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54 2017-02-27
标签:
教学设计
第2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2册教学设计
《一粒种子》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案例名称 《一粒种子》 科目 语文 教学对象 一年级 提供者 孙玉娟 课时 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粒种子》是一篇老教材,老师们都比较熟悉,这是一篇常识性童话,以拟人的手法,用浅显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种子发芽的过程和所需的条件。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接近儿童口语,是朗读的好教材。《一粒种子》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层(第一节)写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春天来了,觉得很暖和。”暖和”一词暗指温暖的春天到了。说明种子发芽需要温度。.第二层(第二节)写种子喝了水觉得很舒服。在泥土里的种子喝到水,侧面说明春天大地解冻,雨水充沛,暗指种子发芽需要水。 第三层(第三至第七节)写种子和蚯蚓的对话,讲春天来了,春风吹着,阳光灿烂。”我来帮你松一松土,你好钻出去。”这些对话,暗中说明种子发芽出土需要空气,也说明蚯蚓松土对种子发芽的好处。第四层(第八、九节)写春天的热闹景象和种子一定要破土而出的强烈愿望。最后一句“啊,好个光明的世界!”写出了种子出土后感到惊奇、兴奋和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全文有四处写到“把身子挺一挺”,这种拟人化的语言,含而不露,生动有趣,使课文充满了活泼的童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认识14个字;读懂课文,了解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分角色朗读课文,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 2、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动、好问、好奇等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和活动所吸引,学生已能说完整的话,能配合老师在创设的情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懂得较少需要在教学上涉及到这些知识。二年级上半学期学生已积累一定的学习方法,包括提出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等,教学时应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教学抓住重点词句提契全文,用启发式的教学法,疏理脉络,传授、剖析词句,帮助学生体会情感,领会文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时就能启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促使学生自愿自觉的学习,并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体验,获得学习的快乐,从而激发更高的求知欲望。“教学生”是为了“不教学生”:教学时应该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撑握学习方法上。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生字卡、多媒体课件、教学配套光盘
标签:
教学设计
第2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2册教学设计
一粒种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北师大版《老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下一篇:
《小鱼的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