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592  2017-10-27
标签:教学设计 第3册教学设计 部编本第3册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材解析和教学设计举例(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教材解析

《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l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课文文辞优美,感情真挚,共有8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写了l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日子,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共度这个欢乐的节日;第三自然段写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盛况;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第七、八自然段则直抒胸臆,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了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喜庆、祥和,人物栩栩如生。图中周总理身穿傣族人民的服装,笑容满面地端着银碗,正在向人们泼水、祝福,周围的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教学目标

1.认识“泼、族”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l2个词语。

2.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l5个生字,教学时教师可根据生字特点,从读音、字形、字义方面分别给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驶、盛、祝、寿”是翘舌音,“踩、族”是平舌音,“龙、容、康”是后鼻音,要在认读时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盛”是多音字,本课读“chénɡ”,意思是把东西放进去,读“shènɡ”时是茂盛、兴旺的意思:认读时,可以出示两组词语引导学生据词定音:茂盛、盛开、丰盛、盛大;盛饭、盛满等。

识记字形、理解字义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泼、踩、敲、驶”都是形声字,且都表动作,可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做动作识记。可以出示“龙船、银碗”的图片,并简单介绍泼水节的习俗,如:互相泼水、赛龙舟、跳象脚鼓舞等。

识字学词一定要结合语境。但课文提供的语境有限,学习课文后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组词语,借助词语语境,强化生字认读,例如:

容——面容、笑容、容易  祝——祝贺、庆祝、祝寿  福——祝福、造福、福气

康——健康、安康、康复  度——尺度、温度、风度  龙——龙舟、龙灯、画龙点睛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包含独体字、上下、左右、半包围4种结构。指导写字要注意引导学生认清字形,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要重点指导。

上下结构:忘、穿、令。“忘”上窄下宽,“穿、令”上宽下窄,3字可合在一起启发学生观察,发现异同点。

左右结构:泼、炮,都是左窄右宽。“泼”要注意左右部件穿插,右边是“发”,不要写成“友”,“炮”右边“包”的“巳”要与“㔾”区别。

半包围结构:度、向。书写“度”时,“广”的长撇向左下伸展,给下边部件让出足够空间。

独体字:龙。“龙”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像一个正三角形,书写时横短撇长,末笔点勿丢掉。

本课8个字书写要点:

忘  7画,上下结构。 

上窄下宽,“亡”竖折的折段在横中线上,下边心字宽扁,稳稳托隹“亡”。

泼  8画,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发’’的长撇沿竖中线撇向左下,“又”的横撇沿横中线起笔,末笔点勿丢掉。

度  9画, 半包围结构。

广字头横短撇长,里面的“廿”宽扁,下边“又”写得略小。

龙  5画,独体字。

竖弯钩沿竖中线起笔,短撇向左下撇出,末笔点勿丢掉。

炮  9画,左右结构。

结构中,竖弯钩向右舒展出钩。

穿  9画,上下结构。

上宽下窄,穴宝盖覆盖“牙”,“牙”竖钩写在竖中线右侧,撇舒展。   

向  6画,半包围结构。   

上小下大,撇画在横中线上方靠近竖中线起笔,外框写宽阔,“口”稍收紧。

令  5画,上下结构。

上宽下窄,“人”写扁阔,撇捺舒展,覆盖下部,下边两点都写在竖中线上。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

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幸福与快乐,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美好情感?朗读本文的整体基调是热情洋溢,幸福欢乐的。

第一、二自然段,“火红火红”“1961年”“特别”“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等词语集中体现了傣族人民幸福快乐的心情,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所以朗读时这些词语要略作强调,以表现傣族人民的开心与幸福。

第三自然段,“赶来了”“撒满了”“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这些语句画面感极强,充分展现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盛况。教学时可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用朗读表现热烈的气氛。读到最后一句,可以设身处地地体会:公务繁忙的周总理,能来到偏远的村寨和傣族人民一同过泼水节,傣族人民是多么幸福!多么感动呀!读的时候可以把每一个字音略拖长:“周一总一理一来一了一”,以表达这种情感。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有个性地朗读。

第四至六自然段描写了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朗读时可以借助插图,图文对照,关注周总理衣着、神态、动作,用朗读再现当时的情景。文中准确地用动词“接过”“敲着”“踩着”描写了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同跳舞是那样的自然和谐,朗读时要读好动词。泼水时,周总理“一手端着……一手拿着……”,傣族人民“一边……一边……”的句式非常工整,朗读时要语气连贯,读出节奏与画面感,把周总理爱人民、人民爱周总理的情感表现出来。


展开全文阅读
最后两个自然段连用两个感叹句,将感受前置,反复强调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朗读时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多么幸福啊…‘多么令人难忘啊”要重音轻读,读得速度稍慢些,读出陶醉在幸福之中的感觉。

2.理解运用。

(1)借助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写了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日子,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共度这个欢乐的节日。学生对此了解较少,会产生一些疑问,周总理是谁?为什么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令人难忘?教师可适当做一些背景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他勤政爱民、关心百姓,是人民爱戴的好总理。他从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同过节,令傣族人民感到无比幸福与难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课文,初步体会傣族人民的欢乐与幸福。

(2)借助重点词句,感受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盛况。

课文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盛况。一个“赶来”写出了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无比热爱之情,“撒满”凤凰花瓣的“地毯”以及“一条条龙船”“一串串花炮”,突出了泼水节隆重而热烈的气氛,这些都是傣族人民为欢迎最尊贵的客人——周总理准备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画出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语句,然后抓住“赶来、撒满”等词语体会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通过“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换词比较,体会龙船、花炮之多,欢迎场面之热烈,最后通过朗读来表现这一盛况,表达傣族人民热爱总理的心情。

(3)图文对照,感受周总理与人民心心相印。

第四至六自然段教学时要图文对照,体会情感。学生读课文后,可以先结合插图说说周总理的衣着、神态,发现总理的着装与傣族人民是相同的,进而感受周总理的心也和傣族人民紧密相连;周总理的表情是和蔼可亲、笑容满面的,他也在为与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接着画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节日的语句,用“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等词语说一说,进而想象周总理为人们泼水祝福时会说些什么。通过朗读,边读边想象泼水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同喜同乐的心情,体会心心相印的深厚情意。

(4)升华情感,背诵积累。

学生分段朗读后,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背诵积累感受深的语段。如描写周总理外貌的语句,描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的语句,让敬爱的周总理的形象印在脑海,让周总理和人民心心相连的美好情感永驻心间。

3.课后练习。

课后第一题要求朗读课文,然后用“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等词语,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本题旨在引导学生练习借助具体事物复述场景。题目所提示的几个词语都是表示傣族人民庆祝节日的具体事物,具有民族特色。学习本单元前几篇课文时,已经渗透借助提示进行复述的方法,教学时,可以在学生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表达,不要仅仅局限于优生之间的交流,最好能安排同桌练说,实现生生参与。

课后第二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图画和文字是如何相互印证、相互说明的。教学时,可以图文对照,让学生说说周总理的衣着、神态,积累文中的句子,同时感受周总理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情感。

三、实践活动

学文后,可以搜集周总理的其他故事阅读,如《周总理的睡衣》《温暖》。

教学资源

周总理与傣族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傣历新年)是傣族重大节日,时间为傣历6月中旬(公历4月中旬)。节日期间,傣族人民举行赛龙舟、斗牛、丢包、泼水祝福等活动。

1961年4月,周恩来总理与缅甸吴努总理来到西双版纳,恰逢傣族一年一度的新

年。他便和边疆各族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当年景洪地区交通闭塞,周总理乘飞机到达思茅后改乘汽车。当时澜沧江大桥正在建设中,只能乘渡船过江。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整个小城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扶老携幼,怀抱鲜花拥向街道,拥向码头,用最高的民族礼节来迎接人民的总理。4月的西双版纳正是凤凰花盛开的季节。火红的凤凰花树下,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傣族服装,手拿银碗与各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

从此以后,西双版纳景洪在全NJSN世界逐渐出名,现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周总理在景洪期间,视察了热带作物研究所引种的橡胶园,鼓励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们为把西双版纳建成祖国的第二大橡胶基地而努力。周总理和各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纪念址位于景洪市曼听村的曼听公园,它已成为西双版纳人民永远怀念周总理的纪念地。

教学设计举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识记“泼、族”等15个生字,会写“忘、穿、令”3个生字。

2.学习课文第三至八自然段,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能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一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说一说对泼水节的了解。(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赛龙舟、跳孔雀舞等庆祝活动。)

2.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特别难忘,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这是为什么。“特别”还可以换成哪个词,放到句中说一说。(非常、十分。)

3.板书课题,齐读。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朗读第三自然段,感受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盛况。

1.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补充资料促进理解,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为深入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深厚情意奠定基础。】  

(1)指导:一个“赶”字可以体会到傣族人民急切、激动的心情。练读句子: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2)朗读体会,教师读画线部分,学生接读。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撤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①在什么情况下会铺上鲜红的地毯?(特别隆重的场合,接待最尊贵的客人时。)

②换词比较。把“一条条、一串串”换成“一条、一串”,哪个句子更能表现节日的热闹喜庆?(“一条条、一串串”说明龙船、花炮之多,突出了泼水节隆重而热烈的场面,这是傣族人民为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准备的。)

③为什么傣族人民会这样欢迎周总理?教师介绍资料:

周总理是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每天他都要处理党和国家许多重要的事情,工作非常繁忙。为了和傣族人民共同庆祝泼水节,周总理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远千里,来到了傣族人民的身边。就是这样一位关心傣族人民的好总理,傣家人从心底里欢迎他。

(3)这样一位受人爱戴的好总理来到了傣族人民身边,人们怎能不欢呼呢?(男生、女生、全班同学分别读。)

(4)连起来再读第三自然段,感受1961年的泼水节的喜庆、热闹。

(二)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感受共度节日、互相祝福的热闹场面。

1.图文对照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周总理的平易近人。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2)品读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①图文对照,说说周总理的打扮。用一个词说说周总理脸上的表情。(周总理的打扮和傣族人民是一样的;周总理和蔼可亲、笑容满面。)

②指导朗读:周总理也在为与傣族人民一起过节而感到高兴呢!带着这一体会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评读:读第一句,体会周总理的平易近人及发自内心的高兴心情,读第二句,感受周总理与人民共舞的美好画面。)

2.朗读第五、六自然段,感受热闹场面,体会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

(1)读第五自然段,周总理是怎样跟傣族人民欢度节日的?用“——”画出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①交流后,出示词语: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

练习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小结方法:借助重点词,就能把当时的场面说清楚。

②说话训练,体会周总理对傣族人民的祝福。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人(青年、孩子)身上,祝愿他们——

③男女生合作读写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的情景的语句。

(2)齐读第六自然段,语速稍慢,表达幸福与开心。

【安排两次说话练习,一则练习借助重点词复述,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二则发展想象,深入体会周总理亲民之心、爱民之情。】

(三)全班深情地朗读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感叹号表达

了怎样的情感。(幸福、难忘、开心。)

(四)回顾全文,升华情感。

1.说说为什么说这是难忘的泼水节。(周总理来到傣族村寨,把美好的祝愿带给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

2.体会傣族人民的心情再次齐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

1. 指导观察,发现规律。

(1)出示“忘、穿、令”3个字,观察比较,小结写好这类字的规律。(参照本课写字要点:)

(2)结合规律指导写“忘”字。

2.运用规律,独立写字。

(1)运用规律,独立书写“穿、令”字。

(2)结合规律互相赏评。 
标签:教学设计 第3册教学设计 部编本第3册教学设计 难忘的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朱德的扁担》教材解析及教学设计举例(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下一篇: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教材解析及教学设计举例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