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1091  
标签:作文指导 1作文指导
从课文的空白点中挖掘作文训练的泉眼(网友来稿)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范庄小学 张国祥

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不少文质兼美的文章,给学生留下广阔的思维拓展空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精神,是学生作文训练的优质资源。笔者就如何挖掘利用课文中的“空白”点,训练学生写作,谈几点做法。

一、还省略号的真面孔,练补写。

省略号是语言环境的需要,有时用于省略部分情节内容,使文章用语言简意赅,教学时,可采用还原省略内容的方法,练习补写。如《大江保卫战》一文,黄晓文在大堤上抢险时,脚底扎进了铁打,他拔出了铁钉,“随即从身上扯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了地上的麻包,又爬上大堤……”句中的省略号显然是略去了黄晓文又爬上大堤后一系列的感人情景。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补出黄晓文咬紧牙关,强忍剧痛,奋勇抢险等动人情形,使铮铮铁汉的英勇形象更完美高大,有效地完成了补写练习。

二、恢复情节略写的原形,练扩写。

课文中的详略写同样能表情达意,服务于中心。教学时,可将略写的情节恢复为详细叙述,进行扩写练习,使句子内容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有血有肉。如《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文,有两处略写:“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和“小姑娘手把手地教起了爱因斯坦”收拾房间。教学时,可启发学生联系自己家庭日常生活的体验,让学生想想,议议,说说,写写,穿戴有哪些要领,怎样收拾房间才能整整齐齐等,从而使句子内容更充实。又如《灰椋鸟》一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针对句中“倾诉”和“呼唤”的情节略写,再根据文中林场工人大规模植树造林等内容,引导学生先扮演灰椋鸟的角色,自由倾诉一则新闻,一个收获,或者呼一呼,唤一唤同伴和儿女,而后再进行书面整理。再如《最大的麦穗》中弟子们到了麦地的尽头后,那“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针对此处的“嘲笑”,可设计一个详写练习,让学生插一两句关于机遇的格言或俗语等,或者自己编一句,使句子更幽默风趣,富有哲理。

三、填补列举的空缺,练仿写。

小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写作水平虽然有限,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强,仿写成了有效的练笔措施。课本多处出现句式排列整齐、结构相似的句群,列举量虽少,却是练习填补、仿写的范例和素材。如《秦兵马俑》中“仔细观察,它们的神态各异。有的颔首低垂,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做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据此句的结构和句式特点,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预先准备好的秦兵马俑的图片,结合想象,用上“有的……好像……”这种句式来完成列举再生,多形式多角度地表现兵马俑的神态各异。或者围绕“校园内的盆景造型奇特”等中心,用上述句式完成列举仿生练习,使学生写作化难为易。

四、钻尾声的空子,练续写。

小语课文有些结尾往往“言尽而意无穷”,这些语言空子赋予了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创作的财富。练习续编故事,使已经接近尾声的情节再掀波澜。如《最大的麦穗》的文尾“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弟子们从摘麦穗中感悟出这条人生哲理后,假如苏格拉底给弟子们一个改过的机会,要求他们重新摘麦穗,故事会发生哪些戏剧性的变化,结果又会怎样?引导学生以此为话题,续编《第二次摘麦穗》。又如《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的文尾“40年后,已经成为三个孩子母亲的美穗子和她的家人,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感谢将军的救命之恩。”文中美穗子及家人怎样千里迢迢找将军,找奶妈,找警卫员以及当面酬谢恩人等情节成了学生习作的开发区。笔者据此启发学生联系当年美穗子获救情景,结合自己社区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发挥想象,续编《美穗子谢恩记》。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复活静态情感,练综合表达方式。

有些课文的高潮,主题的升华,突然形成画面“定视”或动态空白,呈现一幕“无声胜有声”的情景。教学时,要把准最佳复活时机综合训练叙描议抒等多种表达。如《船长》一文中“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成入大海。”句中人们“凝视”的“定视”画面掩盖不了他们内心的沉痛。笔者有意刺激学生,化静为动,假如你是当时的乘客,肯定按捺不住,那你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请配上手势,用上关于对待“生死”的格言警句,当众表演。此时学生特别钟情,在情感的驱动下,主动投入一种无法遏制的创作动力,有叙有议,有描有抒,生死离别的情景立即复活了,室内充满着对船长的敬佩之情。又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中“十分钟过去了,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6匹牲口都好像预感到了什么,集体嘶叫了几声,又都默默地低下了头。”教学时,同样可以先引导学生将骡子的“嘶叫”翻译成人们的语言,而后组织学生把骡子默默低头后“善解人意、勇于献身“等想法模拟出来。文思泉涌,表达各异。

此外,课文中还有空席的人物以及插图等,如《真情的回报》中“我”的妈妈,同样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源头。

总之,课文中训练学生作文的“泉眼”相当多,除了“空白”点外,还有文章的巧合、悬念、矛盾、比兴等关键点,同样具有探究写作的价值。

作者邮箱:

标签:作文指导 1作文指导 从课文的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窗前的红气球(网友来稿)
下一篇:新课堂数学教学设计需要确立的理念(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