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582
标签:
教学论文
融会贯通教语文(网友来稿)
四川省宣汉县教师进修学校 侯小青
我认为语文教学不能简单、机械、孤立地分为: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书写),而应该更好地体现出课文与课文的联系,知识与知识的联系。因此我主张"融会贯通"教语文。具体做法是:
一、将一册教材中的课文进行整体位置调整,实现融会贯通教语文。
如:人教版小学第十一册《语文》教材(以下全是人教版第十一册),全册共有课文31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0篇,选读课文4篇。一般教师的教学顺序是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按部就班进行教学,但我认为首先教师在接到教材的时候,应该通读教材一两遍,对教材的整体编排有个总的把握。其次要思考安排在最后的四篇选读课文能不能提前到相关的课文组进行教学。再次认真阅读每组课文前的"导读"以及最后四篇选读课文,认真分析比对,找出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最后确定这四篇选读课文分别提前教学的位置。
通过以上四步的反复分析,我最终确定:
将选读课文第1课《生活是多么广阔》放在第一组课文后进行教学。理由是因为第一组课文前的"导读"中明确提出:"启发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而《生活是多么广阔》正好就是"生活是多么广阔,应该怎样对待生活"这一主题,所以放在第一组课文后进行教学恰到好处。
将选读课文第2课《21世纪社会集锦》放在第三组课文后进行教学。理由是因为第三组课文前的"导读"中明确提出:"有的介绍了科技新成就,……读了能增长见识,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并且能引起我们探索与创造的兴趣。"而《21世纪社会集锦》正好就是"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社会带来许多重大变化"这一主题,所以放在第三组课文后进行教学恰到好处。
将选读课文第3课《冬阳·童年·骆驼队》放在第五组课文后进行教学。理由是因为第五组课文前的"导读"中明确提出:"童年是最美丽的,童年的生活会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本组的三篇课文中有两篇是回忆童年生活的,认真读读,一定会被那多姿多彩的内容所吸引。"而《冬阳·童年·骆驼队》正好就是"围绕骆驼队讲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段,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这一主题,所以放在第五组课文后教学恰到好处。
将选读课文第4课《生命的林子》放在第七组课文后进行教学。理由是因为第七组课文前的"导读"中明确提出是"本组的三篇课文都是写人的。……读了课文,可以了解这些人物的不同经历,并从具体事例中领悟到一些人生的哲理。"而《生命的林子》正好就是"讲述的在法门寺这片森林里,玄奘苦心潜修,终于成为一代名僧。"并说明一个重要道理:"一个成才的人是不能远离社会这个群体的,就像一棵大树,不能远离森林"这一主题,所以放在第七组课文后进行教学恰到好处。
二、将课前"导读"与课文融会贯通教语文。
如:第一单元的教学,我首先是要求学生阅读本组课文前的"导读"中要求:"本组的三篇课文,两篇描写祖国的山水,景美,文也美;三首古诗的含义深刻,启发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让学生对本组课文学习有个总体把握,因此在学习第1课《桂林山水》时,学生就能从桂林的山水,景美,文也美中,体会出我们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在学习第2课《林海》时,学生能从岭美,林美,景美,文也美中,体会出我们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在学习第3课《古诗三首》时,学生就能从王冕《墨梅》一诗中"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郑燮《竹石》一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于谦《石灰吟》一诗中"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几句诗中体会出我们应该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生活这一深刻含义。
三、将课前"预习"与课文融会贯通教语文。
如:第25课《两小儿辨日》的教学时,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前的"预习":"两个小孩提出的问题,竟然难倒了孔子。这是怎么回事呢?读课文,看注释,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辩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和同学、老师讨论。"学生带着"预习"中的疑问进入课文,学习积极性十分高涨。
四、将课前"阅读提示"与课文融会贯通教语文。
如:第23课《向命运挑战》的教学时,具体作法是:在教学课文之前,我让学生阅读"阅读提示",当学生读到"一位21岁就被医生诊断患了绝症的人,后来居然成了伟大的科学家,他就是霍金。本课写的就是他的事迹。读读课文,想一想,霍金是怎样向命运挑战的,他创造的奇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时,还未等我安排学生齐读课文,学生已经开始读课文了,他们急于想知道霍金的故事。每当这时,我时常在想,面对这样如饥似渴的学生,面对这样感人的故事,难道还需要老师去大讲特讲吗?
五、将相关的课文集中、融会贯通教语文。
如:第26课《牛郎织女》(一)、第27课《牛郎织女》(二)两课的教学时,针对这是一个在我国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第26课、第27课分别是这个故事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教学时我是打破以两课分别教学的模式,将相关的这两篇课文进行集中、融会贯通教学,具体做法是:学生通过学习第26课后就已经知道了本课讲述的是"以牛郎的活动为主要线索,写了牛郎的童年生活、成长过程、最后与织女结为夫妻的动人故事"。至此,第26课已经学习结束,但学生并不想结束,他们想急于知道,"牛郎和织女结婚以后的生活怎么样,王母娘娘酒醒以后会怎么样,……"因此,我顺势组织学生接着学习第27课,学生很快知道第27课讲述的是"以织女的活动为主线进行,写了织女婚后生活挺美满,后被王母娘娘抓走,无情分开,最后经过抗争,最终可以在每年七月七日鹊桥会面的感人故事。"这样集中教学,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更好地使这个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得以整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十分欢迎。
六、将课后"思考·练习"与课文融会贯通教语文。
如:第22课《小抄写员》的教学时,具体做法是:首先我让学生阅读课后的"思考·练习"中的第2题:"找出描写叙利奥几次遭到父亲责备后心理活动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再想一想,是什么力量使叙利奥坚持工作的。"第3题:"反复读读父亲发现叙利奥帮他工作后的那几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分角色演一演。"这样,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带着问题思考,学习效果的确不错。
展开全文阅读
七、将生字与课文随文释字融会贯通教语文。
如:第27课《牛郎织女》(二)的教学时,具体做法是:在教学第1自然段时,我就随课文解释了"日子过得挺美满"的"挺"字是"很"的意思、"就偎在她怀里"的"偎"字是"亲热"的意思。第3自然段"给她顶厉害的惩罚"的"顶"是"最"的意思。
八、将生词与课文随文释词融会贯通教语文。
如:第27课《牛郎织女》(二)的教学时,具体做法是: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我就随课文解释了词语"再说天上,仙女们溜到人间洗澡的事到底让王母娘娘知道了"中的"王母娘娘"是"古代神话中的女神"的意思;"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中的"门风"是"家规、家风"的意思。
九、将句子与课文随文释句融会贯通教语文。
如:第21课《凡卡》的教学时,具体做法是:如:在教学第13自然段时,对其中一句"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我就随课文解释了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以美好的回忆反衬痛苦的现实";又如:在教学第21自然段时,对其中的一句"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我就随课文解释了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似喜实悲,暗示了他甜蜜的希望即将变成痛苦的失望,悲惨的生活还将继续下去。"
十、将本组"导读"中的习作要求与课文融会贯通教语文。
如:第五组课文共有三篇,即第14课《古诗两首》,第15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第16课《童年的发现》。具体做法是:在进行课文教学前,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课文的写作方法,我组织学生阅读本组的"导读"中的习作要求:"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从课文的内容引起对往日生活的回忆。如果有所感悟,也可以写一写。"即是说,本组课文总的习作方法是"回忆"。因此我在具体进行课文教学时,就特别注重帮助学生领悟"回忆"写法。如:教学第14课中的第一首古诗《泊船瓜洲》时,让学生理解这是写的怀念钟山下的故乡,实际上就是采用的回忆方法;又如:教学第14课第二首古诗《游子吟》时,让学生理解这是写的远游的儿子对慈母的回忆、怀念,这是采用的回忆方法;又如:教学第15课时,让学生领悟这是写的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是采用的回忆方法;再如:教学第16课时,让学生领悟这是一篇回忆童年趣事的文章,这也是采用的回忆方法。通过这种将本组"导读"中的写作要求与课文融会贯通教语文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白了本组课文全部都是采用的回忆方法进行写作的,并且有很多学生分别归纳出每组课文各自采用的不同写作方法。
十一、将课后的习作与课文融会贯通教语文。
如:第21课《凡卡》的教学时,具体做法是:在教学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搭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时,我将课后的选做题:"△课文在凡卡睡熟并做着甜蜜的梦的地方结束了。但梦总是要醒的,想象一下,凡卡睡醒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学生接着文章的结尾进行续写的习作)的作文要求融会贯通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住了这个结尾似喜实悲,暗示他甜蜜的希望即将变成痛苦的失望,悲惨生活还将继续下去。
十二、将本组"积累·运用"中的习作要求与课文融会贯通教语文。
如:第六组课文教学时,我将本组"积累·运用"中的习作要求与课文融会贯通进行教学。具体做法是:在进行课文教学前,我先让学生阅读本组"积累·运用"中的习作要求:"'啊!我发现了……'你一定有过这样兴奋的时刻吧。这次习作,就请你把自己的发现写出来,让大家与你共享发现的快乐。所写的内容不限,可以写平时观察中的发现,可以写学习中的发现,也可以写实验制作中的发现,只要是你自己的发现就行。写的时候,要注意把发现了什么以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带着这个习作要求,我在教学时就努力实践,让学生从中揣摩。如:在进行第17课《鸟的天堂》的教学时,我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发现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第一次傍晚经过时,通过远看、近看整体感知了鸟的天堂大榕树;第二次早晨经过时,通过总体观察、个体观察,发现鸟多、鸟可爱,最终由衷地发出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又如:在进行第18课《第一场雪》的教学时,我帮助学生发现作者是按照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联想的顺序来描写第一场雪的,学生学着从看雪、听雪、从远景、近景的不同方面来感受这第一场雪,由衷发出赞美、喜悦之情:"我想: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把及时的大雪称为'瑞雪'的道理吧。"
又如:在进行第19课《索溪峪的"野"》的教学时,我帮助学生发现作者是从山是野的、水是野的、野物是"野"的、人也变野这几个方面来紧扣一个"野"字,贯穿一个"美"字,表现出"索溪峪的'野'"的。
再如:在进行第20课《鹿和狼的故事》的教学时,我帮助学生发现课文是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讲述一个鹿和狼的故事,并且帮助学生发现"人们必须尊重动物乃至整个生物界中的这种相互关系。"
十三、将《读写例话》与本组课文融会贯通教语文。
如:教材第42页上的"读写例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文是安排在第二组课文后的。在教学这篇"读写例话"时,具体做法是:
如:在进行本组第4课《开国大典》的教学时,我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时候,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这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在学生读《开国大典》时,我要求学生要想象自己仿佛身临其境,正在与三十万人一道参加开国大典。这样,当读到"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时,那种激动、自豪的感情便会油然而生,便能情不自禁地像作者那样发出感叹:"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当读到"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时,就会很自然地体会到五星红旗升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升腾起对新中国无限热爱的感情。当读到对阅兵式的描写时,便会同作者一样,对新中国的保卫者发出由衷的赞美。
又如:在进行本组第5课《狱中联欢》的教学时,我让学生阅读课文时,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在学生读《狱中联欢》时,我要求学生要想象自己仿佛身临其境,正在与狱中的革命者巧妙地利用庆祝新年的机会,通过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表演节目等形式欢庆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所取得的伟大胜利。通过反复读,学生对革命充满了信心。
又如:在进行本组第6课《荔枝》的教学时,我让学生阅读课文时,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在学生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要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我",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荔枝写了"我"跟母亲之间的几件事,反映了母亲对儿孙的深厚的爱,表达了"我"深切怀念母亲的思想感情。
再如:在进行本组第7课《梅花魂》的教学时,我让学生阅读课文时,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在学生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要想象自己就是文章的"我",由梅花回忆起自己的外祖父,由梅花图、手绢想到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并进一步领悟了外祖父具有的那种"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梅花精神、民族精神、梅花魂。
十四、将"读写例话"与其它组课文融会贯通教语文。
如:教材第42页上的"读写例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文是安排在第二组课文后的。在教学这篇"读写例话"时,我又将这篇"读写例话"安排在第四组课文第11至13课中进行教学,具体做法是:
如:在进行第11课《长征》的教学时,按照第二组的"读写例话"的要求《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阅读的时候,把心放进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自己就是一位身经百战、正在经受长征考炼的红军战士。使学生从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体会到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展开余文
又如:在进行第12课《一夜的工作》的教学时,要求学生按照第二组的"读写例话"的要求《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阅读的时候,把心放进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自己好像身临其境,与作者何其芳一起见证了我们的周总理工作辛苦、生活简朴,情不自禁地从心底发出:"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再如:在进行第13课《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的教学时,要求学生按照第二组的"读写例话"的要求《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阅读的时候,把心放进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自己好像身临其境,与作者李元新一起在前沿阵地上见证了我们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从"潜伏、烧身、忍痛,直至牺牲"的全过程,学生的心与作者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一会儿"心绷得紧紧的",一会儿"担心战友会跳起来、叫起来",一会儿"不敢看",一会儿"不忍看",一会儿"忍不住不看"。面对战友邱少云,我的学生"心如刀绞一般",他们已经将全部感情、全部身心投入到前沿阵地上去了,完全置身其中,我也被邱少云以及我的学生感动得热泪盈眶。
十五、将"读写例话"与本组"积累·运用"中的"阅读"融会贯通教语文。
如:教材第42页上的"读写例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一文是安排在第二组课文后的。在教学这篇"读写例话"时,具体做法是:
如:在教学本组"积累·运用"中的"阅读":《七子之歌·台湾》这一篇短文时,我先让学生再默读"读写例话":《体会文章的思想》一文,要求学生阅读的时候,把心放到文章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自己好像就是作者,通过读,学生读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收复台湾的强烈愿望,以及一腔豪迈的爱国热情。了解"郑氏"指的是收复台湾、让国人扬眉吐气的郑成功;"精国"指的是精忠报国、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岳飞等相关的知识。
十六、将与课文有关的音乐与课文融会贯通教语文。
如:在进行第4课《开国大典》的教学时,具体做法是:当学生齐读到课文第6自然段"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务军进行曲》"时,我同步播放起《国歌》音乐。在音乐中,全班学生都自觉起立,行队礼,继续发出宏亮的声音:"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学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我也被这盛大、热烈的场面感动得热泪盈眶。
十七、将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课文融会贯通教语文。
在进行第10课《宇宙生命之谜》的教学时,具体做法是:鉴于学生对太空宇宙知识了解甚少,为了帮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更好地学习课文,我在教学课文的同时,同步挂出相关的挂图。当讲到"而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我就出示印有"太阳系"、"银河系"的教学挂图,学生观察一目了然。当讲到第4自然段时,我又同步出示了有关"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挂图。使深奥、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形象、更直观,学生越学越有兴趣。
十八、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与课文融会贯通教语文。
如:在进行第26《牛郎织女》(一)、第27课《牛郎织女》(二)的教学时,具体做法是:在进行课文教学前,我先简介了"牛郎织女故事形成的时代背景":这个故事大约在东汉末年初步形成。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初步完成中央集权时期,统治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矛盾日益尖锐,人民向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这便产生了牛郎织女婚后过着自由美满生活的描述;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的理想很难实现,而王母的思想行为正反映了封建势力的冷酷无情,对人民的压迫,这便产生了牛郎织女天各一方,只能一年相会一次的情节。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封建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叛逆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通过对"牛郎织女故事形成的时代背景"的介绍,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对故事的人物、情节和思想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十九、将与课文有关的知识与课文融会贯通教语文。
如:在进行第23课《向命运挑战》一课的教学时,具体做法是:我在进行第2、4、6自然段时,我即时补充了"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语音合成器"、"黑洞"等知识。
又如:在进行第25课《两小儿辩日》一课的教学时,我及时补充了有关的科学知识,让学生正确理解了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科学道理,并让学生正确理解了早上的气温低、中午的气温高的真正原因。
二十、将学生和课文有关的生活经验与课文融会贯通教语文。
如:在进行第6课《荔枝》的教学时,我要求学生将自己吃荔枝的生活经验和具体感受带入课文,更好地理解了课文。
又如:在进行第26《牛郎织女》(一)、27课《牛郎织女》(二)两课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仰望星空,在银河系的东西两侧找到了两颗最亮的星星,就是牵牛星、织女星。并告诉他们牵牛星、织女星看来只有"一水之隔,其实距离很远。两星相隔约16光年。它们跟太阳一样,都是恒星。两星的位置是不变的,永远没有相会的机会。面对星空,学生急于想知道关于"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美丽传说。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能保持一股浓厚的兴趣。
通过我融会贯通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语文不能"简单"地学习、"机械"地学习、"孤立"地学习,而应注意字与字的联系、词与词的联系、句与句的联系、段与段的联系、篇与篇的联系、课文与课文的联系,课文与生活的联系、课内与课外的联系、知识与知识的联系等。只有这样,才能学好语文,才能学活语文,才能用好语文,才能用活语文。
作者邮箱: hugekey@126.com
标签:
教学论文
融会贯通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追逐一个永远的梦——侯小青随笔系列之二百一十二学会宽容(网友来稿)
下一篇:
“随心所欲”导入课文(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