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试题
教案
论文
课件
语文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设计
》
阅读:32 2017-05-02
标签:
第6册
人教版第6册
三年级《数学广角:重复现象—集合思想 实物代换—等量代换》导学案
《数学广角》导学案(一)
学校: 美泉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 凌日红
学习内容 教材第108页例1及“做一做”和练习二十四第1、2题。
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中有重复的现象,能分清哪些是重复的。
2、会计算出事物的数量。
3、能运用集合圈来表示重复现象,分清类别。
导学案
自主预习 1、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音乐,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现在让我们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
2、(指定小组)分别在“音乐”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统计喜欢音乐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4、自学教材第108页例1。
交流合作
1、观察教材中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课外小组学生名单。
(1)你发现了什么?
参加语文小组的有( )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 )人,参加语文和数学小组一共有( )人。
(2)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参加语文又参加数学,是重复的,这几个人是( )、( )、( )。
(3)在计算总人数时,这三个人怎么办?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2)说一说两个圆圈各表示什么?中间表示的是什么?
(3)语文组有8人,数学组有9人,怎样列式求出两个小组共有多少人?
8 + 9 -( )=( )(人)
说一说为什么要减去这几个人?
3、昨天进的货有:铅笔、钢笔、练习本、笔盒、彩笔;今天进的货有:铅笔、钢笔、练习本、三角板、剪刀。
(1)哪些是重复的?
(2)两天一共进了几种货?
(3)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4)将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横线表示出来。
展示提升
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
反馈测评
1、课本第110页第1题:一共来了10种小动物,有( )种动物会游泳,有( )种动物会飞。这里面有( )种动物既会游泳也会飞。
2、你会将图补充完整吗?试着做一做。
3、中间的圆圈表示什么?
拓展延伸
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
《数学广角》导学案(二)
学校: 美泉小学 年级: 三年级 设计者: 凌日红
课题 实物代换—等量代换
案序 第 9单元第2课时
学习内容 教材第109页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二十四第3、4题。
学习目标 理解等量代换的意义,能根据实物代换,计算物体的数量。
自主预习
1、课件出示(小朋友玩跷跷板的场景图)。当跷跷板平衡了,你们认为这两个小朋友谁轻谁重?
(点评:天平平衡和跷跷板平衡,说明两边物体的重量相等。)
2、自学教材第109页例2。
交流合作 1、水果园里“体重”大比拼:(播放课件)
(1)我们先来看看西瓜有多重?( )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2)4个苹果妹妹进场,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
(3)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方案。
(1)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在小组内摆学具,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2)说一说一共是几个?
(3)你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分析: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 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
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 )个苹果。
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 )次,因此是( )个。
(4)1个西瓜=4千克 4个苹果=1千克 1个西瓜=( )千克
分析: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砝码同样重,
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 ), 4×( )=( )(个)。
3、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1)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
(2)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 )个波萝。
(3) 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 )个2,16÷2=( )(个),
所以1个西瓜和( )个波萝一样重。
点拨:不同数量的两种物体在某一方面是相等的,那么在这一方面就能互相代换。
展示提升 分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交流补充。
反馈测评
1、完成第109页“做一做”, 说说是怎么思考的。
2只羊=1头猪 4头猪=1头牛 2头牛=( )只羊
(1)先要知道2头牛和( )头猪同样重。
(2)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最后求结果。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2只鸭=1只鹅 4只鸡=2只鹅,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
4、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1)△+□=240 △=□+□+□ △=( ) □=( )
(2)○+□=91 △+□=63 △+○=46
○=( ) △=( ) □=( )
拓展延伸 1、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还学会了哪些知识?
标签:
第6册
人教版第6册
三年级《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三年级《设计校园-认识方位》导学案
下一篇:
三年级数学《位置与方向》导学案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
新课标
|
苏教版
|
西师
|
北师大
|
青岛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学案
|
说课
|
实录
|
案例
|
反思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