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6 2020-02-02
标签:
教学设计
第11册教学设计
部编本第11册教学设计
《山中访友》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执教:范锦飘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你们以前有到山上去走过吗?那你们到山上去是做什么?
师:是啊,我们一般去山中是为了踏青赏景,而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作者李汉荣却是去山中——
生:访友。(师板书:山中访友)
师:一起读一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访”就是 ?
生:这个“访”就是拜访、访问的意思。
师:是的,作者是去山上拜访他的朋友呢。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词
师:课文你们都读过了吗?那这些生字词你们认识吗?
出示:邀请 俯身 瀑布 陡峭 身躯 津津乐道 蕴含 侠客
指名读,齐读。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生字词你们都会读了,那老师想问问大家,作者到山里拜访了哪些朋友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把这些朋友按顺序找出来。
生默读,汇报。
师:瞧,通过这样一梳理,你们有什么发现?
师:是的,这样更清晰明了了。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些景物看起来是非常散的,但是,却有一个中心把这些散的事物串连起来,这个中心就是“友”。同学们,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散文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形散而神不散。表面上看是散的,但是它始终是围绕着一个中心来写的。
【评:把握散文的主要内容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有了文体视角,整体感知的方式就不一样了。在“友”字上求突破,真是“提领一顿,百毛皆顺”。】
四、研读古桥,体会表达
师:其实,作者的朋友啊,并不是我们生活中的人,而是——
生:大自然中的一景一物。
师:好,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先去拜访他的第一位朋友——古桥。(出示)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一段。
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 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滚滚河水流向远方,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
师:读着这样的一段话,看着这样的石拱桥,你是否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关于石拱桥的课文。
生:《赵州桥》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师:都是写桥的,比较一下,这两段文字在文体上有什么区别?
生:第一段是散文,第二段是说明文。
师:那么,在写作手法上又有什么区别?
生:第一段是用了拟人的手法,第二段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想一想,在作者的眼中,这是一位怎样的朋友?
生:德高望重的朋友。
师:什么叫德高望重?
师:为什么说他德高望重?
生:因为它年纪很老了。
师:老桥的德表现在哪里?
生:“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说明他默默奉献。
师:他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却始终“弓着腰,俯身凝望”,说明了什么?
生:他很谦虚。
师:从“岁月悠悠”“依然如旧”这些词语中,你又读出了什么?
生:他一直在默默地为人类做贡献。
师:面对着这座德高望重的、默默奉献的老桥,作者对他怀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尊敬和赞美)谁能把这种尊敬和赞美之情读进去?
(指名学生读),(配乐齐读)。
师:你看,此时此刻,在作者眼中,桥还是桥吗?而是——
生:人。
师:而是——
生:老友。
师:一位值尊敬的老朋友。从刚才的朗读之中,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情,这种感情就是——尊敬和赞美之情。正是作者的心中有情,才使他的文字才这么传情,才使同学们读来这么动情。这也是这篇散文和说明文最大的区别(板书:情)
【评:互文比较,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这篇散文高度个人化的言说对象和高度个人化的言说方式。】
五、潜心会文,品词析句
师:古桥是作者的老朋友,那么树林又是什么?我想请一个同学来读读第四段。(指名读第四段)
师:树林是他的什么?
生:是作者的知己。
师:什么叫知己,知道吗?
生:知己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师:是的,也就是最知心的朋友。说明他们很早就已经熟悉了。
师:有多熟悉呢?比如,在他很小的时候,可能就来过这里——
生:来这里玩耍。
师:在他伤心的时候也来到这里——
生:向树林哭诉。
师:现在,作者又回来了,他会对知己说些什么呢?
生:嗨,这么久没见,你还好吗?
师:我很好,又来看你了。谁还想跟我说?
生:你是不是遇到什么烦心事了?可以跟我说说。
师:没有,我就是想来看看你们。
生: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要跟我们分享吗?
师:最开心的就是见到你们这帮知己朋友了。
生:老朋友,你回来了,我很想念你。
师:我也想念你呀!请读——
(学生齐读:“走进这片树林……望着我。” )
师:鸟儿在——
生:呼唤我的名字。
师:露珠在——
生: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师:每一棵树——
生: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师:他们的知己话没有说出来,是因为都在那轻轻的呼唤中,都在那默默的眼神里,都在那深情的凝望中了。
师:孩子,作者对鸟儿、露珠、每一棵树就是有情感的。想一想,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热爱。
师:是啊,因为热爱,作者已经和山中的景物融为一体了,请大家看看课文,接着读。
(生读:“我靠在一棵树上……流淌。”)
展开全文阅读
师:这是一种怎样的写作手法?知道吗?
生:联想。
师:同学们,我们回顾一下,刚才学习的这两段话,你体会到了这篇课文有哪些写作的手法?
生:作者把景物当成人来写,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师:这正是作者写作的妙秘。
【评:鸟儿不是在啁啾,而是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不是在晨光中闪亮,而是在与我交换眼神。传递的是默契与情谊。靠着树的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表达的是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品味独特的言语表达,就是在感悟作者独特的感受。】
五、自主学习,探究文本
学了这两段以后,我想请同学们自己学习第五段,请看自学要求:
自学第五段,自学任务:
1.想一想第五段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来写的?
2.这一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在句子旁作好批注;
3.试着读出朋友的感觉。
(出示第五段)
“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喂,淘气的云雀,叽叽喳喳地在谈些什么呢?我猜你们津津乐道的,是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师:我们用刚才的方法来学习这段话,谁来进行汇报?比如,这一段在写作手法上,你有什么发现?作者这样写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作者是把大自然当作人来写的,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师:作者的这些朋友啊,各有各的特色,你喜欢作者的这些朋友吗?谁能把这种朋友的感觉读出来?先读前三个朋友,谁来试试?
(指名读,师指导。)
师:听你这么一读啊,老师也忍不住想和他们打打招呼,我们一起合作着读一读。我读黑色的,你们读红色的。
师:你好,清凉的山泉!
生: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师:你好,汩汩的溪流!
生: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师:你好,飞流的瀑布!
生: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师:接着,男女生分开来读读试试。男生读黑色的字,女生读红色的字。(出示整段话,学生朗读)
师:其实山中的景物何止是这些,树林中还有很多景物,我们也仿照第5 自然段的方法,和他们打打招呼。
出示:
你好, ! , 。
(学生仿写,教师巡视)
师:来,我们来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
师点评。针对学生能否把景物当成人来写进行点评。
【评:作者用排比、拟人的手法,将作者与山里“朋友”之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过多的讲解或一问一答,都会破坏课文描写的意境。诵读、仿写,是非常合适的方式。】
六、课堂小结,摘抄美文
师:为什么作者会把景联想成友,又为什么把自己联想成景来写呢?你们说说,这都源于——
生:源于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山中的一景一物都充满了浓浓的情意。(师板书:情感)
师:是啊,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就是以景传情,通过联想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下节课我们将重点品味这其中的情味。课后请大家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跟同伴分享。下课!
板书
1.山中访友
景—人—情 写景散文
标签:
教学设计
第11册教学设计
部编本第11册教学设计
山中访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岁月》优秀教案及课后反思(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下一篇: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五年级上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