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课堂实录
阅读:1397  
标签:课堂实录 人教版课堂实录
支玉恒——教学实录《月光曲》第二课时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 第二部分

  师:你们学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篇课文没有?

  生:没有。

  师:没学过。俄罗斯在很早以前,有位画家叫列宾,他坐的船在伏尔加河上走,因为是逆流和顶风,所以船走不动,要用很多的纤夫拉着它走,知道不知道?

  生:知道。

  师:他看见衣衫褴褛的这些纤夫,那么苦,在拉着船往前走,他画了一幅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他用他的色彩和线条作工具,来表达对纤夫的同情和当时的感受。那么现在贝多芬看见什么了,他才创作出这首曲子来?他是被什么感动了?

  生:他被盲姑娘虽然眼睛瞎了,而且家里很穷,却还是那样学他的乐曲所感动。

  师:你们刚才在最初读了一遍课文以后发言,有的同学说,为什么贝多芬弹了一首又一首,创作出《月光曲》呢,有不少同学说,他是对穷人的同情,还有人说贝多芬不嫌贫爱富,他同情穷人就写出这样的曲子,你们还这样认为吗?

  生:不是。

  师:现在怎么认为?他为什么要创作《月光曲》?他的激情从哪来?

  生:他的激情是从姑娘身上来的。因为贝多芬觉得盲姑娘爱音乐,也很懂音乐,觉得遇到了知音,就不由自主地又弹了一曲。

  师:对不对呀?

  生:对。

  师:他是为知音而作还是为穷人而作?

  生:为知音。

  师:那么当然了,这个知音又是那么困苦,又瞎又穷,对不对?

  生:对。

  师:这点我又明白了,还有,《望庐山瀑布》就写的是庐山的瀑布,“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就画的是河上的十一个纤夫。那么贝多芬这首《月光曲》的旋律我明白了,创作的激情和灵感从哪里来,我也明白了。但是《月光曲》的内容究竟是说什么的?刚才有一位同学发言,说我知道了内容是什么。(指一学生起立)刚才是你说的吧?你说《月光曲》的内容是月光和大海的变化,你现在还这么认为吗?

  生:我现在不这么认为了。

  师:你现在怎么认为?

  生:我认为《月光曲》的内容是写兄妹俩的,特别是写盲姑娘的。写她这么穷困,却依然要学习贝多芬的乐曲……

  师:(打断)你的意思简单一点就是《月光曲》写兄妹俩的。那么我问你,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写兄妹俩什么的?

  生:是写兄妹俩贫穷的。

  师:那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是写什么的?

  生:是写兄妹俩学习贝多芬的曲子很投入。

  师:那月光照耀、波涛汹涌呢?

  生:是写他们看到贝多芬心情非常激动。(众笑)

  师:不行,这个说法说服不了我。别人有想法吗?内容是写什么的?

  生:我觉得《月光曲》是写贝多芬自己的心情的,开始是写贝多芬的心情很平静,然后第二层写的是贝多芬的心情渐渐不平静了,最后一层就是写贝多芬看到兄妹俩这么热爱音乐,所以他心情不平静。

  师:有道理,说得还不太清楚,我给画几个符号大家看一看,(在板书的前后两大部分间画了三个“~”)这样一来,两部分连接起来,你们仔细看一看,内容是写什么的?

  生:我觉得《月光曲》写了贝多芬对穷兄妹俩的同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师:不是,看清楚。

  生:我觉得贝多芬的《月光曲》是写盲姑娘眼睛虽然瞎了,但却依然学琴和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师:也不对。你们没有注意我刚画到黑板上的那三个符号。

  生:我觉得“月亮升起”这一层是说贝多芬听到琴声有一分触动,后来,“月亮升高”贝多芬看到兄妹俩后十分感动,后来“月光照耀”是说贝多芬遇到知音后,非常激动,这里表达贝多芬的心理变化。

  师:你们发现他把前后两部分怎么样了?

  生:连起来了。

  师:对应起来说的,那么把他这段话概括一下,贝多芬那天晚上所写的《月光曲》的内容就是写他怎么样?

  生:心情。

  师:那天晚上和兄妹俩接触的过程,以及他的心情是不是?

  生:是。

  师:可不可以这么说:乐曲的第一乐段,是描述他在小树林里散步,听见了断断续续的琴声,心里产生了一分触动,所以弹出曲子来就是柔和的,徐缓的,这样的曲子听在兄妹俩的耳朵里,使他们产生了“月亮升起,微波粼粼”的想像,是不是呢?(教师一边说,一边指着相应的板书)

  生:对。

  师:后边都是这样发展下来了,对不对?

  生;对。

  师:谁能说?

  生:然后贝多芬看到兄妹俩如此贫穷,然后自己心情也十分感动,手下的琴声有力,加快了,兄妹俩想象成月亮升高,风卷巨浪;最后是贝多芬觉得自己遇到了知音,万分的激动,然后手下的琴声是高昂激情的,使兄妹俩联想成的是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师:明白了没有?

  生:明白了。

  师:简单一句话,贝多芬的《月光曲》所写的内容就是那天晚上他的遭遇和他的心情。对不对?

  生:对。

  师:明白了吧?

  生:明白了。

  师:谁还有什么问题?

  生:我还说我上课时提过的问题。就是课文的第七节“贝多芬没有回答”,他为什么没有告诉盲姑娘自己的名字?

  师:你们想想,如果贝多芬是一个非常喜欢炫耀自己的人,这个时候就该掏出什么来了?

  生:名片。

  师:掏出来上面写满了各种头衔的名片,贝多芬是这样的人吗?

  生:不是。

  师:再说了,如果贝多芬说了名字,后面能有盲姑娘用耳朵听出来贝多芬弹的曲子这样的情节吗?

  生:不能。

  师:明白了吧?谁还有问题?所以咱们归结一下:《月光曲》(板书课题“月光曲”)这首曲子的诞生,是由于遇到知音,是不是仅仅的简单的同情穷人?


展开全文阅读
  生:不是。

  师:如果是遇到穷人就作曲的话,那是不是他在街上遇到每一个乞丐都要给他弹一首曲子呢?

  生:不是。

  师:对了,所以它是怎么样产生的?大家看我写的字,读出来(在“月光曲”前写“有感于知音”生们一起读出来)是有感于知音才创作了《月光曲》,才产生这个灵感,大家打开书,读一下第八自然段。(学生齐读)

  师:“清幽”是什么意思?

  生:“清幽”的意思是美丽而幽静。

  师:你是照字典上念的。你自己怎么理解?比如,太阳在天空照着,风和日丽,大地上显得那么清幽,行吗?

  生:不行。

  师:为什么不行?

  生:我觉得应该是淡淡的,不是很强烈,所以书上说那晚上的“清幽”就是月光是淡淡的,十分秀美,十分幽静。

  师:淡淡的,雾里看花,今天早上升起了大雾,树木房屋都是朦朦胧胧的,淡淡的,啊,真是一个清幽的早上呀!行吗?

  生:不行。

  师:这不是淡淡的吗?

  生:(读)“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显得格外清幽。”我觉得这是解释清幽的。

  师:那么你给翻译一下,怎么解释。

  生:“清幽”就是一切很……

  师:说不来了!(笑声)

  生:我觉得是清静幽然的意思。

  师:清静幽然,用这两个词来解释一个词。我本来不懂一个词,你现在弄得我有三个词不懂了。(众笑)有些词呀,你硬要说它的解释是说不出来的,只能像他刚才说的一样“盲姑娘用心去听贝多芬的音乐。”有些词语你只能用心去体会了。我给你们说四个字,你们去体会,中国有句话是说:“月光如水”,你们去体会这个“清幽“。

  生:因为水是十分平静的。

  师:(打断)水还有波涛汹涌的时候呢!

  生:有些水是十分平静的,它把月光比作很平静、淡淡的、所以“清幽”也是这样的。

  师:那么清亮亮是吧?好,有些词是只能意会,不能……

  生:不能言传。

  师:他借着清幽的月光弹起了钢琴,就是《月光曲》,他把他的这一份情感寄托给谁了?

  生:月光。

  师:对了,寄托给月光了。所以《月光曲》的产生,第一有感于知音;第二,大家读,(教师在“月光曲”后写“寄情于月光”,学生们齐读)最后产生了《月光曲》,一首世界名曲。课文讲完没有?

  生:讲完了。

  师:该不该下课?什么?你说哪里还没讲?

  生:我觉得后面的问题难理解。

  师:你说说哪不懂。

  生:贝多芬是怎样把这首曲子记录下来的?

  师:咱们讲了没有?

  生:讲了。

  师:哪儿还没讲?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我现在让你们背诵,能背下来吗?

  生:能背下来。

  师:是不是提前都背了?

  生:不是。

  师:那你起来背一背,我听一听,(指一学生)

  (此生流利地背诵倒数第二段)

  师:谁能像他这样背诵的举手。(有三个学生举手,教师让他们站起来)你们老老实实地说,你们所以能背下来,就是上课这会功夫背会的吗?

  生:对。

  师:提前背了吗?

  生:没有。

  师:真没有?那你们就是极聪明的孩子。我只凭这一堂课就背不下来,我没要求大家当堂背诵,明白了吧?

  生:明白了。

  师:你们几个能背下来是超乎寻常,非常好,好啦,咱们下课吧。下课。◆ 
标签:课堂实录 人教版课堂实录 支玉恒—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支玉恒——教学实录《月光曲》第二课时第一部分
下一篇:让爱飞进来(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