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53 2016-05-24
标签:
教学论文
综和专题教学论文
谈谈教师如何多渠道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莫秀华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是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反映,是语文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指标。但多数学生写作时常感到没有材料可写,有话写不出。如何解决学生的苦恼,使习作成为孩子们心灵的乐园,并能通过习作激励他们展现自我,传递信息,交流情感,憧憬未来呢?我个人认为教师要多渠道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学生习作起来才有丰富的内容素材可用。
一、培养观察能力,拓宽空间想象。
习作训练不仅是对小学生文字能力的培养,更是对他们形象与抽象思维能力的多向训练,观察是想象的基础,观察的角度、方式决定了想象的丰富和拓展。因此,要想在习作上有新的突破,打破传统的观察角度是先决条件。在传统的用眼观察的单一视角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调动各个感觉器官,乃至心去观察周围存在的事物,去看,去听,去闻,去摸,去幻想……作为教师应该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和能力,减少命题作文的框架约束,让学生的心灵放飞,让他们通过社会、生活,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头脑去作价值判断。
二、丰富教学形式,提高习作热情。
为了丰富习作课的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此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和习作热情。当今是一个媒体化的时代,电视电脑和多媒体教室设备对于学生是非常熟悉的,课堂上如果教师用个课件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聆听,然后将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学生的话匣子自然会一下子打开了,这样的习作方式,拓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抓住感受,引导学生表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的内心世界。学生也不例外,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里变化,这种心里变化就是心灵体验的一种类型——实践体验。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心里变化,引导学生体会这种变化的种种感受,让学生从说到写,真情流露,这是学生习作最真实的材料。例如我上四年级习作课时,我为学生准备了几个习作题目:某某人,我很_____,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完成作文题目的补充,同时鼓励学生:孩子们,在你们大家的内心世界一定有很多心里话想对某某人说,就借此作文机会,实话实说,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要有所顾忌。学生听后兴趣盎然。因为他们早就有好多好多的话要和身边的某某人说了,平时只是碍于面子,不敢面对面而已,课后,我在批改学生习作时被孩子们的真诚、坦然所感动了,他们一个畅所欲言,一篇篇感人的文章缩短了他们与亲人或朋友的距离。
四、培养兴趣,轻松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作教学应该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也就是说让学生去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师要因地制宜为学生设计、推荐实践内容。如写“记一次活动”之类的习作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吹气球比赛或举行一次扳手劲比赛等等,让台下的学生认真观察台上比赛同学的神态和动作,认真倾听场上同学的语言及动作等等,习作前先设计学生做游戏,让学生体验游戏的快乐。然后口头表达游戏过程,培养学困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后再动笔写作,从而减轻学生对写作的负重感,让学生爱上写作。这样学生习作起来就轻松多了。
五、处理好师生之间关系
有的教师在孩子们面前摆出居高临下的架势,孩子们都怕接近他,教师很有权威性,这样的师生关系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也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大量的心理研究表明,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开放、宽松、积极的学习气氛,有利于促进孩子们的学习欲望。
(一)尊重孩子们
有的孩子活泼好动,难免会出现缺点和错误,有些教师不问事情缘由,不分是非就对孩子粗暴地训斥和惩罚,有的还在孩子们面前日了极难听的语言辱骂,极大地伤害了孩子们的自尊心。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我们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加强师德修养,要把孩子们作为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做到尊重他们、理解他们,让孩子们乐于亲近你,让孩子们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和对教师的信赖感。这样才能发挥孩子的个性、特长,挖掘他们的潜能。
(二)走近孩子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如果我们教师用心去爱孩子们,就能照亮孩子们心灵的窗户,能与孩子们产生心灵的碰撞。课堂是教师与孩子们交流的一个途径,但仅有课堂上的交流是不够的,需要教师在课外时间多与孩子们接触、交流,及时了解孩子们的一些想法或困难,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孩子们,用爱心真正走近孩子们的心灵,与孩子们建立起亲密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融洽,师生彼此的信赖,孩子们则会‘信其道’,努力学好你所传授的知识。
总之,培养孩子们的习作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向生活,仔细观察,把习作过程理解为认识生活,不断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及时鼓励,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的快乐,写出真实感受的作文,这样学生再不会为习作而冥思苦想了。
标签:
教学论文
综和专题教学论文
谈谈教师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读书,为中国梦插上腾飞的翅膀 (学生习作)
下一篇:
浅谈班主任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