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312 2015-04-22
标签:
教学论文
二年级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
龙潭坪镇小学老师 杨国林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具有优秀品德情操和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语文现代性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我在进行新课程理念下实施一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新的体会。下面再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转变观念,重塑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学内容的制定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探究、创新意识被严重束缚,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持续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的角色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诱导者和辅导者。教师角色的改变,首先要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地对待课程改革;其次要更新观念,要准确理解新课程理念,再次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还要向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如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百花园六“语文大课堂”中的“庆祝六一联欢会”,要想把这一综合性学习课学习好还真不容易,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还要有极大的热情,还要向学生学习,有条不紊地组织、引导、诱导学生走进联欢会。充分发挥学生爱唱爱跳的特长,才能把这节课上得生动,有趣,久久难忘。从讲台走向学生,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
只有当教学触及到学生情感的琴弦,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兴奋起来时,学生才会表现出兴趣。教师走进课堂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1 精心设计导语。“导语”是一堂课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好的导语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为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教《庆祝六一联欢会》,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喜欢”学生满脸笑容、异口同声地答道)好!这节课老师就带你们来唱一唱歌,跳一跳舞,一起走进音乐天地,好不好?(“好!”学生又一次响亮地回答)。简单的几句话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兴趣,让学生想学、愿学、乐学。 2、创设情境。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应艺术地展现作品中所描绘的那种意境.小学课文都充满了生活情趣,要让学生体验这种情趣,教师就得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二年级上册《秋天》一文时,我在黑板上画上树叶,课件中把落叶设置成飘落下来的动画效果,给学生营造了置身秋天落叶纷飞的情境。课一开始,引着学生去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色,想象秋天的比喻,很快就把学生的心给牵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在整堂课,我以“充满诗意的秋天”这句话贯穿每一个环节,让学生体会“稻子熟了,像铺了一地金子。棉花露出了洁白的笑脸。红玛瑙似的高粱点着头”等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这样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每个教师都应是一名出色的演员,以丰富有趣的语言、真诚的情感进入每个角色,使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成效。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孩子在合作探究中互相启发,合作地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合作二字,而小组学习是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要使小组学习积极、有序,有效地开展起来,我们常有这样几种做法:1.四人一小组;2.培养好小组长提高小组学习效率;3.每节课安排10至15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小组学习;4.提出学习的基本程序,基本程序大致可分为:目标定向→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相互评价。事实正是这样:我们不能把世上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正如我们不能带领他们走遍世界每个角落一样;但我们却能把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正像我们能指点他们迈向我们尚未走过的道路一样。因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行动者。以合作为手段,发挥小组学习作用。我经常让学生先在小组里挑最喜爱的词句来品赏、交流,读读背背,然后再在班上交流。在人物群出现的课文中,如《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中的主要人物波斯猫、燕子、蜜蜂、青蛙等,让学生谈谈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这样,学生就觉得有话可讲,自主能力也随之得到培养。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分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感悟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 动探索者,把学习潜力充分开发出来。
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体现出不同的层次。如在小组讨论中,全小组怎样合作学习,怎样抓重点、难点,怎样提问,怎样讨论质疑,教师都要重点指导,适时点拨,由面到点, 由扶到放,逐层深入。 (1)一般性的问题,应多采用“自主”性学习。“一般性的问题”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学习语文最基础的环节,如识字、写字,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理解词语及句子,初步读懂某段内容,用画画、唱歌、表演等形式展现课文情景等;二是指阅读中难度较小的问题。学生“自主”性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自己独立思考为主,充分实现个体在语文活动中的自主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把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放在首位。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课前指导学生自己读熟课文,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并简要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课中建议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课文,大胆放手,把权利和空间交给学生。起初,我很担心这样的方式流于形式,学习效果差。但在交流的过程中,我意外的发现学生的自主性很强,同学之间有集体读的,互教互学等,反而产生了更好的学习效果。自主性学习的空间大,在单位时间内个体获取的信息量多,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 (2)重点问题,应多采用“合作”性学习。“重点问题”指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的内容,包括对有关句段的理解,对课文主要意思的把握以及运用语文的规律等。合作性学习主要在课内进行,是以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教学活动。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以讨论的形式研讨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在讨论中一般要“倾听”“交流”“协作”“分享”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形式。 (3)难点问题,应多采用“探究”性学习。语文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难问题,应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究。像课文中的有关自然科学,耐人寻味的课文结尾等,凡是产生疑问的,都可以作为探究的对象。在四年级语文教学《新型玻璃》一文中,教师将学生质疑提出的问题经过筛选归纳,成为两个主问题:1、课文中提到了哪几种新型玻璃?2、它们的特点和作用是什么?这两个主问题综合、集中、覆盖面大。教师就以这两个问题为凭借,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这既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又能使学生从中领悟到有效的学习方法。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应在教学中予以关注和重视。
展开全文阅读
五、充满人文关怀,赏识尊重学生,让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我们的语文课文篇篇都有着丰富的内涵。《争吵》中记叙了两个孩子之间的故事,表达同桌之间的感情是人文;《倔强的小红军》中的战友之间的感情是人文``````读着这一篇篇充满人文思想的课文,使我的人生得到感悟,灵魂得以进化。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动作及神态都应体现自己的人格魅力。1、多一些民主和平等。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安全的教学氛围。课堂上不要有这样或那样的清规戒律,要有目的地拓宽学生自主活动的天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与学生商量后确定,如“同学们是否愿意把这首诗歌的内容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你能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吗?”“你是否把你的看法和同桌进行交流?”等。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学生的心灵才会舒展,愉悦地进入学习情境。2、多一些信任和尊重。一方面是相信学生的能力,教师要给他们充分展示的时间和空间;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应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肯定。在教学时,经常用“想一想,你肯定会说好的” “你的理解确实有独到之处”等语言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更好地在语文学习实践中积极主动地探索。3、多一些宽容和激励。教师要宽容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摸索他们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出现错误,鼓励学生对教师、教材提出不同的意见,赞赏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和感受,保护学生迸发的探究火花。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新理念,只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了探究的过程,教师都要给以肯定。可用“你的理解尽管不全面,但主动思考的精神应该表扬”“你看,他比以前肯动脑筋了,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多好啊”“如果再多给你一点时间,你会完成的更好”等语言,激励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求全责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求知欲将从一次次的斥责、嘲笑中逐渐消失,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只能是一句空话。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前提必须是学生自主性,教师要坚信学生的能力不是“讲”出来的,而是学生自己“读”和探讨出来的,只有学生自己“读”出来的能力,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性体现。
这就是我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新理念时,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所谈的一些体会,只是一些非常粗浅的感受。
标签:
教学论文
二年级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一年级班务安全工作计划 教学计划(一年级下册)
下一篇:
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