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52 2017-06-25
标签:
教学设计
第2册教学设计
部编本第2册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 教学设计(部编本一年级下册)
《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摘、扛、捧、抱、”等十个生字,并正确区分生字中的动词。
2.积累“又( )又( )”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3.能正确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
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
1.激趣导入。
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猴子)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今天,老师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
2.游戏中复习回顾。课件出示大量故事中曾出现或没有出现过的事物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图片中的事物是故事中有的。(游戏过程中,将故事中出现过的“玉米、西瓜、桃子、兔子、猴子”等图片贴到黑板上。)
3.指导读好这些名词。强调“桃子、兔子、猴子”等词中“子”是轻声。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依次为玉米地、桃树下、西瓜地、小兔子。)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2)量词训练。
随机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认读并理解:掰、扛。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随机学习“结、掰、扛”三个生字。
师:我们一起跟着小猴子下山吧。看,玉米地到了!(课件出示)
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第一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要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抽几位学生朗读,并正音(提示:动作)随机学习:结、掰、扛。
3.小猴子看见了什么?玉米长得怎么样?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贴词卡。那么其它的呢?你能说说吗?
1.找出课文中“又( )又( )”的词语。
师: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你能从课文总找到这样的词语。
贴: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
2.练读词语。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要让大家感觉到是好东西哦!
3.拓展运用
出示苹果,眼睛等图片,让学生试着用“又( )又( )”说一说
四、指导会写的字。
学习“常”。教师范写,学生观察;学生描字,再写字。 学习“非”。把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学习“往”。扩词:来往、往东、往事、南来北往。
标签:
教学设计
第2册教学设计
部编本第2册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荷叶圆圆》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下一篇:
天游峰的扫路人 教学设计(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