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793
标签:
教学论文
诗词与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
edu.xinxing.org
文学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小学语文课要加强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就必须增加语文课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一些优秀的文学精品。
诗歌是最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优秀的诗歌,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为广大青少年所喜爱。所以,诗歌教学是中学文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这里结合编写中学语文教材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谈诗词与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不妥之处,诚望得到批评指正。
一
我国历来重视文学的教化作用,诗教更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小胥》:“(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孔子教授门徒的四科,包括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文学就是用《诗经》作教材,要求熟读背诵,并能用于政治活动。“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在先秦政治文化活动中,赋诗言志风气盛行的前提,正是当时上层社会诗歌教育的流行和普及。《论语·阳货》记孔子对他的学生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教不仅用于政治活动,日常生活也必不可少。《论语·季氏》中记载了一段孔子与儿子孔鲤的对话:“‘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汉代官学立有五经博士,其中就包括《诗经》。由于《诗经》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甚至连东汉大学者郑玄家的婢女都能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应对。据《世说新语·文学》载:“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按,此句出自《诗经·邶风·式微》)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按,此句出自《诗经·邶风·柏舟》)六朝时期,贵族子弟从小就学诗,读诗写诗蔚然成风。上至皇帝,下至庶民,社会各阶层弥漫着深厚的爱诗风气。不少文学家从小就能做诗。如,梁简文帝“幼而敏睿,识悟过人,六岁便属文,高祖惊其早就,弗之信也,乃于御前面试,辞采甚美”。昭明太子“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或命作剧韵赋之,皆属思便成,无所点易”。据《南史》、《北史》等书记载,庾肩吾、任昉、丘迟八岁,谢惠连、薛道衡十岁即“能属文”。六朝人所说的“文”包括诗。萧统编的《文选》就包括赋、诗、文三种文学样式。唐代兴科举,做诗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唐诗的高度繁荣。读诗写诗,成为文人士子入仕和进入上流社交场合的重要手段之一。骆宾王七岁写《咏鹅》诗,王勃、李贺也都是很早就开始做诗。宋代朝廷多次选拔神童,成绩优异者可直接授予官职。《宋史·晏殊传》载:(晏殊)“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考的内容就是诗、赋、论。宋代谢枋得《千家诗》“率皆显明易解之作,以此启迪童蒙,甚便”(清黎恂语)。正如《唐诗三百首题辞》所说:“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唐末胡曾的《咏史诗》以及宋代杨简《历代诗》等, 曾被用作教材。明代程敏政《咏史绝句序》中说:“余家居,见塾师以小诗训童子,乃首以市本无稽韵语,意甚不乐。因以所记古七言绝句咏及史者,手书授之。上之三代,下及宋元,凡二千余年,以时比次,得数百篇。又以其猥杂而不便于一览也,加汰之,存者二百篇。其间世之治乱、政之得失、人才之邪正贤否,大抵略备。” 《唐诗三百首》是清人孙洙(蘅塘退士)专为教学而编的唐诗选本。作者说:“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习之,百首亦莫能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更成了俗谚。《红楼梦》中描写了不少十五六岁的小姐丫环均能诗,结海棠诗社,香菱向黛玉学诗,也可以间接看出当时人们对诗的偏爱。
本世纪50年代,文学教育也曾被提到很重要的地位。中学语文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了从初中到高中全套文学课本。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中止。60年代初,提出“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文学课”,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教育逐渐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禁区。直到 80年代,语文教育界才又重提文学教育的任务。随着文学教育的“春风吹又生”,诗词才又重新成为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
优秀的诗歌作品,往往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致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纯洁心灵。中小学加强诗词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加强修养。多读古诗词,还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塑造高尚优美的灵魂和完善人格修养。
1.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
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文学教育应当给人以丰富的心灵体验,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为历代读者喜闻乐见,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也非常适宜。学习诗词名篇,体味作品中反映的生活美,自然美、情感美、艺术美、语言美,在优美的诗歌作品感染熏陶下,受到美的教育,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好的诗歌和好的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一样,都能陶冶性情。但诗的作用更为直接。其他文学样式,或侧重故事,或侧重知识,或侧重趣味,直接调节情感的作用都不如诗。诗是抒情的,直接诉诸情感,又有节奏,语短意长,易于诵记,使人百读不厌,无形中受到熏陶。比如,读《静女》《蒹葭》等诗作,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喜悦和忧伤之情,就会深深触动着我们的情感之弦;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仙李白的高傲人格,千年之下,仍能令我们激扬奋发;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 赤壁怀古》),自然能体会到苏轼那恢宏的气势;读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不禁胸襟开阔,有湘江美景一览无遗之感。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 长沙》),自然会感到作者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展开全文阅读
2.感受文学形象,发展思维能力
中小学生多读些诗词,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分,文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唤起联想和想象,发展想象力,进而诱发创造性思维,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所在。而形象思维则是创造力的源泉。古今中外,不少伟人对诗歌都表现出相当大的热情,据说,拿破伦出征时,骑在马上还在读歌德的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等等都爱读中国古典诗词,他们中许多人还能写作优美的诗词。这些伟人的思想境界犹如天马行空,富于创造性,跟他们深厚的古诗词素养具有密切的关系。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乌申斯基说,很难说牛顿和莎士比亚谁需要的想象力更多一些。苹果掉在地上,引起牛顿海阔天空的想象,产生了地心吸力、万有引力的学说。瓦特看到开水壶冒气,也海阔天空地联想想象,从而发明了蒸汽机。而莎士比亚戏剧中那瑰丽的艺术境界,丰富多彩的人物,自然也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力的结晶。这说明科学家和文学家都需要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间接接触社会,完善健全人格
中小学生一般说来从六七岁到十七八岁,正是人生的花季,也是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从踏入校门开始,逐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特别到了中学阶段,他们开始关心社会,渴望了解生活,积累人生经验,也需要得到启发帮助。优秀的诗歌作品,总是从某一方面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不同的诗歌往往反映了多样化的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同时也形象地告诉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生活,怎样面对生活,怎样创造生活。可以说,诗歌是社会人生的浓缩,正可以成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多读这类作品,能够培养他们认识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如,《诗经》就是一部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离骚》则反映了屈原高洁坚贞的人格和对美好政治的理想。 陶渊明诗中的率性自然,李白诗中的浪漫情怀,杜甫诗中的家国兴亡之叹,宋词婉约细致的柔情之歌,慷慨激昂的爱国之声,以及通俗精彩的元代散曲作品等等,都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当时社会,体会古代生活和生存状态的审美范本。
至于古诗词中的消极因素,如“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之类,正好可以用来训练学生对作品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以及分析批判的能力。
4.积累名言警句,开发语言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学生的语言学习,重要的不在于学了多少语言学的名词术语,更重要的是学习怎样运用语言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习遣词造句、成功的语法修辞范例,以及准确、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的表达方式。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学生学到规范而优美的文学语言。诗歌语言,是文学作品中语言是最为精练的,好的诗歌都是用经过锤炼的艺术语言写成的,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语言最好的材料。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作品,语言风格、语言艺术也各不相同。或优美婉丽,或放纵恣肆,或雍容典雅,或朴素自然。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渊薮。如,“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大量对音乐的生动形象的描绘。又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之五)陶渊明诗于自然平淡的语言中,蕴含了深杳的情怀。学生多读这类诗歌,对于他们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学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都有模仿、借鉴的作用。
三
2000年3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新大纲除更加重视文学教育外,还首次以教学大纲的形式,规定了“古诗文背诵篇目”。其中小学要求背诵古诗词80首, 初中50首, 高中50首,三个学段共要求背诵180首。
这些篇目,大多是素有定评、千古流传的诗词名篇。选择的范围从先秦的《诗经》《楚辞》到近代的龚自珍。可以说,中国诗歌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
中小学语文教材大纲规定背诵的古诗词分布表
时代 作者或作品 入选数量 入选篇目 背诵时段
先秦 诗经 6 关雎 蒹葭 君子于役 初中
静女 无衣 ☆氓 高中
楚辞 2 湘夫人 ☆离骚 高中
汉 汉乐府 4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小学
陌上桑 初中
长歌行 ☆孔雀东南飞 高中
古诗十九首 1 迢迢牵牛星 高中
三国 曹操 3 龟虽寿 观沧海 初中
短歌行 高中
曹植 2 七步诗 小学
白马篇 高中
六朝 陶潜 3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 初中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高中
北朝民歌 2 敕勒歌 小学
木兰辞 初中
唐 骆宾王 1 咏鹅 小学
王勃 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初中
贺知章 2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咏柳 小学
王之涣 2 凉州词 登鹳雀楼 小学
孟浩然 3 春晓 宿建德江 小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初中
王昌龄 3 出塞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芙蓉楼送辛渐 小学
王维 6 鹿柴 竹里馆 送元二使安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小学
使至塞上 初中
山居秋暝 高中
李白 17 静夜思 ☆古朗月行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独坐敬亭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 望天门山 小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渡荆门送别 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初中
梦游天姥吟留别 越中览古 蜀道难 将进酒 高中
王翰 1 凉州词 小学
高适 1 别董大 小学
王湾 1 次北固山下 初中
崔灏 1 黄鹤楼 初中
杜甫 18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赠花卿 江南逢李龟年 春夜喜雨 绝句(迟日江山丽) 江畔独步寻花 小学
望岳 春望 茅屋为秋风而破歌 初中
登高 蜀相 兵车行 客至 旅夜书怀 咏怀古迹(其三) 阁夜 登岳阳楼 高中
展开余文
岑参 1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初中
常建 1 题破山寺后禅院 初中
刘长卿 1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小学
张继 1 枫桥夜泊 小学
张志和 1 渔歌子 小学
韩翃 1 寒食 小学
韦应物 1 滁州西涧 小学
卢纶 1 塞下曲 小学
孟郊 游子吟 小学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初中
柳宗元 2 江雪 小学
渔翁 高中
刘禹锡 7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 乌衣巷 望洞庭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小学
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初中
石头城 高中
白居易 5 赋得古原草送别 忆江南 小学
观刈麦 钱塘湖春行 初中
琵琶行 高中
元稹 1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高中
贾岛 1 寻隐者不遇 小学
李绅 2 悯农(锄禾日当午) 悯农(春种一粒粟) 小学
李贺 2 雁门太守行 初中
李凭箜篌引 高中
杜牧 7 山行 清明 江南春 秋夕 小学
赤壁 泊秦淮 初中
过华清宫 高中
李商隐 4 乐游原 小学
夜雨寄北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初中
锦瑟 高中
温庭筠 3 商山早行 小学
忆江南(梳洗罢) 初中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高中
李煜 3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初中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高中
宋 范仲淹 1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初中
晏殊 1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怀) 初中
柳永 1 雨霖铃(寒蝉凄切) 高中
王安石 5 元日 泊船瓜洲 梅花 小学
登飞来峰 初中
桂枝香·金陵怀古 高中
苏轼 9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 惠崇《春江晓景》 题西林壁 小学
江城子·密州出猎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初中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 高中
秦观 1 鹊桥仙(纤云弄巧) 高中
周邦彦 1 苏幕遮(燎沉香) 高中
李清照 4 夏日绝句 小学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初中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声声慢(寻寻觅觅) 高中
陆游 5 示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小学
游山西村 初中
书愤 临安春雨初霁 高中
范成大 1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小学
杨万里 2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学
朱熹 1 春日 小学
辛弃疾 3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小学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初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高中
姜夔 1 扬州慢(淮左名都) 高中
林升 1 题临安邸 小学
叶绍翁 1 游园不值 小学
文天祥 1 过零丁洋 初中
元 关汉卿 1 ☆窦娥冤 高中
王实甫 1 ☆长亭送别 高中
马致远 1 天净沙·秋思 初中
张养浩 1 山坡羊·潼关怀古 初中
张可久 1 醉太平(人皆嫌命窘) 高中
明
王冕 1 墨梅 小学
王磐 1 朝天子·咏喇叭 小学
于谦 1 石灰吟 小学
夏完淳 1 别云间 初中
清 孔尚任 1 ☆哀江南 高中
郑燮 1 竹石 小学
赵翼 1 论诗 初中
龚自珍 2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小学
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初中
(注:有☆有只背诵其中一部分。)
2000年秋季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的中小学语文新教材,依据新大纲的基本精神,相应也加大了文学教育的分量。小学、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大增加了文学作品在课文中的比例。高中语文教材的选文,文学作品占60%以上。
除教学大纲中指定背诵的古诗词以外,中小学语文教材还选了一些现当代诗和外国诗。仅以中学为例,如,现当代诗,选有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冰心的《纸船》,臧克家的《有的人》,闻一多的《也许》、《色彩》、《死水》,陈梦家的《一朵野花》,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何其芳的《欢乐》、《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黎明的通知》,徐志摩的《雪花的快乐》《再别康桥》,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陈毅的《梅岭三章》,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余光中、李广田、席慕容的《乡愁》,海子的《面对大海,春暖花开》,梁小斌的《我爱秋天》,韩东的《山民》,杜谷的《春夜》等。
外国诗选有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致大海》,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华兹华斯的《孤独的收割人》,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激流》,莱蒙托夫的《帆》,《祖国》,泰戈尔的《纸船》、《萤火虫》。另外,诗歌鉴赏常识、诗词格律知识,还有朱光潜《读诗与趣味的培养》等文章,以斯多方面地丰富学生的诗歌知识与素养。
四
从2000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都在起始年级使用了新修订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其中小学和初中是在现行教材基础上的修订,高中则是在江西、山西、天津两省一市试验教材基础上的修订,但对全国大多数地区来说是新编。与过去相比,新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诗词在课文中的比例。这无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学素养和文化品位,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也不宜任意拔高诗词教学的作用。比如,有的同志主张读古诗一定要用古音,特别是作为韵脚的入声字,否则就不押韵了;有人认为,不仅要读,而且应该要求学生写诗;甚至有同志主张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把做诗列入高考语文的命题范围,以为这样才能让中华诗词真正走进校园,等等。
关于古诗的读音问题,我认为,中小学生学习古诗词,按照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音来读就可以了。当然,用现代音读古诗,自然会出现某些古诗不押韵的情况。这是由于汉语语音发展演变的结果。只要给学生交代一下即可。至于古汉语的声纽、韵部、声调是怎样发展演变的,《诗经》里怎么读,六朝时怎么读,唐宋时怎么读,那是音韵学家的事情。如果要求严格按照古音来读,那么读《关雎》《蒹葭》就得用周秦音来读了,读李白、杜甫的诗,又得用唐代音来读了。正如清代著名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在《王怀祖广雅注·序》中所说:“古今者,不定之名也。三代为古,则汉为今;汉魏晋为古,则唐宋以后为今。”再说,即使是唐诗,由于每个诗人的籍贯不同,他所使用的方言语音对他的诗歌创作肯定会有影响。中小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求之过深。
关于让中小学生写诗的问题。我认为,对于少数有写诗才能的学生,不妨一试。但不能要求所有的中小学生都必须学会做诗。比尔·盖茨固然大学没念完就去创业并获得了成功,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要求所有的大学生都去学比尔·盖茨。不能把少数天才能做到的事情扩大到所有的学生。所以,在新的中学语文教材里,我们只是在高中阶段的某些诗歌单元里,以选作题的形式安排了有关诗词写作方面的练习。比如,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第11课是“近代诗八首”,张必锟先生就在课后出了这么一道练习题:“试写一首绝句,题目自拟,可以不管平仄,但要读来上口,有一点诗意。”在教师教学用书里有这样的话:
设计此题,意在让学生通过写作实践,更好地认识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以提高鉴赏能力,写不好也不要紧,动手写总是有益的。可以让学生互评,推荐稍好一些的,读给全班同学听听。我们的原则仍然是,不提倡写旧体诗,但如有个别学生愿意继续练习下去,也不应加以限制。
第12课“词六首”课后有这样的练习:“用学过的词牌或其他词牌填一首词,词题自定,平仄可以不管,但要押韵。”在教师教学用书里也类似的话:
练习填词仍然是为了读词,要求要低些。学生中有填得较好的,拿来读给大家听听,不必修改。初中学过李清照的《如梦令》和辛弃疾的《西江月》,毛泽东词中也有《如梦令》和《西江月》,作一点比较,也许容易打开思路。
关于把做诗列入高考命题范围的问题。我认为,这种意见恐怕是不现实的。第一,脱离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高考的目的,是为高校选拔合格新生服务的。考什么,怎么考,首先要考虑如何为这一目的服务。当然,高考也要有利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稳定、改革和发展,有利于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高考固然是指挥棒,但这个指挥棒是不可以随意挥舞的。必须考虑到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第二,也有悖于中小学诗歌教学的目的。时代不同了,今天的中考或高考,无论从考试的目的、意义,还是考试内容、范围,都与科举时代大不相同,如果再要求考生做诗、赋、论,显然已不合时宜了。我们今天的诗歌教学,主要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增加文学素养,提高文化品位。所以,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逐渐加大了文学赏析能力的考查。一般是古诗词和现代新诗各选一首,并列出对这些诗歌理解(赏析)的若干选项,让考生选出理解(赏析)正确或错误的一项。我认为,对诗歌教学的要求,能够做到诵读、理解、鉴赏、评析就可以了。
原作者:顾之川
来 源: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标签:
教学论文
诗词与中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的实现与模式探讨
下一篇:
一周前5天素质教育后2天应试教育 造成5+2=0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