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备课资料
阅读:65  2017-01-31
标签:备课资料 一年级备课资料
学理支撑,目标精准,评价引导——谈部编本语文教学理念
 陈先云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编辑室

前段时间,我认认真真地看了各地报送的十几节阅读课,从这些课例中,可以感受到近年来各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研究成果,小学语文教学在前进!但是,把握好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规律还需要有学理的支撑,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第一,教学目标问题。我曾经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随着各位同仁自身的学术背景和教育教学理念的提升,“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应该引起重视,作为重点关注的领域,并作出正确的判断。教什么内容,怎么教是方法,为什么教是目标。一节课,目标定位是否合理,影响到教学容量、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教学效果等。我们在设定目标时,不仅仅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还应该多考虑学生的学,能不能按照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两条主线。这样设定的好处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时刻想到学生的学习是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可以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教学重点、难点问题。长期以来,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习惯于列出每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一篇课文或者一节课的教学,有重点,也有难点。有时是重点的内容也是难点内容,需要在教学中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有时是难点的内容不一定是重点,对这部分内容可以放一放,不需要用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重点和难点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重点是从教学目标角度讲的,而难点则是从学生的认知水平角度讲的,在教学时要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不能将重点和难点混为一谈,能不能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只单独提出重点目标是什么。在确定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还要清楚每个教学环节的重点目标是什么,教学过程中的目标防止杂、乱,将重点目标作为教学的主线。

第三,教学文体问题。这几年大家有了课型意识、类别意识、文体意识,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进步。但是,仅仅关注不同文体的不同特点还不够,对于同一文体的教学,还要能够关注到儿童不同阶段的理解能力。例如寓言的教学,以伊索寓言《狼和小羊》作为例子来说,由于小学各年段学生语文理解能力间存在着差异,对于寓言这一文体的认识也表现出不同特点,同样是伊索寓言《狼和小羊》,二年级学生学习这个寓言故事,与五、六年级学习这个寓言故事不同点在哪里?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对于寓言的理解往往沿着三种水平发展:最低水平的儿童常常把寓言和童话故事混为一谈,看不出语言的转义或隐喻,即寓言中所包含的意义或教训;较高水平的儿童能看出作品中的意义并能把它转移到人的身上,但是他们所能概括的范围常常很狭隘,只能在作品所描述的情境范围内把教训转移到人;最高水平的儿童则可以立即理解语言的转义或隐喻,并能把抽象的意义转移到人的身上,而且这种转移并不受作品中描述的具体情境所限制。而最高水平往往在高年级才能达到。课文内容和结构的难易程度受到儿童理解水平的制约,这次各省选送的阅读课,教学寓言故事的各占了五分之一,不知道上寓言课的老师和你们的团队,是否关注了儿童对寓言理解的三种发展水平。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儿童不同阶段理解能力上的特点和阅读的发展水平,以确保不同文体教育价值的实现。

第四,教学整体问题。语文教学要重视从整篇课文着手,进行词、句、段的训练。既要注意一篇课文每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更要关注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学生对整篇课文的理解过程,也是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语文教学要关注整体,第一是要关注单元的整体。可以把一个单元看做一个整体来教,如果课外阅读引进课堂,要与课内阅读形成一个整体,所谓的整体就是要为整体的目标服务,是统一目标下的整体。第二是关注一篇课文的整体以及一节课的整体。在一篇课文或者一节课中,听、说、读、写、思的训练都要围绕目标,整体推进,不能做线性排列。第三是关注学生的整体。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分享。也要关注个体学生的整体发展,不要低估了学生学习的能力与潜力,语文课堂教学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获得整体发展。

第五,教学评价问题。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需要考虑三个不同的功能。首先是诊断功能,根据学生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及结果作出的判断,有意识调控教学。其次是激励功能。“棒,棒,棒,你真棒!”这样的激励方式比较普遍,但是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显得单一,指向不明。好学生也有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差学生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这些学生都需要老师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作出激励性的评价。最后是指导功能。老师要能够抓住关键点给学生实质性的指导。现在有些语文课堂上的评价,游离于学生的言语学习情况,不能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这是语文教学评价不明确造成的。要防止语文课堂评价流于形式,教学上的规范需要体现出习得的过程,要能够变成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是一种养成教育,语文教学需要通过教学的过程帮助学生化理念为习惯。 
标签:备课资料 一年级备课资料 学理支撑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于谦《石灰吟》赏析
下一篇:部编语文一下第二单元单元说明(备课资料)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