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339
标签:
教学论文
让课堂对话焕发生命活力(网友来稿)
让课堂对话焕发生命活力
在小学语文课中,师生研习的是祖国的语言文字,参与的是丰富的语言实践,凭借的是教材。从这个层面审视语文课堂,课堂对话必须在教师、学生、课本之间进行和达成,于是建构了一个多维交叉、相互作用的语文课堂对话网络:
教师
↓
课本
↗ ↖
学生 学生
这个网络折射着人性的光辉,散发着互动的气息,涌动着生命的灵性。教师与学生合作参与,平等对话,互教互学,融合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共同对整个生命的成长和自我的完善负责。
一.情趣共济——让对话折射人性的光辉
师生是课堂的参与者,他们真诚敞亮自己,彼此欣赏,相互悦纳。学生感受到平等、自由、尊重和理解,同时受到关爱、激励、鞭策和鼓舞,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这种人文关怀使课堂处处充盈着奔涌的激情,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这是课堂对话得以存在和舒展的人文情境。在对话中,师生参与对语言文字的诵读、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实践,谈见解嗟感受,挖掘语言的人文底蕴,求得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共振。
下面是《古诗两首》中《村居》的一个教学片段,足以印证师生平等对话
建构一个富有情趣的语文课堂。
师:读读诗,你最喜欢哪一句?
生:我喜欢“拂堤杨柳醉春烟”这一句。
师:这句诗和前面学过的哪首诗描写的同是春天的景物?
生:(异口同声)《咏柳》!
师:是呀!《咏柳》写了柳树之绿,而这句写出了柳树的什么?
生:柳树醉了。
师:柳树为什么会醉了?
生:春天里柳树抽出了新绿,美丽极了,她感到满足,所以就醉了。
师:还有哪些景物也醉了?
生:风筝也醉了,因为它飞得高,看到春天里美丽的景物最多。
生:放风筝的孩子也醉了,天那么蓝,春天那么美,风筝飞得那么高,孩子也醉了。
生:蜻蜓也醉了,蜻蜓看见花呀、草呀,连忙飞了过去,跳起舞来,跳着跳
着就醉了。
生:诗人也醉了,因为诗人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他忍不住写下这首诗,他被
春天的景物所陶醉,也被自己的诗打动了。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老师也醉了。不仅被春天的多姿所陶醉,更为你们丰
富的想象所倾倒。让我们自由来诵读这首诗,把这种对春天的无比喜爱、深深陶醉之情体现在我们的朗朗书声中。
在这里,师生共同与文本对话,对课文进行揣摩与加工。“还有哪些景物也
醉了?”它,期待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超文本的想象,期待学生灵性的闪动,个性的飞扬。“风筝也醉了,因为它飞得高,看到春天里美丽的景物最多。” “诗人也醉了,被春天的景物所陶醉,也被自己的诗打动了。”......这一切,源于学生对话中思维的迸发,想象的驰骋,生命的释放,把对世界的感知和语言的感悟结合起来。可以肯定,由一个“醉”字所生发出的想象的涟漪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视界的敞亮,美的愉悦,成功的快感。
由此可见,语文课堂的对话,犹如两块玉石相互碰撞;只有这种平等互动的
作用力,才能擦出火花。师生交往最终是为了实现学生主体学习,教师不宜以隐蔽权威者的角色操纵对话的进程,而应是“平等中的首席”参与对话。让语文课堂情趣共济,则对话充满人性的魅力。
二.多元运行——让对话散发互动的气息
多元互动是语文课堂对话的运行状态。对话要求学生亲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和观点的论争;有问题的质疑、矛盾的激发和障碍的排除。因此,互动是多元的(多情境、多角色、多内容、多形式、多纬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课堂要实现最广泛的对话,让师生彼此的认识、情感与体验不断发展和提升,从而领悟语言文字所蕴涵的审美意义和精神价值。
教《小小的船》这一课,某教师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他的训练要求给了学生很大的空间: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组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同学,可以跟同伴说一说,议一议;爱朗读的同学,可以吟诵一下,一尽兴致;喜欢查阅资料的同学,可以把课前收集的文字资料、图片等拿出来交流,在小组里讲一讲;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诗中的景物。如果你有别的什么方法,也可以选用。
(学生的心被点成一团火,小组合作,独立研究,跨组交流,人影攒动。)
师:谁来说说你用什么方法学习。
生:我是用吟诵的方法来学习的。
师:那你读给大家听听.....等等,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好吗?(学生配乐朗读,十分投入。)
师:读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全班齐读)
生:我用画画的方法来学习。
师:谁也是用这种方法的,请把画举起来,让我们先睹为快。(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说说你画了什么?为什么这样画?
生:我画了月亮、星星、天空。
生:我画了明明在划船。
生:错啦,明明怎么会在天上划船啊?
生:书上说“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月儿是弯弯的,两头是尖尖的,就像我们在动画片里见过的小船。画明明在上面划船为什么不可以?(大部分学生点头赞同。)
师:说得棒极了!你不仅用心去读诗,还用脑去想象,真是好样的,掌声送给你......
这个教师的教法别具一格。他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爱怎么学就怎么学,教师扮演的对话角色丰富多样:接纳、诱导、激励、旁衬。学生通过朗读与课文对话,通过体验与生活对话,通过争鸣与同伴对话,通过画画与作者对话,通过展示与老师对话。学生成了问题的探究者,他们的观点充溢着个人情感和体验。这样既领悟、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又实现了主体的自主学习。总之,多元互动让课堂对话时时、处处显露生机。
三.促进生成——让对话涌动生命的灵性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生命的活力,有发展的潜能。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兴致和需求、思考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语文课堂呈现丰富性。师生是课堂互动的两个主体,但他们存在着情感与体验、观察与思维、学识与价值观等诸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互动带来语文教学的多变性。教师既要保持预设的教学进度,又要使教学具有更多的容纳量、灵活性和空间性。因此,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和即时性。这种动态生成、即兴式课堂的建构及良好发展,不是由教师或者由学生来控制的,而是对话舒展的结果。在课堂上,师生时空共有、内容共创、意义共生、成功共享。师生对话涌动着生命的灵性。
展开全文阅读
听过一位特级教师上《石灰吟》一课,在学生初步体会了“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诗句后,有位学生突然问:“老师,我们习惯说‘粉身碎骨’,这里的‘粉骨碎身’与‘粉身碎骨’意思是不是一样的呢?为什么要用‘粉骨碎身’呢?”
刹那间,教室里寂然无声,教师也有点愣住了,大概他事先也没想过这个问题吧。我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只见他略一思忖,笑着说:“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现在就让我们利用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学习,解决这个问题。各小组的同学准备怎么办?
生:查字典,查资料。
(教室里热火朝天,各小组争先恐后翻阅《成语字典》及手头参考书。)
生:我们这一组通过查《成语字典》知道“粉骨碎身”和“粉身碎骨”意思一样,都是说为了某种目的而牺牲。
师:解决了“粉骨碎身”和“粉身碎骨”的词意,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生:(脸露难色)
师:“读书百变,其意自见。”别急,咱们再来读读这句诗。
(师生分层次读,生将“粉身碎骨”引入诗句读,师读原句。)
生:(沉思片刻,有几只小手举起)因为“粉骨碎身”的意思比“粉身碎骨”的意思更进一层。
师:(惊喜)为什么?
生:(迟疑)这......
生:我知道了,“粉身碎骨”是说身体变成粉末,骨头变成碎片,但是有的骨头可能还连着。而“粉骨碎身”是说骨头变成了粉末,身体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粉骨碎身”比“粉身碎骨”的意思更进一层,更能表达作者为了正义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死的品质。
生:我还想补充,“粉身碎骨”只是说身体变成了粉末,而“粉骨碎身”是连骨头都成了粉末,更何况身子呢?从而我们更能体会到作者为了正义的永存,不惜牺牲自己一切的高尚情操。他连“粉骨碎身”都不怕,还怕什么呢?(掌声四起)
师:(激动)多么生动的描绘啊!作者连粉骨碎身都不怕,还怕什么呢?这两个词语仅仅是稍稍调换了词素的顺序,竟有如此深刻的内涵,中国的语言文字真是神奇无比,魅力无穷。
(再读诗句,学生神情肃然,读得异常投入。)
由此看来,对话中时常会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对这些“意外”,教师要善于倾听,用心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灵光,以自己的教学智慧去支持对话的持续展开和不断优化,建构一个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参与充满创造的活力。
克林伯格指出,在所有的教学之中,进行着最广意义的“对话”。......不管哪一种教学方式占支配地位,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学的一种本质性的标志。因而,让课堂对话焕发生命活力,必将使语文教学精彩纷呈!
标签:
教学论文
让课堂对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植物妈妈友办法(网友来稿)
下一篇:
实验教材识字教学初探(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