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8 2018-12-27
标签:
教学设计
第11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11册教学设计
《格》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本课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充分利用随处可取的黏土材料。运用传统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学生喜欢的人物、动物或者景物形象,并通过小小的泥浮雕来了解祖国民间艺术文化。欣赏泥塑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同时让学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维空间的塑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
1.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泥浮雕。
教学难点: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课前准备:
教具: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示范用材料。 学具:陶泥、泥塑工具、报纸、画稿、抹布。
教学过程:
活动一:欣赏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生答:想)
2.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浮雕作品。
这不仅有中国的雕塑还有外国的,看还有我们家乡的雕塑呢!
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教师拿同学以前做的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本地特有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3.揭示“浮雕”的概念。
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
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学生回答: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欣赏,认识、了解浮雕,先由学生揭示浮雕的概念,然后老师给以总结。
活动二:学习制作泥板浮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那怎样做呢?来看书上下方的步骤图,请同学说出制作泥板浮雕的步骤,师生共同演示制作一条鱼的泥浮雕。
制作泥板浮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3)割边; (4)画形象;
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上形象。画形象时我们可以参考我们制作漏印版画时制作的形象。
(5)堆出大的形体;
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
(生答:用搓、捏、压、剪、刻、画等方法制作出泥板浮雕大的形体,并将他们按照刚才画出的形象,利用水作为粘合剂,将他们粘在底板上。)
(6)塑造形象局部。
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装饰的方法?
这一步实际上就是绘画过程中的精细描绘。我们要利用泥塑工具或者手指,将自己已经制成的大的形体进行仔细的描绘,也要用到压、剪、刻、画等方法进行装饰,最后形成泥板浮雕作品。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活动三:创作、评析
1.分小组讨论你打算怎样表现泥浮雕。 选出代表谈一谈想法。
2.小组合作、实践。
3.评析作业。
将小组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请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作品,其他小组可提宝贵的意见。
今天我们各小组的作品不仅创意好而且制作的也非常精美,希望同学们能够利用所学过的陶艺制作方法,做出更多更出色的作品来!
标签:
教学设计
第11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11册教学设计
格》优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月光曲 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
下一篇:
《浮雕》优质课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