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
阅读:303
标签:
导学案
第11册导学案
西师版第11册导学案
《将相和》教案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淅川九重二中张朝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读写“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感情、态度价值观
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将相和”的意思,领会在“完璧归赵”“-绳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中所体现的人物性格和品质,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培养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能在较短时间内理解课文,把“将相和”的故事复述出来。
教学方法
导学互动
教具
彩色粉笔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提纲教学
一、自由读课文,本文讲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内容,并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二、秦王为什么没有得到和氏璧?
三、绳池之会上秦王为什么会为赵王击缶?
四、我的疑问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提纲导学
1、激趣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的这一课题,虽然只有三个字,却包含了两个人物,一个故事,你能看出是哪 两个人物,是什么故事吗?那个“将”是谁?“相”又是谁?“和”在故事中是什么意思呢?
2、出示导纲
3、自学设疑
二、合作互动
1、小组交流
2、展示评价
(1)自由读课文,就课文内容给每个故事各加一个小标题,并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展示:三个故事(完璧归赵,绳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都各有中心,合起来又是一个完整故事,第三个故事发生在前两个故事基础上,属因果关系。
评价(小组代表发言)
(2)秦王为什么没有得到和氏璧?
展示:生抓住“慷慨激昂”“理直气壮”等词句体会蔺相如的勇敢,机智。
(3)渑池之会上秦王为什么会为赵王击缶?
展示:抓住“不动声色”及蔺 相如的话体会蔺相如的不畏强暴,抓住文中写廉颇将军驻守边境的句子体会其对秦王的威慑力,从而明白赵王获胜的原因是因为文有蔺相如,武有廉 颇 。
(4)对学生自学设疑环节补充在导纲中的问题,进行展示评价。
3、质疑解难
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还有哪些疑问请提出来发挥集体力量共同解决。
三、导学归纳
1、学生归纳
提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教师指导
同学们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蔺相如大智大慧有勇有谋,临危不惧,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的高尚品德,廉颇骁勇豪爽,知错就改,负荆请罪精神可嘉,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乘船,将军背上能插荆,我们要好好向他们两位学习呀!
四、拓展训练
1、拓展运用
出示图片“负荆请罪”,观察想象,廉颇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会怎么说,怎么做?蔺相如又会如何做和说呢?请演一演。
2、编题自练
(略)
板书
将相和
将{廉 颇 } 完璧归赵(勇敢机智)
和
相{蔺相如} 绳池之会(不畏强暴)
负荆请罪(骁勇豪爽 ,知错就改)
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爱国之心。
标签:
导学案
第11册导学案
西师版第11册导学案
将相和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运用“导学互动”教学激活语文课堂
下一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 (一年级上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