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85  
标签:教学论文 二年级教学论文
谈谈转化后进生的一些做法(网友来稿)
李冰

一、基本资料

(一)案主姓名:王丽丽(假名)

(二)性别:女

(三)年龄:10岁

(四)籍贯:江苏灌云

<五)学校与年级:灌云县伊山五中初二

(六)辅导者:灌云县伊山五中心理咨询室成员

(七)辅导期间:2000年12月10日至2001年6月23日

(八)个案来源:学校开展“师生结对子,转化后进生”的活动,

笔者选择了案主作辅导对象。

二,主要问题概述

(一)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案主进中学时成绩中等,初一上学期末测验仍保持

中等水平,初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总分落到班级最后,政治、语文、数学、物理

不及格。案主平时很关心别人容貌、衣着、打扮。

(二)遵守纪律不良:案主上课随便讲话,做小动作、吃零食,受批评后情绪低落。因语文考试作弊受学校“警告处分”。

(三)家庭关系不良:对爷爷、奶奶的批评不理不睬;对伯伯、婶婶的管教抵

触反抗。案主懒惰、贪吃,不肯做家务,自己用的痰盂也不倒,一有时间就看

电视。回家常说谎,骗家人说自己成绩较好。

(四)同学间、师生间关系不良;案主影响周围同学学习,上课讲话影响他人

听课,下课妨碍他人做作业,同学讨厌她,批评她,便跟人吵架,满口粗话,

对老师的批评也抵触反感,她认为老师同学都与自己过不去。有去校外结交“朋

友”的想法。

三、背景资料

(一)家庭背景

1、家庭成员

父(44岁,文革期间初中毕业,在其妹妹开办的“美食城”工作)

母(42岁,文革期间初中毕业,个体户)

案主是父亲的独生女,母亲的长女。

爷爷、奶奶:退休工人

2、个人成长史

案主足月顺产,未患过特殊疾病,身体健康。2岁前由父母共同扶养。4—7

岁入幼儿园,表现未见异常(母亲及本人回忆:活泼、常被人夸漂亮)。小学1—

5年级学习、品行良好,作文、体育较好、进六年级后。在校经常违反纪律,上

课随便讲话,不能集中注意力。还有说谎观象。小学毕业以中等成绩考入初中。

2001年3月身体开始发育。

3、家庭变故

案主7岁岁时,因生父参与赌博且屡教不改,母亲与他离婚,案主判给生父,生母再婚后又生了个女儿,今年六岁,案主有时也去生母家。案主的祖父母出钱并抚养。平时与她一同生活的还有伯伯、婶婶,还有比她大一岁的堂哥。案主岁时,谎称到外婆家去,不慎跃进河里,几乎淹死,从此就怕水。她爱咬指甲,指甲光秃秃地长不出。

4、家庭教育情况

父:不过问案主的教育,住在别处。

母:有时打电话叫案主去,问问功课,但案主不告诉她实情,因小时候经常

打骂案主,所以案主害怕她。爷爷、奶奶看案主没爹没娘,很可怜,就处处依着她,让她吃好穿好,游戏玩耍,一味放任,养成了案主懒散、任性的坏习惯。

(二)案主自诉与测查

1、关于家庭

父母离婚后,都不要我,他们都不喜欢我。只顾他们自己,太自私了。奶奶

处处依着我,可是太罗嗦,象念佛一样在我耳边念个不停,也烦人。他们不知道

我的成绩差,准备奖励我。

家庭支持系统改善:对案主要严格要求,纠正其懒惰、沉湎于电视的习惯,

经常过问案主的学习、思想。

学校支持系统改善:改变单一批评的方式,创造案主在班级中积极表现的机

会,及时肯定,辅导者真诚给案主以学习上的帮助,情感上的支持。

(三)辅导实施要略

1、对案主的个别辅导

辅导者每星期上案主所在班级的两节政治课,可以同案主时常见面,时常过

问辅导,长谈为半小时以上一小时左右。

(1)第一次长谈(12月10日):案主倾诉一个小时,从中了解到案主大量的情绪

和认知困扰,与任课老师、与同学的矛盾,对父母亲的反感。特别是案主急于参

与班级群体的倾向。案主主动说,喜欢跟辅导者谈话,而辅导者也说,喜欢案主

这样,初步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

(2)第二次长谈(2月20日):案主很关心班级里,学校里谁漂亮,征求辅导者的意见。她极羡幕班上那位擅长跳舞、功课好的漂亮女孩。辅导者引导她,让她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美,又肯定案主长得漂亮,让案主对自己的相貌充满信心,有利于她在其它方面也树立信心。

其间辅导者借了《少男少女》、《 爱少年文艺》、《演讲与口才》给案主。

元旦前夕,案主给辅导者及女儿(四年级)送了精美的贺卡,辅导者回送一本

日记本,赠言“秀外慧中,能使你比别人更具优势。”以此加深师生间的情感交

流。 、

(3)第三次长谈(2001年1月9日):让案主陈述自己需要改正的方面,爱吃零食,上课随便讲话,做事无毅力,丢三拉四,抄作业,要求她一点点改正。辅导者还通过自己的兄弟姐妹如何克服家境贫寒,父亲过早去世的困难,发愤努力,都考上大学的事迹,鼓励她战胜逆境,争取光明的前途。这是教师常用的榜样激励法。

(4)第四次长谈(1月21日):案主期末考试是最后一名,因此情绪低落。这次辅导者把案主叫到家里,把家访的情况告诉她。案主寒假到了外婆家,忘忧玩耍,

家人不知道她成绩差。这次谈话重在改变案主的不合理信念?注意帮案主在意识上澄清四点:第一,父母亲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这种家庭情况周围也并非自己一个。第二,父母亲还是喜欢她的,母亲打电话让她去外婆家便是证明,母亲的管束是爱的表现。第三,关心她的人很多,爷爷、奶奶、伯伯、婶婶,还有外公、外婆、姑姑、老师,要珍惜亲友老师的感情,把它当作动力,第四,这一次虽然又考得差,别恢心,辅导者肯定了案主记忆力尚好,文科尚好的优势,指出寒假是补差的好机会,要少看电视,多看书,并教她用自我强化,口号激励法,培养 自控能力。


展开全文阅读
(5)第九次长谈(2月27日):案主带了语文作业来做,一边做摘录,一边怨作业多,辅导者拿出女儿(小学四年级)的作文给她看,批语都是“好”,指出做任何事要有毅力和吃苦精神。临走时,辅导者送给案主一只小闹钟(电子)和几本激励志气的书。

(6)开学不久,辅导者从案主与同学吵架中得知她认识外面的女混混,劝告

她不可跟流氓有联系,交友要特别慎重,辅导者肯定她近来的进步,几何看懂了

才抄,上课能克制自己没吃零食,英语考了90分。教她跟同学搞好关系。

(7)第十三次长谈(3月20日):案主主动找辅导者,案主透露小秘密,喜欢上

一个高二男生,是外婆家村上人,辅导者建议看到他不妨主动打招呼,因为辅导

者了解那位男孩,各方面挺出色,自制力又强。案主兴致勃勃地谈了她的发现,他好棒,他家里书很多,星期天他总去县图书馆看书,成绩在班上列前五名,他还叫案主努力考个中专或职业高中。案主下决心要好好读书了。

(8)第十四次长谈(4月26日),案主上个月发育了,半年来性别特征越来越明

显,情绪变化不定,辅导者请女校医教她一些卫生知识。她又喜欢上姑姑“美食城”的小厨师,并连续去了三次,辅导者建议她不要常去,替她分析原因,指出利害关系,一个星期后,案主说不想那个人了。

(9)第十六次长谈(6月16日):期中考试案主进步较大,总分增加了112分,只有一门几何不及格。她所在的班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她受到班主任

的表扬,案主名字出现在“显著进步生”栏里,她信心百倍地说,期末还要上去

五十分。

2、关于自己

小时候我聪明,讨人喜欢,现在不知为什么变成这样,全不喜欢我。我不爱读书,就爱玩,管不住自己。

3、关于在校表现

我怕背书做作业,进了中学老被老师骂,同学也不大理我。今年因考试作弊

受“警告处分”,我不想读书,可以到我姑姑开办的“美食城”去工作。

4、心理测试

艾森克个性问卷(儿童):P: 75; E:40; N: 70; L:40 倾向外向,不稳定。

四、分析与诊断

(一) 基本需要满足的缺失:案主童年失去父母的爱抚,导致情绪的“孤独忧郁”,喜怒无常。案主比一般少年更需要师爱和同伴的友谊,以补偿正常的亲情.案主父母之爱欠缺,也没学会爱的给予,而变得对人冷漠。母亲的错误观念:“对人要凶点,不然会被人欺侮”更影响了她,案主与同学交往不肯吃一点亏,常与同学吵架,看起来案主是“常胜将军”,实际上案主失去了所有的朋友,加上她成绩不好,经常受到老师批评,在同学间显得更加孤立。案主回家后没人可以说话,(奶奶时常到姑姑家帮忙)十分寂寞,内心痛苦使她沉湎于电视,暂时忘掉眼前的烦恼,看电视时间越多,影响了学习,烦恼越多,所以一到学校,案主就拉住同学说话,周围人不胜其烦,没人理解案主表现自我,倾诉欢乐烦恼的心理需要。

初一下半年,课程难度增加,案主情感意志脆弱,成绩直线下降,看不到成绩与希望,丧失了上学的兴趣。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低一级的需要不能满足,就难以提升到高一级需要,爱与尊重的需要没能满足,所以案主成就需要弱化,只能以讲究容貌打扮来引人注意。

(二)案主步入的几个误区

1、不合理信念的产生

案主由父母不接纳自己,产生了“人都自私”的错误观念,她认为自己不欠谁的情,也不用对谁负责。因而缺乏一种上进心,也就是没有人生动力。

2、以游戏的态度对待学习,没有责任感

父亲游手好闲,母亲想到她才打电话,受父母亲没有家庭责任感的影响,案主贪玩、任性,不胜学习之劳,又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在家无人过问学习情况,出现学习障碍。

3、自我意识存在困扰,妄自菲薄

得不到父母之爱,又不讨老师同学的喜欢,因而自我意识出现偏差,形成自卑心理。

4、用文饰作用自我防卫

受到挫折、批评后,案主不能从积极方面寻找对策,而是埋怨老师和同学,同时又表现出对成绩、对批评满不在乎,消极的态度招来更严厉的批评,案主更加麻木不仁,造成恶性循环。这与老师的教育方法欠妥有关。

5、过早地向同龄异性寻求支持与慰藉。

特殊的经历和情感,加上对学校生活的不适应,使案主极易向校外寻求支持与慰藉,对同龄异性易动感情,因此,发生情感波动的幅度、强度比一般同龄人更大,心理矛盾更为激烈。 ’

(三)诊断

案主童年亲情的缺失对她的人际交往产生不利影响,产生人际危机,家庭教育失控导致案主意志薄弱、情感脆弱,学校环境里的批评过多导致她厌学严重。提示:有逃避学校学习生活,加入社会不良青少年团体的倾向。

(四)辅导策略与实施

1、整体策略

根据案主道德、情绪、行为均存在编差的情况,须采用综合性辅导对策,把道德教育与心理辅导结合起来,运用认知疗法矫正其下良个性,主要使用其中的合理情绪疗法。而环境的协调对本个案的辖寻成败尤为重要,主要是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其中争取家庭的支持更为关键。

2、与家长、班主任的沟通与协调

(1)与案主母亲:面谈1次,主要希望她多关心案主的学习,多问问在校情况,并注意对案主态度温和些。

(2) 与案主奶奶:面谈两次,通话两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了解情况;第二,指导家教对策(限制她看电视时间,督促她做作业,减弱案主的依赖性)第三,要求她做家务,如扫地、洗碗.整理房间等。

(3)与案主班主任:辅导者与班主任随时交流,交换意见,当然案主不愿让班主任了解的事要保密。班主任常告诚案主,案主有抵触情绪时,辅导者从中协调。班主任常表扬案主的进步之处,数学老师也耐心辅导,批评和鼓励相结合,大家配合较好。

五、结果于思考

经过半年多的咨询辅导,案主各方面表现都有好转,第一,成绩比原来提高,总分增加了112分,以前常考三四十分的几何,最近期末考试也已经及格。案主学习信心增强了,打消了不上学的念头;第二,案主和同学能比较友好地相处,有了可以讲知心话的朋友,不想到校外结交不良青年;第三,案主在家中能做些家务,奶奶说她懂事多了,奶奶也从仅关心案主的生活到更关心,案主的学习、思想。

案主自身因生理变化剧烈带来的情感波动较大,平时成绩不够稳定。辅导者与案主仍然接触,但辅导者已不以她为重点咨询对象,案主有困扰会主动来求询。

本个案总的说来辅导干预是成功的,效果是明显的。这要特别感谢班主任和案主奶奶的配合、支持。

从本个案案本身来说,辅导者在争取家庭支持上力度不够,开始辅导时辅导者流于一股的思想教育,针对性不强,另外案主奶奶管理时紧时松.所以,本个案尚未结束。

本个案再次提示:转化后进生,要把道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在指导与异性交往时,要引导得法。使少女那种微妙的感情成为积极向上的一种动力,而不是一味禁止交往。转化后进生还在于优化他们所处的小环境,各种老师需形成合力。

标签:教学论文 二年级教学论文 谈谈转化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掌声》课堂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下一篇:倾听(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