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试题
教案
论文
课件
语文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案例
阅读:515 2016-10-17
标签: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案例——小学数学直观感受、自主学习案例与分析
蓬溪县吉星镇小学校 王凤英
【案例背景】
直观感受、收集数据、信息总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图形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收集数据、信息总结,对于学生认识图形、区分图形、计算图形相关知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于学生通过所收集到的数学信息给予及时总结汇报的能力培养有着推动作用。课改之前,小学数学一直延用教师满堂灌的旧模式,图形的认识、面积、体积的计算等方面的教学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在全面实施“五环四互”课改模式的今天,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怎样引导、培养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学习成为了新的话题。
【案例描述】
一、教学案例简介: 《长方体的认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五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第1课时的内容。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来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知道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长、宽、高的含义;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掌握求长方体总棱长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学生通过自主观察、互助学习、展示互导、质疑互究等系列活动,充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注重动手、观察、发现、讨论、总结等活动,通过实际观察、收集信息、汇报展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总棱长和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案例描述:(长方体的认识)
师:创设情境——分发长方体小型教具,让学生观察每一个面都是什么图形。并总结:像这样的物体,称之为:长方体。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师: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观察的时间、引导学生有效观察、正确有效收集数学信息、勇于大胆展示成果并交流给组内同伴。
学案上课中自学内容如下:
拿出长方体盒子,通过摸、数、量、比等方法,按照步骤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最后完成展示互助中的表格。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学生通过摸一摸知道:围成立体图形的平面图形叫做立体图形的面;面与面相交的线段叫做长方体的棱;棱与棱相交的交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2、探究长方体各部分的特点:
(1)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可以分为几组?分别是哪些?为什么这样分?
(2)看一看:一个长方体放在平面上,最多同时可以看到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特殊情况有几个是正方形?)
(3)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通过测量哪些棱一样长?位置有什么关系?
(4)师引导学生总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1)12条棱,分为几组,也就是几条长?几条宽?几条高?
(2)用式子表示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总棱长=
4、完成表格
长方体的认识
(1)长方体有 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长方体有( )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
(6)长方体有( )顶点。
生:各小组交流总结后,小组代表就自学互助内容进行一一展示。
师:刚才同学们分组展示了自学互助的内容,效果比较好。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掌握了长方体的基本特征以及长、宽、高之间的关系。但是通过同学们对自学情况的展示来看,掌握知识还不够全面,归纳还不够准确。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根据刚才归纳、总结的信息再次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并量一量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否与式子计算出来的一致。并用较为准确的数学语言归纳总结。
生:再次展示自学成果。
师:用准确的数学语言重述本节课的知识点,强调重点、易错点,并对自学情况完成较好的小组给予及时肯定。
师:通过自学和同学展示,你还有哪些困惑或新的思考?
生:举手回答。
师:归纳总结。
【案例分析】
有效的直观感受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图形,认识图形。“通过操作、观察、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的思考、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分运用教具、学具、插图等直观手段,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为抽象数学知识学习奠定基础。
让学生在感受中学会交流、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在个体学习中共同探讨。目前,我们的课改还处于探索阶段,抽象的图形教学在课改的模式下应利用有效的直观感受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所以,在我们的抽象课堂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切合实际找到生活中的数学观察物。提到数学教学,不再是空洞的数字、图形、计算教学,应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常用的实例、物体让学生充分感知认识,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总结得出数学理论、方法。
其次,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当安排学生观察时一定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否则,学生拿到学具、实物根本不会按照课堂要求发展,找不到观察切入点,认识不到观察的必要性。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做到有效观察。
第三,引导学生收集有效数学信息。让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有效信息,并引导学生规范数学语言及时总结记录。
总之,在“五环四互”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应在以往的基础上,加强让学生自主直观感受数学、发现数学。教师要勇于“放手”,懂得如何“放手”。学生要敢于“动手”,学会“动手”,乐于“动手”。
标签:
长方体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简案
下一篇: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
新课标
|
苏教版
|
西师
|
北师大
|
青岛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学案
|
说课
|
实录
|
案例
|
反思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