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
阅读:316  2015-05-14
标签: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梳理(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梳理

一、本册教材教学重点及能力培养

本册教材包括万以内加、减法的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时、分、秒,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根据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以及长方形、正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笔算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加法、乘法进位、减法退位不算漏和减法验算的习惯,作图习惯以及测量方法。

二、学段目标: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三、课标对各领域的要求及本册教材各领域知识点

数与代数

【一】课标要求:

(一)数的认识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能读、写分数。

2.能结合具体情境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二)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的乘法。

3.会进行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4.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会解释估算的过程。

5.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6.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三)常见的量

1.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2.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时、分、秒

一、教学内容

1.时间单位“秒”的认识

2.对于一段时间的感受和体验

3.简单的时间计算: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及计算经过时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估计意识,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培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估计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学生的模型思想“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

第二单元 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一)

一、教学内容

1.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

2.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3.用估算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培养的能力: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估算能力、书写格式、认真计算的习惯。

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教学内容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加减法的验算。

3.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3.让学生经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在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优化自己的算法。

4.使学生能结合实际情境选择计算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

培养的能力: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估算能力、书写格式、认真计算的习惯、验算的习惯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一、教学内容

1.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

(2)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2.笔算乘法

(1)不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2)一次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展开全文阅读
(3)连续进位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4)有关0的乘法

(5)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多位数乘一位数

3.解决问题

(1)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解题策略。

(2)用乘、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明白竖式中每一步计算的含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选取恰当的策略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习惯、规范书写格式、估算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的这一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与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建立倍的概念;二是解决与倍有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比较等活动中,获得“倍”的概念的直观体验,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

2.能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几何直观,渗透模型思想。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能力,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培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1.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几分之一分数、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2.分数的简单计算

3.分数的简单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培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计算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形与几何

【一】课标要求

(一)图形的认识

1.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二)测量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2.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3.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二】各单元知识点

第三单元  测量

一、教学内容

1.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

2.质量单位:吨

3.解决问题:用列表法一一列举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之间的进率。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合适的单位及工具进行测量。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用列表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培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估测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教学内容

1.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2.周长的概念,测量图形的周长;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3.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结合实例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能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通过多种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培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与实践

【一】课标要求

1.通过实践活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获得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

2.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3.经历实践操作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二】各单元知识点

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集合

一、教学内容

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人数。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简单的集合知识,初步感受它的意义。

2.使学生学会借助维恩(Venn)图,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较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相互联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兴趣。

培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字编码

一、教学内容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课。目的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编码。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了解一个“编码”中某些数字所代表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去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经历设计编码的过程,体会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下数字在表达、交流和传递信息中的作用,初步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

培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猜测能力、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标签: 三年级数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梳理(人教新课标)
下一篇:怎样调动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新课标| 苏教版| 西师| 北师大| 青岛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学案| 说课| 实录| 案例| 反思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