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858
标签:
教学论文
呼唤有智慧的教育
一提起我们的教育,我总有种失落感,总觉得缺些什么,但到底缺什么,我又讲不清。直到几年前,我给台湾一家出版社翻译英国大哲学家A·N·怀特海的教育代表作《教育的目的》的时候,看到其中一段话,才豁然开朗。那段话是这样写的:
理想的消失是人类努力失败的可悲证明。在古代学校里,哲学家们渴望传授的是智慧,而在现代学校,我们降低了目标,教授的是学科。从神圣的智慧——这是古人向往的目标,沦落到学校教材知识——这是现代人追求的目标,标志了多少世纪以来教育上的一种失败。……我的观点是,在我们欧洲文明启蒙之初,我们是从那赋予教育以灵感的崇高的理想起步的,然而渐渐的,我们的理想却沉落到与我们的实际持平的地步。
可是,当理想与实际拉平,其结果就会停滞不前。尤其是,只要我们把智力教育仅仅设想为获得机械的智能,或仅仅在于系统陈述实用的真理,就不可能有进步。……我所渴望给你们的印象是,尽管知识是智育的一个主要目标,但知识的价值中还有另一个更模糊但却更伟大、更居支配地位的成份,古人把它称为“智慧”。没有某些知识基础,你不可能聪明;但是你也许能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知识,却仍然缺乏智慧。
于是,我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的教育缺什么——缺智慧。我们的教育可以说什么都有——有知识、有课程、有作业、有考试,但惟独没有智慧。那么,什么是智慧呢?从大哲学家的思想中,我至少得到两点启发:
第一,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一个人可能学富五车,但他不一定是智慧之人,因为他完全可能千万次地重复人家的思想,却自己不善思考,不去探究,更不会发明创造。相反,像苏格拉底那样,逢人便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倒可能最富智慧,因为他自认无知,所以总想与人理论,探究真理在何方。知识关注的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这就是知识与智慧的区别。
第二,掌握很多实用技能也不等于智慧。一个人学会驾车,学会电脑,但他却不一定富有智慧,因为他很可能是被迫去做,内心却对这些行当毫无兴趣,更谈不上从中悟出智慧。我想,真正的智慧之人,都会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深感兴趣,他不是被迫去做,而是自愿去做,只要感兴趣,即使没有什么实际好处,也仍然乐此不疲,因为他从做的过程中体验到生活的愉快,人生的乐趣。还有什么比品尝生活的愉快和乐趣更接近智慧呢?此外,他也可能武艺十八般,谋生之道样样精通,但却思想贫乏,内心空虚,没有信仰,没有对真善美的渴望,你能说这是有智慧的人吗?
那么,为什么说我们的教育缺乏智慧呢?看看我们的教育吧!
我们把教育就看作是知识的传授,并以此作为教育的惟一的、最高的目的。作为教师,我们恨不得把所有学科的所有知识都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作为学生,恨不得把这所有学科的所有知识滴滴不漏地贮存在脑海中。至于这些知识跟学生的经验有没有关系,他通过学习是否探索能力得到提高,我们是不管的。难怪爱因斯坦感叹:“现代的教育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个奇迹。”其实我想,按照怀特海的理解,知识的传授仅仅是教育的最基本目标,除去知识以外,还有更崇高的目标值得追求,譬如说如何去获取未知,如何去开启心智,如何去创造新思想,等等。教育不应只是往木桶里注水的过程,而应是不断向外流淌创造之泉的过程。如果让对知识的追求,淹没了对探索的渴望,这样的教育,能算是有智慧的教育吗?
我们使教育染上那么多的实用色彩,就像怀特海所说的,理想沉落为实际。不信你看,外面有了打字机,我们在学校开打字课;外面发明了电脑,我们让学生学五笔字型;人口太多,我们课堂上宣传人口教育;环境受到污染,我们要学生掌握“可持续发展教育”。制定课程和教课程的人想当然觉得,学了这些东西,教育的功能就得到了体现,却不去或不愿去想一想,我们的学生是否对这些东西感兴趣。“应试教育”这个词,最精辟地概括了我们教育的实质,管它什么兴趣不兴趣,最要紧的是要不要考。素质教育有没有也不重要,能使学生进好大学就是最大的素质教育。不过据从国外回来的人介绍,那里的教育好像不是这样,学了派什么用不是很重要,最重要的是对所学的东西有没有兴趣,所以那里的老师普遍对培养兴趣比对培养技能看得更重,因为他们感到,有兴趣才会去钻研和创新。其实我们自己也有体会,被迫去做的东西,总离不开功利,自愿做的东西,才使人振奋和聪明。当一种教育只看到功利的泛滥,却看不到兴趣的踪影,这种教育能算是有智慧的教育吗?
我们让教育成为记忆之学,机械之学,仿佛现代教育的惟一的基本功就是背书,就是把圣人说过的每一句话牢牢记住。难怪有人说,在中国,教育赖以生存的东西有三样,一是权威,再是记忆,三是考试。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对此刻画得更入木三分:“假如孔子或者孟子死而复生,看到后世的儒生总在重复他们说过的只言片语,一定会感到诧异。难道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不加批判地记住教师所教的一切,并达到预先设定的知识目标吗?难道一切学科知识都是铁板钉钉,不可动摇的吗?如果真的这就是教育,那是人类的悲哀,因为这样意味着我们将把代表人类未来的学生塑造成只会记诵和模仿的动物。我想,其实在教育过程中还有一个东西远比记忆来得重要,那就是质疑。假如教育只有记忆而无质疑,它能算是有智慧的教育吗?”
我们让教育远离个性,成为标准化的模具。不信吗,你去学校看看,所有的学生都一个样坐得端端正正,一个样手放后面,一个样写诸如“最有意义的活动”的作文,一个样分析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可能这个学生想说些或是想写些什么,只是因为周围的学生都这么说,这样写。你看,这哪是教育,这不就是工厂里在刻模子。其结果,我们的下一代一个个都不善思维,个性衰微,少年老成,随波逐流。我的观点是,多样化才是智慧,一旦抹杀了个性,就毫无智慧可言。虽然街上到处都有麦当劳店,统一的装饰,统一的味道,但我们的教育可千万不要麦当劳化呀(因为今天教育的麦当劳化,就意味着明天社会的麦当劳化)!一种教育,如果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张扬个性,成为他自己而不是别人,这种教育能算是有智慧的教育吗?
展开全文阅读
我们让教育脱离人的内心感受,只要学生课后看“一课一练”,上有助于考级的补习班。至于周围人在想些什么,我们是不管的,因为无暇过问。连自己有哪些细小而真实的感受,我们也是不屑一顾的,因为高考作文大都是豪言壮语。多少次,看着疲惫的父母带着同样疲惫的孩子,拎着琴,夹着画架,匆匆地来来去去,我就情不自禁心里一阵酸痛,这样的学习,固然能给孩子特长,但能引导他走进精神世界吗?他会一边拉琴,一边从音乐中感悟人生,提升信仰吗?恐怕只有学习之苦,苦海无边吧。你说,这般没有内心生活的教育,能算是有智慧的教育吗?
面对教育中这种种没有智慧的表现,我心急如焚,止不住大声呼唤,让有智慧的教育快快在我们的中小学出现吧。这种教育的特征是:
——不在于教师讲授无数个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更多的为什么;
——不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
——不在于学校安排多少课程,更不在于其基础型、拓展型或研究型之分,而在于学生是否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通过学习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评判了多少;
——不在于教师布置多少课外作业,而在于他们如何千方百计去让孩子们展开想像的翅膀,拓展广阔的心灵;
——不在于学生考试得了多少分,而在于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自信;
—一不在于学校走廊上悬挂多少名人名言,而在于学生对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和事有多少深刻的感受;
——不在于孩子会不会拉琴、画画或有其他特长,而在于他是否有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和对真善美的热切渴望。
总而言之,我觉得,要估价一种教育是否真正有价值,我们最终要考察的,不在于其知识、课程、作业、考试,也不在于其教师数和学生数,甚至不在于其名校教。要估价一种教育,我们最终要考察的,在于它是否拥有智慧,因为只有教育本身有智慧,才能够培养出智慧之人,而有了智慧之人,社会才能得到长足发展。所以教育中的智慧,是教育的本质和灵魂。什么时候,当我们的教育具备了上述这些特征,我们就可以狂喜地向世人宣布 我们终于有了有智慧的教育!让我们共同祈盼,这一天能早日到来吧!
最后,允许我再引用怀特海的另外几句话,作为本文的结语:
在这里,我必须提醒你们不要忘记那个脍炙人口的东方国王的故事。他在梦幻中选择了智慧,因为他觉得智慧本身强似东方的奇珍异宝。……大自然总是为智慧聪颖的人打开它的秘密。……一个民族,只有热爱智慧,才能获得智慧。
作为学生。你们必须把学习当做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实际上,你们是自己教育自己。你们不是一块块供聪明的教师提成文化人的胶泥。你们自己的努力,只有你们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
在现代生活的条件下,规律是绝对的,凡是不重视智慧训练的民族,是注定要灭亡的。
(吴志宏)
标签:
教学论文
呼唤有智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孩子的眼睛
下一篇:
欧美的个别化教育及其形式和方法:法国小学的“合同教学法”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