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45 2020-04-13
标签:
教学设计
第8册教学设计
部编本第8册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 6个生字,会写“浙、罗” 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一簇、杜 鹃、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 的准确和朴实。
4.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 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和朴实。
教学难点 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浙、簇” 6个生字,会写“浙、罗” 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一簇、杜 鹃、突兀森郁、臀部、漆黑、蜿蜒”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 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 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
宫……【出示课件2】
“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及图片,学生认读 理解词语。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叶圣陶先生一起,走进 金华,走进那狭窄的双龙洞。(板书:17记金华的双龙洞
2.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3】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 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 笔画较多的生字如“鹃、臀、蜿、蜒”等,要求识记它 们的字形。
(这些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忆会比较好。也可以 让学生用联想法由一个字联想到多字加以区别分析。)
<1)读准字音【出示课件4、5]
浙江一簇臀部漆黑蜿蜒
杜鹃宽窄 肩背移动额角陆续石钟乳石笋变 化多端上源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簇笋”,翘舌音“浙窄乳”等。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智窄气
“臀”上下结构,笔画较多,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 字要写得扁一些。下面的“月”写宽一些,托住上面的 部分。
“窄”上窄下宽,下面的部分是“乍”,不要写错。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 它们的大概意思。
3.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6、71
(1)拥挤:(人或车船)等挤在一起。地方相对较小 而人或车船等相对较多。
(2)空隙:指中间空着的地方;尚未占用的时间: 空旷间隙:相似的情况或状态再现的时间间隔。 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体作用,充分自学,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 自主理解词语,质疑 问雄的能力,让学生 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3)稍微:表示数量少或程度浅。
(4)蜿蜒:上下起伏前曲折像蛇类爬行的样子。
(5)依据:基础,按照。
(6)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突兀,山 高高耸起的样子:森郁,形容树木多而茂盛。
(7)石钟乳:在溶洞里常见到,形如寺庙里的大钟, 也叫钟乳石。
(8)石笋:指的是喀斯特地貌特有的一种钙沉积、 成像笋子一样的石头。
(9)名目:事物的名称。
4.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 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再读感知,理清靖构。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出示课件8】(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 起完成。)
4.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 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路上一外洞一孔隙一内洞一出洞
(板书:路上一外洞一孔隙一内洞一出洞)
5.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四、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并跟随叶圣陶先生 一道欣赏了美丽的溶洞景色,我想大多数同学可能都有 一种冲动,就是想马上到溶洞里面去看一看,看看那里 到底有多么神奇,下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那里看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理清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学习有条理叙述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用词造句 的准确和朴实。
3.感受金华双龙洞自然景观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具 准备 课件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领略了 溶洞外的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叶圣 陶先生走进溶洞,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出12] 检查复习环节的设计, 让学生重温溶洞的美 丽景色,激发情感, 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
二、“初入溶洞”,感受“美丽”。
思考: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有哪些?
【出示课件13】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 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 一词,写出金华 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 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展开全文阅读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 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
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 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出示课件14】
预设:一个“迎”字,点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
(1) "时而……时而……"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 因为溪流的宽窄不一,所以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 不同。
(2) 作者巧妙地运用“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由于溪流缓急不一, 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 子气
(板书:宽、窄:缓、急:)
(3)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 溪流发出如此赞叹!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三、精读够悟,感受“狭窄”.
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 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 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15】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 来的。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 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出示课件16】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 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这句话写出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稍微”,
“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 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非常逼真。 运用“要是……准”的假设句式,准确地表达了作 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
值得观赏。【出示课件17】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这句话 的意思是说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原因 是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又各异。用“即使”这个关 联词作强调,即退一步讲,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 石笋具体比作什么也值得观赏,说明它本身已经够 吸引人了,无需再比作什么了。
三、复述课文,写段训练。[出示课件18]
1.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 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2.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飞机在高空表演,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 降,真让人提心吊胆。)
3.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汽车行驶:
自然天气: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 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从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谈自己的收获。
2.教师小结。【出示课件19】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又以简洁的语言写了途中所见的景物,用“眼前一 片明艳”概括了山区生机盎然的春色,再以具体、 形象的语言描绘了双龙洞的特点。在记叙中,作者 的语言朴素,真实可感。
3.作业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课堂总结使学生 又一遍回顾课文内容, 明确了中心,升华了 感情。
搜集资料为了让学 生勤于积累,提高语 文素养。
板书 内容 17记金华的双龙洞【出示课件20】
路上(宽、窄;缓、急:)一外洞(很宽)
一孔隙(窄小)一内洞昏暗一出洞
教学反思
《讪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本文语言虽然直白,但是条 理十分清晰,描写具体生动。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来把握 外洞、孔隙和内洞的特点。另外,还大胆尝试了各种教学方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下 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感触:
成功之处,
一、对于这篇文章的讲解,大胆尝试、创新。在没有预习本课之前,我先给学生放 了《记金华的双龙洞》音频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这段音频。然后让学生谈谈 听到了哪些内容。在听完第一遍的时候,有十几位学生谈了感受。然后我又放了一遍, 又有二十几位同学要谈感受。此时,学生基本上把本课的重点都说出来了。我很高兴, 因为达到了我理想的效果。我发现这种尝试还是不错的。先让学生听文章,再讲,这样 比直接讲学生接受得快,印象更深。
二、这是一篇游记,讲课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作者的游览顺序。这也为学生理清文 章思路做准备。因此,我设计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作者的游览路线是什么?圈划出表示 作者游览顺序的词。”学生们先自学后小组交流讨论作者的游览路线。紧接着,我又设计 一道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画出一幅游览图,注意内洞、外洞、孔隙的画法二通过这 道题,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理解了本课。另外,学生更容易掌握每个洞的特点。
不畦处:
从本课的学习来看,整体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时间还是有点紧。学生读的时间还 是有点少,像孔隙、内洞两个自然段应该反复读,细细品味他们的特点。这节课,也使 我领悟到: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文字的教学。让孩子们在语言里感受想象的美丽,在文字里 享受体验的乐趣,是非常有意思的快乐学习!
标签:
教学设计
第8册教学设计
部编本第8册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芦花鞋》教案及反思
下一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们家的男子汉》教案及反思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