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612  
标签:教学论文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网友来稿)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福建省晋江市青阳街道崇德小学 郭加殷

内容提要:当今学生写作千篇一律、假话连篇,这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对头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课堂上教师繁琐的提问和讲解,使学生处于被动的位置之中。学生极少有自己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究、体验、感悟和理解课文,主体意识处处受到压抑,失去了自我。本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受到审美乐趣。”的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五个方面阐明自己对阅读指导的看法。

读书的过程,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的过程。孔子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一篇课文,读得越熟领会越深;熟读成诵,作者的语言就有可能转化为读者的语言,在自己今后的写作中,也就能灵活运用了。“熟读深思子自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前学生在写作中普遍存在着词汇贫乏,语病百出,无话可说的问题,读得少,背得少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因。正因为这样,《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要求小学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除了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外,平时就应该要求学生多读、熟读、读通、读好,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语感,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以读为本”是当今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笔者认为应做到如下五端:

一、初读感知

“初读感知”,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在课上进行,是学生根据明确的教学目标,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阅读技能去充分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试着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并找出自己疑惑的地方。“观书贵疑”,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经过大脑“消化”,变为自己的“血肉”,才能学有所长。如:教学《葡萄沟》一课,我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1.借助拼音读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生字要多读几遍,遇到长句也多读几遍,直到读顺为止。2.借助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3.想想葡萄沟有哪些方面可夸?4.看看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做上记号,以备下节课交流。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为下节课理解课文打下基础,突出学生学习、发展的主体性。

二、议读议悟

“议读议悟”就是指在学生初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课标》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做到有读,有议,有答,有反驳,有争辩。教师对学生的质疑给予提倡、鼓励,并引导分析,根据学生质疑的原因提出释疑方法。因读书马虎的疑问,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解决;经过努力可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对具有导向性、启发性、创造性的提问,则给予表扬,并组织大家讨论,靠集体智慧解决难题,使学生体验集体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有独创性的见解,勇于自我评价,使竞争与合作、个人与集体的自主构建巧妙地统一起来。教师适时小结,去粗取精,统一认识。这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同时又可做到面向全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教学《葡萄沟》一文,在学生初读感知的基础上,我紧接着设计这样一个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谈谈自己读懂了哪些词、句、段,认为课文中哪一处写得最精彩,为什么?也可向同学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互相启迪,互相补充,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谈带有个人色彩,情感的理解,鼓励创见。而对于那些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问题,以书面形式汇报给老师,老师再组织全班同学集体讨论,共同探究解决。

三、精读领悟

由于学生受年龄特征和知识经验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悟”要进行梳理、归类;对于重点句、段的领悟,还应根据学生的“悟”度,引导学生悟后再疑,读后再悟,从而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悟”的质量。如:《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爬呀爬”一词,不仅说明小壁虎爬的时间长,路程远,还为文后小壁虎尾巴的再生埋下伏笔。另外,通过引读,分角色读、评读等形式朗读小壁虎与小鱼的对话,让学生理解“摇、拨水”的词义,知道小鱼的尾巴有它自己的用处,所以不能借给小壁虎。

四、美读品悟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对于感情色彩浓厚的课文或片段,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在美读中品悟。如:教学《荷花》可借助课件,通过声、光、色、相,创设情境让学生品味荷花之美。教学《月光曲》第8、9自然段,可让学生边听录音读文,边闭上眼睛想象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播放乐曲,让学生伴随乐曲轻声读文,并用笔划出文中所描写的情景;最后指导朗读,让学生根据乐曲节奏的快慢,声音的高低,读出感情变化,品悟到人物情绪的发展变化,品悟到《月光曲》是作者的感情发展到高潮时创作出来的佳作。

五、诵读感悟

诵读是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自我感受,自我体验,自我欣赏的一种读书方式,也是检验学生是不是已经对课文内容有所领悟的一种方式。如果学生进入课文所描写的境界,读起来自然能够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如:学完《飞夺泸定桥》的“夺桥”这一部分后,让学生以多种形式诵读课文,从他们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语气变化中,可让人感悟到他们对红军战士英勇善战,顽强战胜敌人的那种革命精神和革命意志已有深深的领悟。这样诵读于口,领悟于心,有助于学生想象,有助于学生体会课文的韵味气势,培养语感和积累词汇。

总之,书是读懂的,不是讲懂的,更不是问懂的。杜甫的“烂精文选理”,陆游的“万卷虽多当具眼”,说明读书使人受益无穷,但都必须在“烂精”、“具眼”(即独立思考能力)上下功夫。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是落实《课标》要求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标签:教学论文 以读为本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浅谈班级凝聚力的形成(网友来稿)
下一篇:于永正作文教学(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