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
阅读:84 2016-11-05
标签:
导学案
第1册导学案
人教版第1册导学案
《画》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设计说明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根本思想是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本课是一首诗歌,同时也是一则以“画”为谜底的谜语。低年级诗歌教学应该以“诵读”为主,重点是识字和熟读成诵。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要把每行诗句读通顺,要读好整首诗直至能熟读成诵。教学设计旨在让孩子自由地读、自主地学、充分地感受、自由地表达。教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了解诗歌的大致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同时适当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多读体会美、欣赏美、评价美。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字词,朗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用时:5分钟) 1.教师引问: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2.教师导学,引入课题:请你们猜一猜老师说的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
3.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1.学生说谜语谜面,学生互相猜谜底。
2.学生根据“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猜测(画)。
3.学生齐读课题。 1.猜谜语。
(1)白嫩小宝宝,洗澡吹泡泡,洗洗身体小,再洗不见了。
(2)身穿绿衣裳,肚里水汪汪,生的儿子(子儿)多,个个黑脸膛。
(3)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二、看图,整体感知(用时:10分钟) 1.课件出示图画,导入:请同学们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教师导学:请同学们初读课文。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1.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汇报:图上画了山、水、花、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按课文内容填空。
(1)图上画了( )、( )、( )、( )。
(2)远处画了( ),近处画了( )。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用时:10分钟) 1.导学: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教师引导:请把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引导学生同桌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教师指名读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学生以同桌互助的形式把读文时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发现不正确的读音互相纠正。
4.学生读文,互相纠正读音。 3.给音节加声母。
( )ǒu ( )ù
有 去
( )è ( )ìn
色 近
( )ēnɡ ( )ái
声 还
( )īnɡ
听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用时:15分钟) 1.教师导学:识记生字的方法很多,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同桌之间交流交流自己是怎么记的。
2.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3.教师引领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巩固生字。 1.同桌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预设:(1)在表演中识字。我能表演“来——去,远——近”,并且能记住这4个字。
(2)听,可以利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
(3)在有趣的活动中识字。我是在猜卡片的游戏中记住“水、去、不”等字的。
(4)猜谜语识字。“木不出头”来识记“不”字。
(5)归类识字。把部首相同的字放在一起记:“远、近、还”。
2.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如:“色”,我是用猜谜语的方法来记住这个字的,刀形帽戴尾巴上。
…………
3.学生玩识字游戏。
(1)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2)摘苹果游戏。学生先读出生字,谁读对了果子就归谁了,看谁的果子最多。
(3)猜字游戏。把卡片扣在黑板上,猜对了取走,以多者获胜。 4.填空。
(1)“水”字共( )画,第一画是( )。
(2)“去”字共( )画,第二画是( )。
(3)“不”字共( )画,第一画是( )。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字词(用时:5分钟)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
2.引导学生比较形近字。 1.学生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学生练习给生字组词。
远(远处) 还(还有)
近(近处) 不(不惊)
听(听见) 5.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 ) 近( )
元( ) 听( )
声( ) 不( )
色( ) 还( )
二、正确书写生字(用时:15分钟) 1.课件出示会写的4个字,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笔画特点。
2.教师逐字范写。
3.教师整体范写并讲解笔顺规则。
4.教师巡视指导。进行个别辅导。教师重点指导“去”和“来”两个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笔顺和笔画特点。
展开全文阅读
2.学生书写。
3.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笔画的占格位置。
4.(1)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
(2)学生在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的与书中的不同之处。
(3)学生在生字本上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班级展示。
6.认真书写生字。
去 来 不
三、学习诗句,理解意思(用时:15分钟) 1.课件出示前两行诗句及图片。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思考:这两行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这两行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找诗句中相对应的词。
4.教师引问:认真看图,远处的山、近处的水怎么样?
5.教师引问:“近听水无声”,这是怎么回事呀?你们猜到这则谜语的谜底了吗?
6.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7.引导学生学习后两行诗句。
(1)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引问:小组内互相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3)教师指名说说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
(4)教师引问: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
(5)教师指导朗读。
8.教师引问:朗读全首诗。(1)在诗句中找出意思相反的词。(2)找出相对应的词读一读。
9.教师板书,引导学生背诵。 1.学习前两行诗句。自己小声读读这两行。
2.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这两行诗写出了山、水的样子。在远处看画上的山,山的颜色很清楚,站在近处听,却听不见流水的声音。)
3.学生找找这两行诗句中的相对应的词。(“远看和近听”“山和水”“有和无”“色和声”是相对应的词。)
4.学生汇报:眺望远处的山峰,你会看到朦朦胧胧的景色。水从高处往下流,会发出哗哗啦啦的声音。
5.学生齐答(画)。
6.学生练习朗读,同桌读,指名读。
7.学生学习后两行诗句。
(1)总结学法:
①读诗句,对照图,说说后两行诗的大致意思。
②联系实际想想应该是什么样的景色,而书中为什么这样写。找到诗句与画的联系。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学生结合学习方法自学后两行的内容。
(4)学生汇报对后两行诗句的理解。(春天过去了,花就谢了,当人们走近鸟时,鸟一定会飞走的。)
(5)听教师范读,突出“去、还在、来、不惊”这几个词。
(6)学生练习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8.学生朗读全首诗,汇报:花——鸟、山——水、声——色。
9.学生结合板书练习背诵。(1)自己练习背诵。(2)同桌互背。(3)指名背诵。 7.我会说反义词。
远——
来——
大——
多——
无——
8.根据诗意填空。
例:山→(有色)
水→( )
花→( )
鸟→( )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用时: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 1.学生汇报本课学习收获。
2.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课堂作业。 9.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签:
导学案
第1册导学案
人教版第1册导学案
画》导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下一篇: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