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655  
标签:教学设计 三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设计
东方之珠(网友来稿)
liugang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学写"倾、舒"两字。

【教具准备】

1、录音带。

2、投影片。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东方之珠。

(2)释题。

①"东方之珠"指哪里?(香港)

②简介香港。

③"珠"原指珍珠,你见过的珍珠是什么样的?

那么为什么把香港称为世界东方的珍珠呢?

(3)感知画面。

(这就是香港,新颖别致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碧波荡漾的海面上行船如梭;景色迷人的沙滩上笑声不断……)

难怪人们称它为一颗璀璨的"东方之珠"。

2、初读课文。

课文对这颗"东方这珠"作了更具体、更精彩的描述,请同学们打开书,听录音。

(1)听配乐朗诵后,谁能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香港

(2)自由轻读课文: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须,准备读给大家听。

(3)检查初读效果。

①认读生字词。

②指名选读,及时矫正。

(板书:沙滩 公园 街市)

3、细读课文。

(1)师:刚才几位同学读的很好,我们知道有

(板书:沙滩 公园 街市)但是,"东方之珠"的魅力,不仅仅是因为它有沙滩、公园、街市,而是因为它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

请一个同学用一句话把这个意思说出来:

香港有

(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

这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就叫总领全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①指名读。

②指导朗读。

(听出来了吗?课文首先交待了香港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说她是"我国 南大门",接着简要介绍那里的 、 、 和 多么美啊,多让人自豪啊,一起读读看,是不是有这种感觉)

③齐读。

④ 练背。

(3)学习第二自然段。

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想想每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试试怎样读出文中的意思。

①各自轻声读。

②指名读。

③谁想好了,第1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板书:浅水湾好地方)

④在这句话中,作者用了哪两个词点明了这个好地方的迷人之处,那就是……(浪平沙细、阳光和煦)

⑤作者仅用了"浪平沙细、阳光和煦"就描绘了一同美妙和画面。温暖柔和的阳光洒满了波光粼粼的海面……再细读读看,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⑥在这如仙境一般的沙滩上,人们感到真是

⑦人们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大家轻读第2句,去大胆想象、体会。

a、出示:因为人们 …… ,所以感受到了"舒服极了"。

b、人们只所以感受到舒服极了,是因为他们……。

⑧知道怎样读了吗?谁来试试。(指读、齐读)

4、指导背诵。

(1)指投影引读。

(2)抽词语填空读。

(3)看板书试背。

(4)看图试背。

5、配乐朗读、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6、指导写字。

(1)认读:

shu fu qing tan qian

舒服 倾 滩 浅

(2)书写:(指导笔顺:"倾""舒")

(3)描红:(纠正姿势)

要注意对容易写错的字的指导。

如"舒"的右边是"予",没有一撇;

"倾"中的 匕 与焰中的臼的笔顺不能写错。

7、作业:

①熟读课文达到有感情。

②能默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课文。

⒈学习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

⑶理解"举世闻名"。下面两句话就是具体写他的举世闻名的。

⑷小结:

第3自然段写了海洋公园里海豚的表演。

⒉学习第4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

⑶理解"闹市口"。闹市口的具体情况怎样?

⑷看书上插图,对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获得感性认识。

⑸小结:第4自然段描写了 铜锣湾闹市口的繁华。

⑹齐读第4自然段。

⒊第3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这一句说了什么?

⑶为什么说香港是"灯的海洋"?又是怎样具体描写得?

⑷看书上插图,欣赏夜香港得美丽。

⑸结:第5自然段描写夜香港灯光如海洋得美丽景色。

⑹齐读第5自然段。

⒋学习第6自然段。

⑴学生按照上面得步骤自学第6自然段。

⑵检查自学情况。

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中心句?说了什么?

⑶请学生小结课文第6自然段.

⑷ 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

三、指导背诵3~6自然段。

⒈听课文录音欣赏。

⒉利用板书引导背诵。

⒊各人自由轻声背诵。

⒋分两个大组,一组背,一组听,在交换。

⒌指名背诵。

⒍同桌二人练习。

四、布置作业:


展开全文阅读
⒈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⒉背诵课文。

练习5

【教学要求】

⒈按笔顺规则,把"柴""惶""焰"写正确、写端正。

⒉去部首成新字,在数笔画,学习并熟悉部首查字法。

⒊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四个排列混乱得句子调整成为一段条理清楚、语意连贯的话。

⒋按从上到下的顺序,用钢笔练写半包围的字。

⒌熟记成语。

⒍朗读、背诵一首感情真挚的抒情诗。

⒎讲几个小笑话给同学们听。

⒏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⒈审题:

⑴指读题目。

⑵教师讲请本题练习的要求。

⒉指导。

⑴指名认读"柴""惶"""焰"。

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生字的笔顺。

⑶让学生按照书上的笔顺练写,了解笔顺。

⑷让学生说说哪个生字难写,难在那里?

⑸重点指导书写"惶""焰"。

⒊练习:

⑴学生练习描红。

⑵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

⒈审题:

⑴指读题目。

⑵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本题的三个要求:

⒈弄清去掉部首后是什么字。

⒉把去掉部首后的字填写在括号里;

⒊数数去掉部首还有几画,并填写在横线上。

⒉指导。

⑴出示卡片:猜

①指名读。

②指名说说"猜"是什么结构的字,它的部首是什么。

③"猜"去掉反犬旁是什么字?

④数数"青"是几画?

⑵按上面的步骤方法,指导练习其余7个字。

⒊练习。

⑴让学生拿出笔在书上填上答案。

⑵汇报填写情况,纠正汇报中的一些错误。

⑶小结: 这是用部首查字典的基本操作方法,同学用这个方法可以查一查字典。

一、教学第三题:

⒈审题:

⑴指读题目。

⑵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⒉指导。

⑴请一位同学读本题中的四句话,帮助学生理解四句话中的内在联系。

⑵想一想这四句话大体上讲一件什么事?可以按什么顺序;来重现排列。

⒊练习。

⑴让学生按事件先后的顺序重现排列次序。

⑵填好后,要求学生认真诵读,凭借语感,体会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

⑶汇报自己重现排列情况。

⑷帮助排列错误的同学分析原因,并重现排列。

⑸齐读排列好的四句话。

第2课时

一、教学第4题:

⒈审题:

⑴指读题目。

⑵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⒉指导。

⑴从字形上看,这四个字有什么特点?它们的书写笔顺规则是什么?

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范字,看准包围部分与被包围部分在田字葛的位置。

⑶引导学生回忆描红与临写要求。

⒊练习。

⑴说说这4个字的笔顺。

⑵按要求在书上描红、临写。

⑶检查描红与临写情况。

二、教学第五题。

⒈审题:

⑴指读题目。

⑵教师谈话帮学生明确练习要求。

⒉指导。

⑴学生自由练读8个成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⑵教师范读。

⑶学生自由读。

⑷理解8个成语的意思。

①请学生自己练说。

②学生回答,能说出大概的意思就可以。

③教师讲解有难度的成语。

⒊练习:

⑴学生大声自由练读。

⑵同桌练习背诵。

⑶教师巡回个别抽读,抽背。

⑷集体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六题。

⒈审题。

⑴指名读题。

教师讲清题目要求。

⒉指导。

⑴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要求读正确。

⑵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⑶教师范读,学生想诗意。

⑷全班练读,要求读通顺。

⑸教师结合图意讲解诗意。

①让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这首诗主要说明了什么?

②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朗读,一边读一边体会: 这首诗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③教师讲解每句话的意思。

⑹教师再次范读。

⒊练习。

⑴学生自由练读;⑵同座互读;

⑶指名读;⑷练习背诵;

⑸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⒋反馈。

第四课时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一、教学第7题:

⒈审题。

⑴指名读题。

教师讲清题目要求。

⑵指导练习:

⑴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录像;

⑵教师示范讲笑话《一知半解》。

⑶学生说《一知半解》。

⑷学生讲自己准备的笑话。

⑸请一同学当主持人,指名学生到台上来讲笑话。

标签:教学设计 三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设计 东方之珠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孙中山破陋习(网友来稿)
下一篇:三袋麦子(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