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65  
标签:教学论文
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网友来稿)
通过质疑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陕西师大附小

 一、 问题的提出。

  "问"是新旧知识产生碰撞后进行思维、想象产生的结果,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分析,也是对新知识的渴求。同时,"问"也是思维活跃程度的一种反映,能对所学知识产生疑问,也是学习能力的一种表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在科学研究中,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难得多,意义也大得多。因此,如何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从而使他们有兴趣去学习,并且学会学,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 实验步骤。

1. 一年级第一学期:培养学生问的意识,也就是敢问。

  学生年纪小,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不会问,一个是不敢问,因此需要教师进行系统训练,帮助学生克服以上两个问题。

(1)让学生掌握质疑方法。

  教师先就一个具体实例,围绕重、难点进行质疑,再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质疑,请同学或教师回答。这样,就降低了质疑的难度,使学生觉得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很轻松、很正常的事。

在这一阶段中,教师要给学生一个问题的模式:学到什么了、找到什么规律、有什么不懂的。每节课给学生一点时间,让他们围绕这三个模式,充分地想、问、说。

(2)给学生质疑空间。

  给学生充分的质疑空间,也就等于给了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

(3)教会学生质疑评价。

  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教师的评价和学生间的评价相结合,给他们一个合谐的空间,使他们觉得溶入课堂是件有趣的事情。学生能正确的评价,一方面说明他的思维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也使他提高了质疑的兴趣。

三、 实验效果分析。

1.班级情况分析。

  学生思维活跃,但差异较大,学习能力不强的较多。喜欢互相帮助,有一定的提问和合作意识。

2.班级课堂效果分析。

 全班有26%的学生能够主动质疑,主动发表不同见解;主动释疑,提出有价值的见解,积极参与活动

3. 总体效果分析。

  从参与度来看,学生的参与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有价值的见解不多。从成绩对比看,大多数学生进步较大。这里不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及家庭因素等的影响,单就对质疑效果的影响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学生"敢问"的因素――学生的参与意识。

  班级合作意识强,一半以上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对同学的回答进行主动评价。通过这一学期对学生"敢问"的训练,一部分学生能在课堂上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使一些问题可以在课堂上及时解决。 同时提高了学生学的兴趣。

  但还有个别学生,只是去听,去想,而极少去说。加之低年级知识较简单,易理解,很少有听不懂的地方,如果听不懂他们也是等老师去问,等其他同学去回答,而不愿意或不敢问老师。

所以我下一学期的工作重点将放在这一少部分学生的身上.

(2) 影响学生"会问"的因素。

a. 知识积累。

  从质疑价值看,学生虽然有质疑的意识,但由于知识较简单,他们的质疑多集中在判断正误,以及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不懂的地方,而缺乏对知识的形成和知识间联系的认知。这是因为他们知识量较少,还没有构建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网络。

b. 思维活跃程度。

  班级两级分化比较严重,有价值质疑的多集中在思维较活跃的学生身上。这部分学生能从新旧知识的切入点入手,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也能准确地指出教师的口误,并很积极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而另一部分学生虽然也问,但多数集中在:"我不懂。""我还是不懂?"这类模棱两可的问题上。

  综上所述,低年级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只要达到学生"敢问"这一目的就可以了。到了中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积累、学习能力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开始训练他们"会问"。问是学生的天性,学到了一定程度,每个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疑问,关键是教师如何创造一个合谐的环境,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疑问清晰、准确的表达出来,并能得到满意的答复,使学生在问与答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四、 下一步研究方向:更有效的提高学生质疑质量,以达到"会问"的目的。

  认真钻研教材,围绕教材重难点设计环节,充分利用40分钟,有效提高质疑效果。

(1)合理安排质疑时间。

  可以在课前,出示课题时就让学生提问,以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还可以在课中安排质疑环节,学习完一个环节后,让学生把学习中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把质疑环节安排在课后,帮助学生回忆新知,及时查缺补漏。

(2)将质疑环节与其它环节有机结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刚出示课题就问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能基本上把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提出来了,这时再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重点进行自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自学能力。

(3) 鼓励学生大胆假设、举一反三。

  联想是创造的翅膀,从语文学科角度上讲,创造又是写作的基础,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和创造。如:让学生扩展课文内容等。

(4) 缩小质疑范围。

  不能一句"我还是不懂"就表示学生会质疑了,那只能说明他敢质疑。要引导学生具体说出究竟哪一步或哪一个知识点不懂,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释疑,同时培养学生有重点的思维能力,也为培养"善问"作好准备。

(5) 提高释疑质量。

  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因为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

  首先不能是学生说:"明白了!",就算释疑成功,还应让提出问题的学生在听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再将问题解释一遍,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同时培养学生主动向别人学习的习惯,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质疑与释疑落在实处。

  同时还要防止学生钻牛角尖。有的学生提出问题后很兴奋,不去注意别人的发言。还有的学生一时转不过弯来,无法理解别人的释疑,自己很着急,同学们也跟着着急,如果处理不当,一方面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能影响到教学进度及教学质量。


展开全文阅读
  第一步,让他们尽量去理解老师及同学的释疑。

  第二步,如果第一步释疑失败的话,就先放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后面的学习,以期在学习中顿悟。

  第三步,如果第二步释疑也失败的话,只能课下解决。因为时间有限,教学内容较多,不能因为一个学生的疑问耽误大多数学生,这不利于提高课堂效率,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但要注意课下一定要同该学生一起解决问题,不能因为已经下课就把学生的疑问放在脑后。

五、 几点体会。

1. 有些做法和以前的做法很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如何进行操作。是突出老师的主导作用,一步一个"陷井"的诱导学生去学,还是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去探求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学习的角度不一样,效果也就有较大差异了。

2. 小组合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及知识的学习,因此要特别重视合作技能的训练,尤其是评价能力的训练。

3. 要结合学生实际,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方法和手段。

标签:教学论文 通过质疑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网友来稿)
下一篇:教师应重视教学个案研究(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