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335  
标签:作文指导
谈谈小学大量读写,快速作文教学(网友来稿)
谈谈小学“大量读写,快速作文”教学

“大量读写,快速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以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言语交际的需要,培养学生的时效观念,让学生在单位时间里提高吸收、处理信息的能力,以下是我们的思路与做法。

  一、大量阅读是快速作文的坚实基础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可见,阅读量对写作的影响是直接的,阅读量越多,对写作的影响也越大。“大量读写,快速作文”教学的根基恰恰是大大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没有大量阅读,一切都是“空中楼阁”,徒有想象而已。

  (一)大阅读课的落实

  每周连续三节课连排的大阅读课,雷打不动,第一、第二节为自由读,但不是无目的的自由,教师一要上好课外阅读辅导课:如读物推荐、读法指导、读后叙述、交流评论,二是要与课内阅读训练重点配合好,定下必要的要求,当然大阅读首先必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所以要求不能过多过死,否则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下面举例说明:

读物推荐

读法指导

读后叙述

交流评论

“必要”的要求

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科幻故事、童话、寓言、科普作品等。

目录启读法、目标导读法、搜寻资料法、摘抄法、归纳法、感想法等。

谈天说地(个人叙述)、小组叙述、全班叙述、开故事会等。

心得交流、笔记交流、生生评论、师生评论、教师评论等。

当课内阅读训练为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时,大阅读课则强化阅读后的归纳训练等。

  第三节课做读书笔记,指导各类读书笔记的做法。(具体见下文)

  (二)大阅读课的延伸

大阅读课带来的魅力正如该班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下的:我吃饭的时候拿着书,走路的时候拿着书,甚至连睡觉也要把书放在枕边,妈妈说我快成“书虫”了。的确,书是我的精神食粮,我一刻也离不了书了。写得多好,实验实施不到一个月,全班80%的同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觉地在课外(国家规定的教学时间之外)投入到阅读中去,并且“不动笔墨不读书”(勤做读书笔记),这里的量是无法估计的,这种大量完全是自觉自愿的,与“增加学生课业负担”毫不相干。

  (三)阅读与活动

  当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觉行为时,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种内化的过程必将要以外在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达成愉悦和成就感,而作为外在形式的丰富多样的载体,如读书笔记、手抄报、摘抄、谈天说地、故事会、知识竞赛等又会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大量地吸收、内化。请看下表: 

1998.10~1999.1 1999.3~1999.6

总阅读量(万) 40~60 35~55

读书笔记(万) 1.5~2.5 1.2~2.3

手抄报(张) 18 15

谈天说地(次) 74 5

抄写片断(个) 70 5

知识竞赛(次) 2 2

  (四)激励

  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尽情遨游书海时,当学生记下琳琅满目的笔记时,当五彩缤纷的手抄报呈现在你的面前时,当他们在讲台前侃侃而谈、在竞赛中龙腾虎跃时,笔者没有忘记激励,设立了“读书笔记优秀奖”“读书笔记进步奖”“谈天说地能手”“优秀手抄报员”“小书迷”“小博士”“小科学家”等等奖项,每学期人均获奖8次,最少的也获奖2次。健全的激励制度是增强学生信心和勇气的源泉,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美妙的情感因素。

  大量阅读产生了巨大的效应:(1)为作文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该班学生作文中常见来自课外阅读的词汇、句式和修辞等。(2)为作文积累了大量的思维材料。“文成于思”,思源于学,学生凭借一系列的阅读材料,会不断地进行思考,从而使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独立性、深刻性得到加强和发展,使认识水平不断提高。(3)为作文积累了大量的写作材料。学生作文的大部分材料来自阅读,如《书,我的好朋友》《我所敬佩的一位伟人》《当国旗升起来的时候》以及一些读后感等。(4)为作文积累了大量的作文知识。如怎样开头、结尾,怎样组织材料、确定详略,怎样过渡、照应等作文知识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大量阅读。(5)为作文积累了健康的人文情感。往往一本好书,使一个人的生命从此放出光彩。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学生的认识逐步提高,思想逐步深刻,情感逐步升华,他们从名人名言中悟出人生的真谛,从童话寓言里辨别真善美假丑恶,从科学家的经历中寻求成功的秘诀。从此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比拟的。

  二、大量练笔是快速作文的有力保证

  读了不会应用,等于不读。作文就是要把自己所读的各篇文章中的笔法取出来,写成文章。倘使不读,那是决计不会做的。倘使读了而不练作文,就等于不读。这样看来,读写有连带的关系,所以应该兼顾并重。学生在大量阅读的同时,练笔是绝不能少的。下表是该班实验以来写作量的一个初步统计。

1998.10~1999.1 1999.2~1999.6

阅读作文(次) 12 15

写人作文(次) 11 18

记事作文(次) 6 18

活动作文(次) 7 6

写景状物(次) 4 5

作文总篇数(次) 40 52

片断描写(次) 32 96

练笔总字数(万) 1.8~2.4 2.8~3.9

  (注:这里的阅读作文包括感想型、评价型、创造型的读书笔记和以阅读材料作为习作内容的作文,如:《我爱大阅读课》《自古英雄出少年》等)。

  以上的数据近乎超量,但学生没有感觉写的重负和压力,反而越写越爱写,越写越会写,具体做法如下。


展开全文阅读
  (一)练笔与大阅读课相结合

  1.做好读书笔记(设有专用本)。

  读书笔记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1)摘抄型。摘抄名言警句、优美片断、自然科学知识等。这虽不算作文,但是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作文材料。

  (2)归纳型(提纲型)。写出文章的要点或故事的梗概。它是分析与综合思维形式的具体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布局谋篇的能力。

  (3)感想型。即读后感,表达方式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它具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交叉使用的特点,是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4)评价型。就是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人和事,由学生自己评价其好与坏、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等,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创造型。即根据阅读材料提供的情节和线索,经新的组合而创造出新形象、新情节、新故事,比如,扩写、续写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具体安排见下表: 

1998.10~1999.1 1999.2~1999.6

摘抄型(次) 22 15

归纳型(次) 6 6

感想型(次) 3 5

评价型(次) 2 4

创造型(次) 1 2

总次数 34 32

  2.充分利用阅读时积累的作文材料和写作知识作文。

  如学生阅读了《上下五千年》,这里有丰富多彩的史实,有扣人心弦的故事,有生动形象的人物,有恢宏壮大的场面,有具体感人的细节等,当这些在学生的脑中还存有鲜活的印象时,可命题:《我最钦佩的历史人物》《自古英雄出少年》《一个传说给我的启示》等,这无疑是一次记事、写人、场面、细节描写的直接迁移的练笔。又如,写《当国旗升起来的时候》,在指导观看升国旗仪式的基础上,指导阅读《上下五千年》《中国革命烈士的故事》《当代科学家的故事》《行进中的中华民族》等等,有了丰富的作文材料,加上合理运用(指导如何由场面到联想的过渡,如何抒情等),这篇作文自然会纵横古今、浮想联翩、感情激荡,变得充实、生动起来。

  3.利用由阅读活动带来自身体验的材料作文。

  如《我和阅览室》《我爱大阅读》《我爱办小报》《读书笔记与我》《我喜欢谈天说地》《教学实验开始以后……》等等,有了切身的经历,这些作文便会十分顺畅地从学生的笔端写出。

  (二)练笔与语文课相结合

  由于将“自由读写”纳入课内,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相应减少,因此语文课的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笔者的思路是:教师精讲,学生多练;读中学写,举一反三。

  1.优化课堂教学。

  (1)以导为主。每节课教师讲授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不少于20分钟。

  (2)以读为主。字、词、句、点(标点)教学步步落实,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等训练按课后习题要求课课达标。

  (3)以学生为主。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争取每堂课都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学有余味。

  2.挖掘教材中“写”的因素,迁移运用。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要实现两个回合,一个是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一个是掌握思想内容是怎么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这第二个回合即是挖掘“写”的因素的过程。所以,要使练笔真正与阅读课融为一体,就必须对教材有全面的、正确的分析和处理,甚至进行二度创作,做到记人、叙事、状物、写景、活动、场面描写等随着课文的教学有个统筹的安排。

  以第九册的写人作文为例:教材的要求只两次,分别是第五单元《我熟悉的人》和第八单元《我的老师》。第五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人物的言行反映人物的特点。第八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分辨文章的详略。其余各单元的阅读和作文训练均与写人作文无大关系。但仔细挖掘,会别有洞天。第一单元两篇课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通过孙悟空具体的言行写出其疾恶如仇、机智勇敢的性格。第二单元的《狼牙山五壮士》的“五壮士”的形象塑造,主要通过他们的行动揭示出人物的精神品质。《草船借箭》则随着事态的发展、细节的描写,人物的性格才得以完整体现。第三单元的《再见了,亲人》的他人转述法,第四单元的《秦始皇兵马俑》的肖像、联想描写。第五单元的《忆铁人》《“我是你的儿子”》……只要用心,就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那么写作的安排就“见缝插针”,反复训练《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的同学》《我的老师》……直到快速作文《我的××》。每一次训练都有不同的要求(如选材、开头、结尾、安排材料、言行描写等不尽相同),也就有不同的收获,写人作文通过一学期这样活学活用的训练,水平一定会有很大提高。

  3.重视读写结合时学生实际生活的体验。

  学生的实际生活是实现由读到写这个作文过程的桥梁,忽视了它,表达无从下手,所以这也是解决学生作文描写不具体的重要途径。如,教学《桂林山水》时,仿造写水的段式来写罗东花园的景色。学生的脑中一定要有罗东花园的优美景色的印象,那河、那花、那树……教学《飞夺泸定桥》的“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这段文字时,要求写一体育运动片段,用上5~7个动词。那么学生的脑中就要有跑步、跳高、跳远、扔铅球等体育运动的场面,还要有切身的体验。所以,在每一次习作时,事先都考虑了学生的生活储备情况。久而久之,不仅“读中学写”落到实处,还培养了学生乐于观察生活、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

  (三)练笔与生活相结合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无法替代学生的生活,更无法窥视每个学生每天的生活,怎样使学生的生活在他们的笔端流淌呢那就要训练学生的一双慧眼,使其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捕捉素材。我的做法有两点:一是写题材日记或观察片段;二是反馈及时,表扬得当。每日选取生活中小、真、新的事,写成短小的题材日记,课上检查,肯定优秀的,鼓励不足的,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信息库。观察片段是指选取生活中你认为有内容可写的一个片段,可以是一段对话、一幅肖像描写、一个活动场面、一个生活细节等等,要求写得真实、细腻、生动。优秀的片段描写挂着老师的大红“优”字在学生中间流传阅览,这种无声的表扬激励着学生更加用心地观察自己身边的一切。

  (四)练笔与指导相结合

  目前常见的作文教学现象是教师只抓两头:“作前指导”和“作后批改”,两头若抓得好,也无可厚非,但是,“作前指导”变成定框架,作后批改无效益,而且教师对作文的过程不闻不问,每一步都没有做到位,这是学生作文提高不快的重要原因。学生不知道作文的程序怎样,不懂哪些环节重要,要详写,每次作文只按照已有习惯,马马虎虎走过场,一次作文并无多少进步。所以笔者以为教师要参与指导学生作文的每个环节。如:指导选材,而后立意、试写,如何吸取佳作的优点修改自己的作文等。有的阅读作文可先教给一些模式:如写读后感:何时何地看了一本什么书,心情如何,书的大概内容,最感动的是哪里,联系自己的生活……又如,写《当国旗升起来的时候》,升国旗仪式的场面描写,瞻仰国旗时的心情,联想到的人和事,抒情……模式的积累亦可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讲评作文宜粗不宜细,注意抓典型。典型的佳作提倡模仿、学习,典型的缺点也应显示出来共同评批、修改,以杜绝作文中大毛病的发生。当然,每个学生个性不同,能力不同,认识水平不同,所以对其作文的批改也不能单一化,“批”要“精”,讲究因材施教,“改”要“放”,提倡放手自改。



展开余文  三、快速作文,水到渠成

  有了以上这样的大量阅读和大量练笔,以及它们之间巧妙地交融、渗透、整合,只需稍加“点拨”,快速作文便水到渠成。即教给“三快”法。

  (一)审题要严

  方法是“读、嚼、定、想、看”。“读”,就是认认真真地读题目,读出题目的重音。“嚼”,就是咬文嚼字,细细琢磨题目中的每一个词,嚼出“题眼”——题目中的中心词。“定”,就是看题目,哪些要求在题目中定下来了,哪些还没有。“想”,根据题目要求想开去,围绕中心想想哪个材料最熟悉,最有把握写好。“看”,题目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具体要求,这点决不能疏忽。

  (二)构思、表达要快

   方法是快速打好腹稿(如怎样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如何安排、什么地方可以一笔带过、哪些地方要重点突出等等),边想边写,注意结构形式和书写快速认真,一气呵成。训练学生快速构思要注意:(1)引导学生学会知识迁移。(2)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先引导他们思考自己写什么,为什么写,再引导思考按什么顺序写,重点写什么,可以运用哪些方法。(3)帮助学生克服下笔后可能出现的毛病。

  (三)修改要快

  一读,看看是否切合题意,是否有中心、有条理;二读,是否文从字顺,用词是否准确、恰当,有无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

  平常作文写前命题,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60分钟,而快速作文当场命题,40分钟以内成文。在实验中,该班学生人均练过87篇作文,其中快速作文12次,基本上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快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表达、修改。由此可见,快速作文成功的秘诀还是大量读写,学生的作文实践也因此实现了一个由积累到习作、由慢到快、由量变到质变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心理学研究表明,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作文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此外,阅读还能为作文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是不会提高的。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阅读习惯不良,一定会影响到表达,就是说,写作能力不容易提高。”这是1962年4月10日叶圣陶在《文汇报》第二版上发表的题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文中分析阅读对写作的作用的一段话。1964年10月,他又在《评〈读和写〉,兼论读和写的关系》一文中进一步阐述了读写关系:“阅读任何文章,主要在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等等,而在真正地理解的同时,咱们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练习写作的借鉴。”所以说这个实验有着坚实的心理学等理论依据,有其教育科学规律可循。

  “读写结合”是该实验的核心,“大量读写”是贯穿始终的主脉。课内读写和课外读写相结合,课内读写抓好审题、组材、立意、谋篇、表达五个环节,重在“读中学写”,带有模仿性质,近期效益突出。课外读写则是切实加强积累词语、掌握作文知识和丰富作文材料这三个方面,是大环境中的读写结合,不急功近利,追求全面素质的提高。课内的读与课外的读相结合,课内指导课外,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课内的写与课外的写相结合,读书笔记可以把课外阅读中吸收的营养转化为作文的语言、材料等,体现作文的训练过程。因此,对作文有“营根固本”的作用。总之,它们相辅相成,形成了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发展情感的大语文教育氛围。

  在这个氛围中,兴趣始终起着重要作用。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能使大脑皮层处于优势兴奋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将主动的、愉快的、高效的自由读写。实验前该班学生把阅读列为第一兴趣的占20%,实验后达90%;对作文感兴趣的实验前仅占4%,实验后达86%,并在全班的努力下编印了一本五万余字的五(9)班习作集——《童年,一个五彩的梦》。他们对阅读有兴趣、对作文有兴趣、对生活有兴趣、对万事万物充满了兴趣,充满了积极探索的强烈欲望。可以说,实验过程使学生本该有的纯真、好奇、聪颖和创造力得以尽情地发挥、展示。由兴趣而演变为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的热爱,由热爱而生体察、感悟、抒怀。这些积极、健康、高尚的人文情感,不正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吗!我们刚刚跨入新世纪,“减负提质”迎面而来。“大量读写”与“负担”并不矛盾,因为这种“大量读写,快速作文”是建立在“兴趣”基础上的,不仅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而且还是“减负提质”的有效途径。

作文贵在积累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与学生谈写作

同学们都想自己有一支生花妙笔,都想写好作文,可是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

要写好作文,首先需要积累。我们知道:没有存储就没有支取,没有积累就没有表达运用。作文是一种表达运用,作文贵在积累。

写作中的“积累”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读书积累(包括语言积累和思想积累)

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会读书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学语文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写作文更是如此。如果只读课本上的文章,不读课外书,或是阅读量太少,那是绝对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只有广泛地阅读各类书籍,特别是多读那些经历了时间荡涤的“永恒之书”(指那些经典著作),做到“有关家国书常读”,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增长我们的知识,扩大我们的眼界,充实我们的心灵,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增强我们的人文积淀。陶冶我们的情操,升华我们的生命,为我们日后的发展储备强大的能源。同学们可以通过大声朗读和默读等形式来培养语感,用心体会,用心感悟,用心思考。书读多了,读通了,语感增强了,那么,语句也会写通顺了,作文也会慢慢写好了。不读书的人是写不出好作文的,也是没有后劲的。

生活积累(包括学会做人)

“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写作之源,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同学们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多参与,多经历,以积极的人生态度为自己创造更多锻炼的机会。以丰富自身的生活阅历。不仅如此,还要学做人,做一个真善美的人,多关爱,多思考,多体验,多创造,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你关心的事情多,经历的事情多,思考的问题多,就有东西写了,这就解决了同学们平时写作文最感头痛的“无话可写”的问题。你有美好的心灵,有高尚的情操,有深刻的思想,你是一个真善美的人,写起文章来自然就有品位,有思想,有个性。那些写出了自己经历的生活,写出了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真诚关爱的作文就是好作文。一个生活单调贫乏又不关心他人的人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

感受积累(包括感情积累)

与生活积累紧密联系是感受积累,你经历的生活多,感受也自然会多。但感受的积累不仅仅是从生活中自然获得,而且要有意识地让自己体验各种感受,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这些人生百味要去体验,悲欢离合、冷暖炎凉这些人情世态要去感受。有时要意识让自己去吃苦,去经受挫折,去体验磨难,还可以从阅读和看电视电影中去感受体验,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以此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美化我们的心灵,培育良好的心理品质,磨炼坚毅顽强的意志。“知多世事胸襟阔,阅尽人情眼界宽。”一个胸怀宽广目光远大的人,一个感情丰富而又深厚的人,写出的文章才会有动人心弦、催人奋发的力量。

以上谈的是作文中的“三个积累”,不少同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但也有一些同学不注意积累或只注意了从以上 某些方面去积累,这是不够的,最好是三个方面都同时去积累。你积累的东西多了,写好作文就有了基础,而且更重要的是 ,也为你的生命发展奠定了基石。

标签:作文指导 谈谈小学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网友来稿)
下一篇:新课标下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