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87  2021-02-24
标签:教学设计 第10册教学设计 部编本第10册教学设计
《月是故乡明》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课前解析】

关注字词:本课不少生字较为复杂,可以让学生在语境中记忆字形、理解字义。如在“烟波浩渺”“篝火”“澄澈”“风光旖旎”“莱芒湖”“无边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等词语中,识记“渺”“篝”“澄”“澈”“旖”“旎”“莱”“垠”“顷”“峨”等生字的字形,理解字义并读准字音。

关注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梳理:课文以“月”为线索,写了童年趣事和成年经历两部分内容。梳理“童年趣事”这部分时,要提示学生按时间顺序依次概括,不要遗漏。梳理“成年经历”这部分时,可提示学生抓住观月地点的变化,梳理出作者观月的大致经历。

关注对比的手法:“成年经历”部分通过在其它地方看到的月亮和故乡“小月亮”的对比,表达出对家乡月亮的喜爱,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教学目标】

1.认识“俳、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析题目

导入新课:自古以来,美丽清冷的月亮寄托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悲欢离合,尤其是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你知道哪些望月怀乡的诗句呢?

预设1: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预设2: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预设3: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教师引导: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月是故乡明》也出自一首古诗(板书:月是故乡明),你了解这首诗吗?

预设1:“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我可以背出这首诗: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预设2: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预设3:哪里的月亮都是明亮的,但是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突出的是杜甫对家乡的怀念。

教师引导:正像同学们介绍的那样,“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作者借月抒怀。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题目为《月是故乡明》,作者是季羡林先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交流望月怀乡的古诗,了解题目的含义,初步感知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介绍作者

教师提问:你了解季羡林先生吗?谁来读一读课件上的介绍?

教师引导:季羡林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他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耄耋之年,在北大朗润园写成的。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细细体味吧。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提出要求:请你按课件上的要求读一读这篇课文。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教师提问:哪位学生能够给大家读一读这些词语?

教师追问: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个字最容易读错。你又是如何记住它的呢?

预设1:“徘徊”的“徊”容易读成“huí”,应该念“huái”“徘徊”的意思是: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比喻犹豫不决。 

预设2:“澄澈”的“澄”是个多音字,在这个词中念“chéng”,意思是“水清而静”。它还有一个音是“dèng”,比如黄澄澄,澄沙。

预设3:“风光旖旎”的“旖旎”二字都念三声,读音是“ yǐ nǐ”,意思是:柔美的样子。

预设4:“无边无垠”的“垠”是念“yín”,意思是:边,岸,界限。“无边无垠”的意思就是没有边际。

预设5:“碧波万顷”的“顷”念三声,是一种面积单位。“碧波万顷”形容水面或天空或草原一片碧绿或碧蓝,广阔无际。

预设6:“巍峨雄奇”的“巍峨”都是形声字,念“wēi é”。“巍峨雄奇”形容高大雄伟、壮观奇特的样子。

预设7:“耄耋”二字的上面都是一个老字,这个词指的是八九十岁。

教师点拨:“燕”是一个多音字,应注意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发音。

四、梳理课文内容,理解课文题目

1.梳理课文脉络

提出要求:请你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在书上做好批注。

学生活动: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共同梳理出文章的脉络。

教师点拨:梳理“童年趣事”时要按时间顺序逐一概括出来。

全班交流。

预设1:小时候在场院上数星星、古柳下点篝火、坑边望月的趣事以及离开故乡后在各地望月的经历。 

预设2:第一部分写了小时候在场院上数星星、古柳下点篝火、坑边望月的趣事;第二部分写了离开故乡后在各地望月的经历。

预设3:第2-4自然段写了小时候的看故乡的月亮和月下游戏。第5-6 自然段写了离开故乡,到国内外看到的月亮。

教师点评:本文以月为线索,回忆了幼时在故乡的童年生活以及离开故乡后在各地望月的经历和感受。     (板书:童年趣事、成年经历)

2.理解题目含义

教师引导:课文以“月”为线索,回忆了故乡的童年生活和离开故乡后在各地望月的经历。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梳理,你对课文题目《月是故乡明》有了新的的认识吗?

预设1:作者表面上是在写月亮,其实是在借月亮表达对童年、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之情。

预设2:作者无论走到哪里,都想念自己的故乡,想念故乡的月亮。

提出要求:请你读一读表达作者思念故乡月亮的句子.

预设1::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会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

预设2: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也忘不掉你。

预设3: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展开全文阅读
预设4: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

师小结:是啊,无论身在何处,作者都心系故乡的月亮,无法忘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梳理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以月为线索,写了哪些童年趣事和成年经历,为进一步体会情感做好铺垫,同时也对课文题目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五、关注细节,体会感情

1.第一部分:故乡月下“童年趣事”

提出要求:请你默读课文的第2-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在回忆这些往事时,内心可能产生了哪些感受?画出相关语句并做好批注。

预设:从文中的“乐此不疲”和“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等直抒胸臆的句子中体会到作者内心是很快乐的。

预设2:看见天上的月亮和水中的月亮,引发作者的诗兴,令作者无法忘怀。

预设3:摇柳树,抓知了、点篝火等有趣的事情,给作者留下无穷的快乐。

教师点拨:作者在故乡只呆了六年,却拥有如此快乐、美好的童年生活,假如你是身在异乡的作者,当回忆起这些快乐、美好的生活时,心里面除了快乐,还会有其他的感受吗?

预设:还有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和眷恋。

教师提问:谁能给大家读一读这几段,读出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对故乡的眷恋。

学生活动:自由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

教师引导:欣赏完故乡的月亮以后,我们再随作者到世界各地去看看月亮。

2.第二部分:游历各地看到的月亮。

提出要求:请默读课文5、6段,并思考每次望月的经历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感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经历?边读边圈画关键词或进行批注。

预设1:作者望见的月亮都是美妙绝伦的,非常喜欢。但是每次都会想起自己故乡的月亮,也总觉得这些月亮不如故乡的月亮好。(板书:美妙绝伦的月亮)

预设2:作者觉得这些月亮不如故乡的月亮好是因为思念家乡。

预设3:作者写这些经历,是为了将望见的月亮和家乡的月亮形成对比,从而突出自己对家乡月亮的喜爱以及对家乡深切的思念。(板书:对比,思念家乡)

提出要求:请同桌两人合作读一读这两段话,一人读作者在他乡望月的经历,一人读作者望月时的感受。

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称故乡的月亮为“小月亮”呢?(板书:小月亮)

预设1:“小月亮”的称呼十分可爱,表明作者对故乡的月亮充满喜爱之情。

预设2:相比于在世界各地看到的月亮,童年时期在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看到的月亮自然是“小月亮”。

教师点拨:无论怎样美妙绝伦的月亮,都抵不上幼时故乡的那个朴实无华的月亮。作者深深地爱着故乡的“小月亮”。“小月亮”这称呼,凝聚的是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的深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通过直抒胸臆的语句和细节描写体会“童年趣事”部分和“成年经历”部分表达出的思乡之情并对课文题目产生深入的认识。)

六、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用《月是故乡明》做题目了吗?

预设:月亮是故乡的代表,之所以哪里的月亮都比不上故乡的月亮明亮,是因为作者无论走到哪里,都在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故乡。

教师小结:在课文的结尾,作者写道:“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在华夏儿女心中,月就是团圆。从离开故乡的那刻起,故乡的月亮就成为了作者永远的牵挂,团圆也成为作者永恒的期待,直至耄耋之年,作者依然在追忆童年,心向故里。

七、课后作业

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并绘制成一张图文并茂的手抄报。

【课后反思】

《月是故乡明》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因而,本节课我重在引导学生通过直抒胸臆的语句和细节描写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我采取让学生自读课文,围绕课本中学习提示的两个问题进行思考的方式来安排教学。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围绕“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这一问题做批注,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梳理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以月为线索,写了哪些童年趣事和成年经历,为进一步体会情感做好铺垫。整体感知课文后,我又让学生分别就“童年趣事”和“成年经历”两部分自主学习,感受课文所表达出的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课文的题目《月是故乡明》是文章主旨的凝聚,饱含着作者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可能会流于肤浅。为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了三次思考。第一次是了解“月是故乡明”这一诗句的意思;第二次是意识到作者表面上是在写月亮,其实是在借月亮表达对童年、对故乡的怀念之情;第三次则是在充分感知课文后,体会到作者用“月是故乡明”做题目的原因,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标签:教学设计 第10册教学设计 部编本第10册教学设计 月是故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部编版四(下)《天窗》名师教学设计(部编本四年级下册)
下一篇:《琥珀》名师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部编本四年级下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