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34  
标签:教学论文
洒出融融的爱 激起暖暖的情(网友来稿)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人们常把师爱比喻为母爱。母爱是伟大的,但师爱要高于母爱,它意味着教师不能以狭隘的个人私情或好恶去对待学生,而应带着祖国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按照接班人的要求去全面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一、多给后进生一点“偏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殊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融融的师爱洒向他们,让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所以我在后进生身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一些,注入了更多的关心与爱。

  后进生一般自制力差,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有的难免会产生厌学情绪。我班的张某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他经常不做家庭作业,每当老师问起来,他总是用一句话敷衍老师:“掉在家里了。”我多次找他谈心,才了解到他不做作业的主要原因是贪图玩耍,家庭缺乏督促。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帮助他分析学习始终上不去的原因,不是他脑子笨,而是知识掌握得不牢固,让他认识到做作业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的过程,并鼓励他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次,我采取了特别的方式进行教育。只要他能完成部分作业,我就会鼓励他并和蔼地与他商量:“下次能不能多做一道。”经过这样反复地鼓励,不断地增加题量,他的作业一次比一次强。每当他有进步时,我总是对他说:“你进步真大,比老师想象得还好。”同时我还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商讨对孩子的教育,让家长与老师很好地配合。现在的他已由老师要他学变成了他要学。我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对犯有错误的同学,我从不火冒三丈地批评,简单粗暴地训斥,而是从“爱”字出发,从关心入手,体察谅解,甚至加以“庇护”,使他们体会到老师用心良苦而幡然悔悟,使他们觉得老师信任他们,真心对他们好,自己应该好好学习,不然对不起老师,从而产生一种“情感报答”的心理。

  有一天,我班上有个学生铅笔盒里的五角钱丢了,教室里吵吵嚷嚷,班干部建议我对全班同学来一次搜查。我望着几十双等待的眼睛说:“同学们,刚才班上发生的事情我知道了。不过,我想是不是××同学不小心把钱弄掉了,可能被哪个同学捡到了。我相信捡钱的同学是会还给人家的。现在我来给同学们讲个《警察侦察案件》的精彩的故事,好不好?”就这样,我巧妙地运用“注意转移”的原理将刚才紧张的气氛缓和了下来。我一边讲,一边留心观察同学们的神情。这时,我发现有个同学的脸红一阵白一阵,显得很不自然,但我丝毫不动声色地继续往下讲。故事讲完了,丢钱的同学惊讶地叫起来:“老师,我的钱在地上!”我趁机说:“是嘛,我们班上的同学都愿意做好孩子,怎么会拿别人的东西呢?”事后,我找了那个听故事时神色不自在的学生个别谈话,那个学生承认钱是他拿的。在我的耐心开导下,这位学生决心改正,还向老师主动地承认以前也拿过别人的东西。他对我说:“蒋老师,谢谢您当时没有搜身,否则,班上的同学以后都不会跟我玩了。我以后一定改正错误。”从那以后,他不仅改正了错误,而且还能在学校开展的“手拉手”活动中主动为灾区儿童捐钱物。从偷拿到奉献,他跨越了多大的一条横沟啊!我真比什么都开心。

  二、不断地给中等生加油。

  世界伟大的心理学家席莱说:“我们极希望获得别人的赞扬,同样的,我们也极害怕别人的指责。”像一些听话、稳重、学习态度端正、各种任务都能完成的中等生,就是这样。他们在班里沉寡言,不愿出头冒尖,成绩一般,他们怕出错,怕丢面子,内心却又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他们对批评有着特别的敏感,一旦看见老师的脸往下沉,马上就会感到恐惧,从而更加严密地把自己封闭起来。对于这样的学生,我首先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找出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而不轻易地指责、批评,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其次,帮助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保持积极的心态。

  我班的孙某是一个非常听话、学习态度端正的小女孩。但她却很少跟同学一起玩,上课也很少举手发言。我通过调查、家访,了解到她父母离异,她与父亲一起生活。父亲是位厂级管理干部,有时几天不回家。她生活上得不到爱的滋润,逐渐形成了一种孤癖的性格,再加上她父亲对她的期望非常高,一有不对的地方,就打骂她,使她在一些问题上根本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还了解到,她也有上进愿望,就是不知从哪里入手。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跟家长沟通思想,帮她消除心理障碍,并充分肯定她的成绩,鼓励她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她对立信心。课后,我经常找她谈心,给她提出新的目标,和她讨论问题并肯定她的看法。有时她父亲不在家,我干脆叫她到我家吃中午饭。在班上开展的“一帮一”活动中,我有意安排她帮助一个上课喜欢讲小话,成绩不怎么好的同学,让她看到自己的能力。她在班上字写得最好,我就让她加入办黑板报的行列,使她体会到多与人接触,也是一种快乐的事。通过不断地引导,现在同学们上课总能看到她高高举起的小手,听到她独特的见解。如今她的成绩已经跨入了优等生的行列,而我又多了一个帮我出谋划策的小将。

  小婧从小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上课从来不举手发言,在家也很难说几句话。看着稳重、听话的孩子这样沉默,我也着急了,这样下去,不仅学习上不去,作文也将无话可说。于是,在课堂上,我就有意无意点她回答问题,讨论结束后我也经常点她起来总结。无论她说得好与不好,只要她开口,我就及时地加以肯定、表扬。我还让她当小组长,有意识地培养她多跟同学接触。学校召开学生座谈会,我也给她机会,让她去说。就这样,她终于敢说了,话渐渐地多了起来。看着并不出色的她一点点崭露头角,我真感到高兴。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除了教科书和作业外,别的什么都不想,那就只能成为门门分数都及格,但是对社会却是毫无贡献的人。”因此,对于中等生,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在学习以外的生活中发挥自己的长处,在班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为集体服务的过程中表现自己的才干,使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展开全文阅读
  三、常给优等生敲响警钟

  一般来说,优等生谁都爱,这是无可非议的。正因为如此,优等生的缺点往往容易被掩盖、被忽视、被原谅、被袒护。但小的缺点也会造成大的隐患。因此,我对这类学生,总是以父亲般的严爱来要求他们。

  我班的小班长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是老师的好帮手。就是因为老师给他的信任太多,他在同学面前非常专横。不管他的看法是对是错,他总要同学听他的,并且只管别人不管自己,就连上课也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针对他这种自以为是的表现,我则寓爱于严、严中有爱,严厉地指出了他身上存在的问题。经过我的教育,他终于认识到,班干部应当首先管好自己,起好带头作用,只有这样,在同学中间才会有威信,别人才会服管。以后,他改变了自己专横的态度,主动关心别人,对不服从管理的学生还能跟他们讲道理。老师不在时,他能把班管理得井井有条。

  还有一个班干部,各方面都表现得很好,就是不喜欢劳动。每次大扫除,他只安排别人做这做那,自己则袖手旁观,或者象征性地动动手。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于是,每次扫地时,我有意不安排他负责,让别人管他,事后给他讲一些有关爱劳动做好事的故事,让他明白,爱劳动是一种美德。响鼓还得重锤敲,经过多次批评与教育,他现在对老师布置的劳动任务总是抢着干。

  对一些优等生,就应严格要求,警钟常敲,让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不断地前进。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经过日复一日的努力,我班现在已初步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同学们正在这种充满爱意的环境中,愉快、茁壮的成

引导胜于责罚

刚接班时,我班的小东同学性子十分固执,学习不认真,没办法严格要求自己,课堂上捣乱,爱欺负同学。他还"敢于"和老师对抗,损起来一天都用"恶狠狠"的眼光看着你……总之拗迹多多,不胜枚举。他的"拗劲"真是让老师伤透了脑筋,

事例一:因为考虑到学生视力健康,给他们调换座位,别的小朋友都坐在各自的座位上,小东却在换椅子。我让他把这把椅子换回去。可小东还是站在那儿不肯动,还蛮有理地说:“这本来就是我坐的。”犟在那儿不动。

事例二:他跟同学吵架,总是说:“谁叫他……”作业没完成,他说:“做作业没意思。”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过错。

象小东这样拗的同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得到健康发展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教师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要爱护、尊重孩子,把孩子当做一个具有自主性,有内在自我要求的"小大人"。经常和他谈心,以大朋友的身份去帮助他,告诉他老师批评他,并不是不喜欢他,而是帮他改正缺点,坏毛病改正了,老师自然就不批评他了。使孩子在感情上亲近老师,这样他才能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

其次,要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允许孩子犯错误。要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掌握好尺度,有针对性地施教,慎重地对待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每一件事情,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避免让孩子为此事而感到难堪。使孩子在实际生活中明白怎样的言行才能让大家接受。事件处理不当,不仅教育不了孩子、影响师生关系,而且还会伤害孩子自尊心。

最后,要和家长在教育上达成一致,使其配合老师,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合理的要求,适当地采取一些冷处理,合理的给与满足,不合理的先不去理会它,等他的拗劲过去了,再进行教育。总之, 引导胜于责罚。

 这样,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一段时间过去后,小东的拗劲还真改了不少。现在,能遵守纪律,团结同学,认真完成作业了。

标签:教学论文 洒出融融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课改故事(网友来稿)
下一篇:联想与作文浅谈(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