这样一要求,学生就像“挤牙膏”似的生拼硬凑,甚至边写边数字数。有的同学认为平时写不出文章来是因为没有活动或没有出去玩,可这些同学即使出去玩了也往往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一篇文章写下来,就像“流水帐”,一条条、一步步地罗列着所经之事,全然没了意味。
究竟老师如何指导,学生的习作才具体生动?观察是基础,积累是关键,运用是目的。每次习作训练不贪全求美,要让学生一次一得,反复修改,逐步扩充,最终达到具体生动。至于习作的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前人之述多矣,我就《记一次活动》谈谈我指导学生习作具体生动的具体做法。
一、仔细观察,用心体验。
习作前,我组织学生观看比赛或参加活动(课间活动最省事),并给每个同学发一张“活动观察记录表”,提示他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观察体验:活动前场内场外的总体情况(参赛者的准备情况、精神面貌、观众的多少、观看前的准备等),你的整体感受(紧张、热烈等)。活动中参赛者的语言、动作、神态,观众的语言、动作、神态;你作为观众或参赛者的心理怎样;活动结果出来时场内场外的表现。活动后你受到了什么教育或有什么启发。这样,学生在活动前就明确了观察的内容和目的,在活动中他们就会留心观察,细心体验。活动一结束,我就让他们先填写“活动观察记录表”,接着全班交流,然后整理好记录表的内容并完成习作。这次习作,我不提过多过高的要求,只要学生有兴趣写出来就行,目的在于了解每个学生的习作基础,以便在后面的训练中能做到因材施教。
以上训练,我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从观察体验到表达,解决了学生无从写起和无话可写的问题,习作内容自然就具体了。当然,要真正达到具体生动,还离不开后面多次、系列地训练。
二、再现精彩,如临其境。
对精彩动作的描写,我们尽量不用概括性的词句,要精雕细刻,还它一个精彩激烈,让别人看了你的描写,其精彩动作历历在目。我曾给学生说过:你写你弟弟可爱,用上一百个“可爱”、“真可爱”、“好可爱啊”、“多可爱啊”等词句,别人也不知道他到底怎样可爱,不如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例(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做过的事)来表达他的可爱,而文中不出现一个“可爱”的词语。这就是概括与具体的问题。我让学生把自己上次的习作反复读一读,找出你认为动作精彩的地方,回忆当时的情景,连一个细微的动作都不要放过,如果回忆不起来,可再次观察,用上表示动作的词语或其他修饰词语,再修改、充实这个片段,直到你认为满意为止,这次训练就算是完成了。请看有个同学的《踢毽子》片段:
修改前:“……只见她拿出一个毽子,在手上抛了抛,然后飞快地踢了起来……”修改后:“……只见她用右手从裤兜里拿出一个十分漂亮鸡毛毽,左手轻轻地理了理毽毛,把毽毛分布均匀。接着把毽子上下掂了掂,似乎在审视它的轻重。然后向上轻轻一抛,等毽离地有尺多高时,抬起右腿轻快地踢了起来……”虽然这个同学整篇习作不是很好,但达到了这次训练要求。在习作课上我让她念了这个片段,并表扬了她,也给其他同学一个借鉴。
三、刻画语言,如闻其声。
人物的对话语言可分为提示语和话语两个部分,习作中我要求学生不出现“某某说”的提示语,而是“某某怎样说”,提示语中应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心理等,话语应符合人物的年龄特征、职业特征、性格特征和当时的场景等。对此,本次习作训练我分以下几步进行:
1、根据提示语补充话语。
“ ” 我飞舞着试卷,激动地大喊。
妈妈接过试卷,看了看分数,一把把我搂在怀里,高兴地说:“ ”
爸爸拿过试卷仔细地看了一会。突然,他脸色一沉,厉声说道:“ ”
我耷拉着脑袋,方才的高兴劲一下全没了,怯生生地挪动着脚,低声说:“ ”
“ ”见我惶恐的样子,妈妈心疼极了,“ ”
慈祥的奶奶也连忙帮我打圆场:“ ”
我让学生反复读提示语,知道其位置变化及标点变化,明白它的提示作用,学生补充的话语就能体现人物特征,符合当时的场景。
2、听对话录音,补充合适的提示语。屏幕上出示以下配音对话材料:
女:“挤什么哪挤?没长眼睛哪?”
男:“哟看你年纪轻轻,长得这么漂亮,怎么不讲人话啊!”
女:“谁不是人哪?谁不是人哪?”
男:“你没看见是别人在挤我吗?”
女:“别人挤你就该挤我呀?”
男:“哟,想打架吗?那就来嘛!”
老人:“算啦,算啦……年轻人,都忍一步不就得啦,和气能生财嘛!”
学生听了几遍录音后,我让他们想象当时的场景,根据听到的话语及语气,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补充合适的提示语,提示语的位置可前可后可中,但要注意标点。学生写好后,再让他们表演。
3、修改扩充。
学生再读上次的习作(记一次活动),找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地方,看看是否有“某某说”的句子。如果有,就要修改成“某某怎样说”。看看话语是否符合场景及人物特点,反复修改反复读,最后全班交流修改。
通过前面的训练,学生的习作已趋于具体生动,但还不够。
四、积累词句,恰当运用。
没有积累,就没有生活。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课外积累本,每天积累不少于二十分钟。积累的内容分为几大板块:成语、歇后语、谚语、名言警句、对联、古诗、百科知识等,每个板块又分成许多小类,如成语板块,按构词方式可分为重叠词、比喻构词、夸张构词、近义构词、反义构词等,按用途可分为描写人物、景物等。每个小类又再细分,如描写人物的可分为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几年下来,每个学生的积累本就是厚厚的一大摞。
展开全文阅读
这当然不是让老师表功,也不是让学生炫耀,而是在于灵活运用。当学生积累了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成语时,我让他们把上次的习作又进行修改扩充,看看谁用的成语又多又好,并在班上交流,及时鼓励表扬。当学生积累了歇后语时,我又让他们及时运用。有的学生在记一次活动中用了许多恰当的歇后语,语句诙谐生动,由于篇幅关系,我就不举例文。
积累是习作的基础,习作是积累的运用。不断地积累运用,如同滚雪球般,学生习作定会具体生动。
五、运用修辞,形象生动。
修辞手法的运用是习作中不可缺少的。小学生习作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拟人、排比等,恰当的运用能传情达意。比喻使句子生动形象,拟人表达喜爱之情,排比能增强语势。教学中要读写结合,老师心目中要时常想到“怎么学写”这个问题。当学生了解、掌握了常见的修辞手法后,我再次让他们读读前次的习作,看该怎样扩充、润色。如你怎样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来描写活动场面:人怎样的多?人家技艺怎样的高等等。
通过以上训练,学生最终完成《记一次活动》的习作,具体生动。这是通过多次训练完成的一个习作,其他类习作也可这样训练。当然,现行教材没有这样安排习作形式,往往是一次习作一个内容,没关系,只要每次习作有侧重点,落到实处、细处就行。我深信,只要学生留心观察,勤于积累,逐步训练,善于运用,他们的习作一定能具体生动。
参考文献:
[1] 王者,宋元.小学作文教学创新设计与指导(上)[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6.94-95.
[2] 王者,宋元.小学语文听说读写教学设计[M]. 沈阳:沈阳出版社,2000.6.157-163.
作者邮箱: ranmengchun@126.com
标签:
学生习作
1学生习作
观察积累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我的“歪”点子——班级管理随笔(网友来稿)
下一篇:
如何构建真正的语文课堂(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