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试题
教案
论文
课件
语文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设计
》
教案
阅读:406
标签:
教案
第6册教案
人教版第6册教案
《重叠问题》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重叠问题》教案
(广西来宾武宣县实验小学 韦俏娟)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材分析:
“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教材例1的编排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这与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再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
的总人数,从而认识重叠问题,初步体会集合思想。集合是比较系统的、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限于认识水平,三年级学生学习难度较大。
设计理念:
教材把“重叠问题”安排在“数学广角”, “数学广角”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初步感受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与常规课相比,它更重视“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基于数学知识又高于数学知识的隐性数学知识,而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因此,我们将灵活选取教学素材、精心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训练和发展学生
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活动过程力求朴素、简约、有效。
教学目标:(1)读懂集合图,初步体会集合思想;
(2)会用集合图表示事物,借助集合图理解数量关系;
(3)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会用集合图表示事物。
教学难点:能正确用集合思想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课件出示:
三(3)班参加学校跑步比赛的运动员名单:
50米 黄灿灿 黄莹莹 钟杨克 陈知桐 潘姿宇
100米 黄灿灿 黄莹莹 钟杨克 方芳舜 左东艺
仔细观察上表,你有什么发现吗?(指导学生读统计表,获得以下信息:)
参加50米的有( )人,参加100米的有( )人,参加这两项比赛的一共有( )人。(为什么是7人而不是10人?由此引入新课)。
二、深入探究。
1.借助“运动员签名”游戏,引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以上参赛运动员的组成情况。
(1)出示空白的集合图,让学生说说看,从这个图中你看懂了什么或者想提出什么问题?
(2)请运动员上来签名。
2.在集合图下引导学生求出两项参赛运动员一共有多少人。
5+5-3=7(人)
3.追问:为什么要减3?
4.学习课本例1. 课件出示:
(1)让学生观察下图,问:你看懂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2)小结:语文小组有( 8 )人,数学小组有(9 )人,两个小组一共有( )人。列式:8+9-3=14(人)或5+3+6=14(人)
(3)用课件帮助理解数量关系:
语文小组的人数+数学小组的人数-重复的人数=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4.归纳并揭示课题:重叠问题
三、实践应用。
1.下面那些动物生活在陆地上,那些在水里?
2. 练习二十四第2题。
3. 小明和同学们排成整齐的方块队型做操。
(1)从左边数他是第7个,从右边数他是第8个,每行站了多少人?
(2)从前边数他是第6个,从后边数他第5个,一共站了多少行?
(3) 根据以上两个信息,可以解决一个什么问题?(一共有多少人在做操?)
4. 脑筋急转弯:两对父子去参观动物园,他们只买3张票就可以进去了,为什么呢?
四、全课总结。
五、板书设计。
标签:
教案
第6册教案
人教版第6册教案
重叠问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倍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下一篇:
平均分 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
新课标
|
苏教版
|
西师
|
北师大
|
青岛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学案
|
说课
|
实录
|
案例
|
反思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