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871  2017-11-28
标签:教学设计 第3册教学设计 部编本第3册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认识熟悉的事物认识生字,“椰、壳、漠、骆、驼、骏、悬、 崖”。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识字的意识。

2、巩固部首查字法,了解关于天气的词语,感受天气的变幻莫测。

3、了解拟人句的特点,并能试着说一说拟人句。

重点

1、通过认识熟悉的事物认识生字,“椰、壳、漠、骆、驼、骏、悬、 崖”。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识字的意识。

2、巩固部首查字法,了解关于天气的词语,感受天气的变幻莫测。

难点 了解拟人句的特点,并能试着说一说拟人句。

教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歌曲欣赏:大中国

  你知道咱们祖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吗?

  导入新课: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领略一下祖国不同地方的风景。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风景图片,欣赏风景认识字。

  依次出示:

  海滩、椰树、贝壳

  沙漠、胡杨、骆驼

  高原、雪莲、骏马

  悬崖、青松、雄鹰

  领读、自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2、我会认。

  出示8个生字,要求学生认读。

  给生字口头组词。

  3、内容归类。

  预设:

  不同地形及特色:

  地貌、植物、动物:

海滩、椰树、贝壳

  沙漠、胡杨、骆驼

  高原、雪莲、骏马

  悬崖、青松、雄鹰

  三、字词句运用

  1、我来查字典。

  预设:

  还记得部首查字法吗?复习方法。

  2、用部首查字法查出下面的字,再填一填。

  要查的字 部首 部首页码 除去部首有几画 字的页码 读音 组词

  亏

  申

  丹

  3、出示不同天气图片,观察天气变幻,积累词语。

  依次出示:

  云开雾散、微风习习、冰天雪地、风雨交加

  云雾缭绕、寒风刺骨、鹅毛大雪、电闪雷鸣

  4、你见过这些词语描写的景象吗?选一两个,跟同学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云开雾散、微风习习、冰天雪地、风雨交加

  云雾缭绕、寒风刺骨、鹅毛大雪、电闪雷鸣

  5、学习拟人句。

  (1)读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趣在哪里。

  ①“我要把自己藏起来。”雾把自己藏了起来。

  预设:

  把“雾”当作人来写,写出了雾的淘气和顽皮。

  ②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绢,擦过了汗,扔到地上;又拿了妹妹的圆帽子,当作铁环滚走了。

  预设:

  把“风”当作人来写,让我们体会到风的顽皮和可爱。

  (2)介绍拟人。

  预设:

拟人是一种修辞方法,把事物像人一样来写,生动、形象、具体。

(3)练习说说拟人句。

课题 语文园地七 课型 新授 时间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识记容易写错的生字。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易错字的习惯。

2、熟读并试着背诵《数九歌》 ,了解冬至过后的数九节气。体会人们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重点

1、通过对比,识记容易写错的生字。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易错字的习惯。

2、熟读并试着背诵《数九歌》 ,了解冬至过后的数九节气。



点 体会人们向往、热爱春天的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展示台

  1、出示第一组词语:

  棉被、泼水

  带领、展现

  散步、南瓜

  预设:

  “被”的部首是“衤”,不要写成“礻”;“泼”的右边是“发”;“领”左边是“令”,不要写成“今”;“展”的下面不要多写一撇;“步”的下面不是“少”;“瓜”一定不要写成“爪”。

  2、出示第二组词语:

  纸巾、低头

  战士、土地

  今天、口令

  预设:

“纸”的右边没有点;“低”的右边下面有点;“士”的第二横短;“土”的第二横长;“今”的下面没有点;“令”的下面有点。

土 士

(1)战( )们的身上布满了泥( )。

  3、出示第三组词语:

  带领、穿戴

  以后、已经

  再见、正在

  预设:

“带”、“戴”、“以”、“已”“再”、“在”分别是三组同音字,我们可以用组词、写句子的方法来记住它们。

带 戴

(1)老师( )领孩子们去海边。

(2)他( )着一副眼镜,看起来很斯文。

(3) 以、已:( )前、( )经、所( )、( )后

(4)在、再:( )见、( )次、( )一起、( )家里、( )上午

(5)我( )奶奶家( )一次见到了我的叔叔。

  4、出示第四组词语:

  果园、圆心

  汽水、气体

  心情、晴天

  预设:

  “园”、“圆”、“汽”、“气”“情”、“晴”这三组不仅读音相同,字形也差不多,但是它们的意思不同。

  五、日积月累

  1、出示《数九歌》。

  数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领读、自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2、数九简介。


展开全文阅读
  预设:

  从冬至之日起,中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九九”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的一种节气。它从冬至那一天开始算起,进入“数九”,俗称“交九”,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这就是所谓的“九”,过了九个“九”,即为“出九”,那时就春暖花开了。

课题 语文园地七 课型 新授 时间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语言的形式多样,喜欢读绕口令。

2、阅读《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绕口令的情趣。

3、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

重点 阅读《分不清是鸭还是霞》,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

难点 阅读《分不清是鸭还是霞》,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

教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我爱阅读

1、出示《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把绕口令读正确、读流利。

(3)小老师领读。

(4)齐读。

二、合作交流。

(1)绕口令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绕口令中的情景。

(3)再读,通过有节奏、快速地朗读感受绕口令的趣味。

(4)试背诵

三、拓展

教师再找一些有趣的绕口令让学生读一读。

牛郎恋刘娘

牛郎恋刘娘,刘娘念牛郎。

牛郎年年恋刘娘。

刘娘年年念牛郎。

郎恋娘来娘念郎。

念娘恋娘,念郎恋郎,念恋娘郎。

一匹布、一瓶醋

肩背一匹布,手提一瓶醋,走了一里路,看见一只兔,卸下布,放下醋,去捉兔。

跑了兔,丢了布,洒了醋。

四和十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谁能说准四十、十四、四十四,谁来试一试,谁说十四是四十,就打谁十四,谁说四十是细席,就打谁四十。

四、小结

绕口令是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字游戏。朗读时,要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和相近的声母韵母,字字清晰响亮,流利通畅。有兴趣的同学,课下还可以再找几首绕口令读一读、说一说。

课题 语文园地七 课型 新授 时间 总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图画。

2、培养学生通过合理想象,完整讲述故事的能力,并能将讲述的故事用通顺的语言进行描述。

重点 观察图画,练习写话。

难点 观察图画,练习写话。

教具 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动画片《猫和老鼠》说一说,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

2、出示课文插图图片

二、读图写话

1、观察课文插图中的小老鼠,它在干什么?用恰当的词语形容小老鼠此时的表情(如“大吃一惊、吓了一跳”),体会它紧张、害怕的心情。

2、电脑上突然出现了一只猫,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观察图片中猫的脸部表情,想象它准备做什么?

3、大胆地发挥想象,猜测图中的小老鼠和猫之间接下来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情。

4、补充出示故事开头:“一天,小老鼠在电脑边玩耍,玩得正欢,突然,屏幕上出现了一只猫。”请学生把这段话说完整。

5、同桌互说,提提建议,然后自己写话。

6、展评

7、修改

8、抄写写话。

写话1:小老鼠大吃一惊,心扑通扑通直跳。它想:猫来了,猫来了,快想办法,快想办法。突然,小老鼠眼睛一亮,办法想出来了。它拿来了几十个盒子,把电脑装进去,一个一个地套上,好像一个大蛋糕。

写话2:小老鼠吓了一跳,坐在地上。小老鼠看着这只猫恶狠狠地盯着自己,好像要扑过来。小老鼠一直在想办法,终于想出了一个鬼点子,他看到了鼠标,不知道怎样把电脑关掉,就东点点,西点点,点了好久,终于把猫点掉了。小老鼠这才安心:这下,没有猫来追我了!

写话3:小老鼠大吃一惊,心中好像有一面小鼓,一直在“咚咚咚”敲着,心想:那只猫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好可怕呀。小老鼠用小拳头打在屏幕上,把正在睡觉的猫吵醒了。猫凶巴巴地追着老鼠,老鼠跑到电脑边,翻到了一张狮子的图片,把猫吓跑了。
标签:教学设计 第3册教学设计 部编本第3册教学设计 部编版二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2017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词语表
下一篇:《狐假虎威》教案及反思(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