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42
标签:
教学设计
第6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6册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网友来稿)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朗读的节奏并读出诗歌的语气。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指导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领略大自然语言的妙不可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我们之间的相互问好,平时的谈话、聊天,都是在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但是语言并非人类的专利。
2、出示课件
3、这些也是语言,不过它们是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中有许多有趣的语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趣无穷的大自然,仔细聆听一下它的语言。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内,边读边想:大自然用什么跟我们说话?说了什么?
2、回问。
3、根据板书将语言进行分类。
4、大自然的语言上到天文,小到地理,涉及了方方面面,你觉得法自然的语言怎样?
三、品读诗句,指导朗读
1、出示自学提示: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类大自然的语言
(1)想一想:大自然的语言“妙”在哪里?
(2)读一读:怎样读,才能让听的人体会到“妙”?
2、学生自主学习。
3、小组合作交流。
4、集体反馈。
(1)第二、三小节
抓住“准是、要”体会肯定会发生。
A、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就一定会是晴天?蚂蚁搬家,真的会下雨吗?我们应该怎样读?
B、师生合作读书。
C、再读这两小节,你发现了什么?
D、读出发现的快乐。
(2)第四、五小节
A、同学们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春天的美景,把你此时的感受读出来。
B、指名读,评读。
C、给画面配上诗。
(3)第六、七小节
A、说一说年轮、鱼鳞上的圆圈是怎么回事?
B、现在想一想:怎样把我们明白的这种大自然的语言介绍给那些不知道的人,应该怎样读?
C、指名读。
D、男女生轮读。
(4)第八小节
我们居住的地球,有陆地,也有海洋,它们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经过几亿年的时间,有的陆地变成了海洋,有的海洋变成了高山(课件)许多海洋生物经过漫长的岁月的风吹雨打,就变成了化石,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一下大自然语言的神奇。
(5)第一、九小节
我们怎样才能发现、读懂大自然的语言?
四、拓展
1、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仿写。
五、总结
课后反思:
从这节课的教学活动看,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自己抛弃了繁琐的讲解与分析,把课堂上的时间,还给了学生,给予了他们充分的时间读书,而教师在本节课中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了听说读的训练,有助于提高他们自身的能力,本节课自己在努力把语文课变成感悟、运用语言文字的场所。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还有几处处理得不够得当:(1)学习“三叶虫化石”一节时,给予学生体会神奇的时间还是太少,应让学生充分地说一说再读,效果可能会更好,我想这与自己挖掘教材的深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其实在备课时,我也知道此处应深挖,但怎样挖,挖些什么,我也很茫然。(2)课文中揭示单元主题的小节处理得过急,收得太早,对于单元主题突出的不够。
大自然的语言
北京市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
白雪梅
2005年3月21日
标签:
教学设计
第6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6册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灰雀(网友来稿)
下一篇:
《黄鹤楼送别》(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