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班主任论文
阅读:383
标签:
班主任论文
六年级班主任论文
无为而治,塑造班魂 (六年级班主任工作论文)
宜昌龙盘湖国际学校 肖远新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只是为了把学生管住,让学生遵守纪律,不为班上扣分就万事大吉。近五年来,工作任务加重,要教两个班的语文,还有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如果按照原来那种靠“蹲教室、盯学生”的老办法来管理班级,一是时间不允许,二是精力也明显不济。紧张的形势逼迫我研究班级管理,研究的范围也从研究管理方法向研究管理思想提升。我本不是一个“太爱做事的懒人”,也不是一个“工作仔细的精细人”,于是我老想着用“不管”来代替“勤管”。一个偶尔的机会,我读到了老子“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于是,天真的我就想把这种思想用于自己的班级管理。
第一、“无为而治”班级管理理念的提出。
为了给孩子们进行关于老子的讲座,我学习了一些老子的言论及其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开始更深入地学习老子的“无为而治”。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无为而治”管理思想本质的探究。
其实,无为而治就是一种管理思想。这种思想强调无为才能无不为,所以无为而治并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要靠万民的自为实现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实现无治无不治。后来的实践者对无为思想进行许多有益的探索,要做到无为而治一是顺从天地自然之道,尊重历史规律,不妄为,不恣意行事,不用过多的法令条规强制约束,否则会适得其反。二是“无不为”,即在尊从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更高境界的无所不为、大为,用哲学的话说,就是进入自由的境界。
在西方社会,“自由主义教育”基本理念是:放手让孩子们做他们喜欢做的事;对学生的要求和指导越少,他们的想象力就越丰富、创造力也就越高。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在实践中遇到了许多困惑,当然是这种思想走上极端之后的必然结果。在传统教育依然盛行的中国,孩子的思维和发展受到了多种制约与限制,想像力与创造力不能充分地得到发挥,理所当然应该向“自由主义教育”倾斜了。
于是,我把两种思想结合起来,想到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自由主义教育”思想不就是彻底解放孩子的人性吗?无为而治的思想也是遵循自然规律,尽量减少对管理对象的直接干预,让社会自由发展进步。孩子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与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有密切的关系,班主任的管理思想直接决定着孩子们的思维方式。我是一个长期代小学高年级的班主任,孩子们通过三到四年的学习与训练,学习和行为习惯基本养成,让班主任“松手”成为可能。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教是为了不教”,管理的最高境界也是“管是为了不管”。
2、“无为而治”运用于班级管理可行性。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班主任就是这个社会的最高管理者。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也可以有这种思想:我可以不干任何事,那是因为孩子们把任何事都做得很好;我静下心来,做一个研究学问的人,孩子们自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我不去做管理班上的一些琐碎的事,孩子们就能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是一个胸怀宽阔的人,孩子们也能在我的影响下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做到这些,班主任工作就会达到一个境界。
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经历告诉我,要达到这种境界并非易事,有很长的路要走,有许多的困难要克服,有许多从未遇到的问题要研究解决。当我阅读了一些书籍之后,觉得要把这条路走通、走好,首先应该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班级管理制度的定位问题。原来的管理方法就是依靠制度进行严管,违犯了制度理应受到惩罚。在“无为而治”管理思想中,法律制度应该尽量被淡化。在后来的班级管理中,我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管理制度其实就是人为的给孩子们限定的一个活动准则,管理者制订制度的指导思想不再是给孩子们划定活动范围,而是尽可能的给孩子们拓展活动范围。这种范围的最高界限就是“人性的真善美”。
二是要解决孩子的约束力问题。我们要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但孩子不仅是自然的的,更是社会的人,他们的行为理应受到某些约束。原先是靠制度约束孩子,现在用什么来约束孩子的行为,让他们行为不至于超越不应该超越的界线呢?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这种约束就是孩子们的自我约束力。靠什么来实现孩子的自我约束,靠的是班级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就是“班级之魂”。“班魂”包括班级制度以外的许多东西:班级情感、班级文化、班级个性、班级信念、班级追求、班级目标……
3、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定位。
在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主宰者。在一所学校,往往孩子们最害怕的是班主任。孩子们在教室里吵吵闹闹,只要班主任在教室门口一站,马是鸦雀无声。于是,就诞生了许多“优秀班主任”。他们是世界上最威严的使者,班上的孩子温顺的像一只只小绵羊,学生纪律在全校绝对是最好的。要做一个“无为而治”的班主任,我觉得应该有退居幕后的情怀。把孩子们推到第一线,让孩子们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角。当然,也有些班主任退而不休,班干部对班级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还是班主任的翻版,只不过由“小班主任”出头露面而已。要真正把孩子放在第一线,就是要按孩子的思维方向处理班级事务。也许孩子们在处理班务时,会出现很多失误。失误了怕什么,失误了重新再来。特别是在许多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天衣无缝,他们在追求班主任预设的无限完美。宁可让孩子们创造缺憾,也不强制推行老师的完美;学生是班级的主人,而不是班主任手里的道具。
失去纪律制约的班级,要形成活力,更需要文化的熏陶、情感的凝聚、个性的发展。班主任理所当然地成为班级文化的开拓者、孩子们情感的寄托者、个性发展的呵护者、班级愿景的创设者、合谐氛围的营造者。也就是一个“班级之魂”的塑造者,让“班魂”这种神奇的力量演奏出美妙的音符。
第二、“塑造班魂”班级管理策略的制订。
我总想为孩子们做点儿什么,让他们在无形中感受到老师对于他们寄予了多么深厚的情感,寄托了多么美好的希望。这样,孩子们就会自觉地完成人生真善美性格的自我修炼。因此,我也改变了一些原来“唠叨”的内容,比如:原先总是说某某人不遵守纪律,被学校扣分了,为班上摸黑了;现在,总是说老师今天遇到了一件什么事,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有哪些可取之处,还有哪些遗憾。这种谈话有取得的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效果是持久的。几年之后,我开始理清了自己的思路,以及这种思路所折射的理念。
展开全文阅读
1、“班级之魂”的意义与作用。
我送过好几届小学毕业班,每带一个班,开始总是不如人意。孩子们在班级管理、学习工作、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都不如别的班好。半年或者一年过后,班上的孩子渐渐有了起色,每个任课老师都说我班上的孩子都一股“灵气”。我想,这股“灵气”就是“班级之魂”在孩子身上的具体表现。
也许因为我是语文老师的原因,我班上的孩子所具有的“灵性”大都与语文有关。前些日子,一个九年级的女孩儿,打电话告诉我,她准备写一本书。给我的第一反应是,她依旧爱着文学。后来,她给我说穿了,是我让她爱上了文学,让她有了“文气”。我是她五年级时的班主任,仔细回忆,不是我以语文教师的角色让她爱上文学的,而是我以班主任的角色让她爱上文学的。那时,她爷爷是学校“最难缠”的家长,老是找校长告状,让原来的班主任老师大为恼火。在她十岁生日那天,我带着几个孩子到她家去祝贺,并且在生日宴会上发表了热情的演讲。她被感动了,她的家长也被感动了。后来,不仅家长没有找过校长,连她也成了全班最优秀的孩子,并且爱上了写作。几年之后,在某一天,读九年级的她告诉我,她要出一本书。
再后来,又发生过许多这样的故事。几年下来,看着班上的孩子一个个孩子在我的影响下成长变化,自己也有了很深的感悟。这种影响的意义是深远的,但工作的时间是长久的。如果用原先的办法,只要用一个铁订的纪律,把一两个犯错的孩子严惩一下,就可以起到“杀鸡吓猴”的效果,让一班孩子在一周之内听话起来。但这样做的效果不会长久,因为孩子们处在一种被限制的角色,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不断地挑战这种限制。一但班主任的威严被突破,后果是相当严重的。要把“班魂”的植入每个孩子的心灵,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要根据孩子个性的不同,制订多种教育方案。并且有些孩子的教育方案是不可预设的,需要根据孩子发展的需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进行教育。班主任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教育的机会也是稍纵即逝的,必须用细腻的心灵捕捉一切有利的时机。
2、班主任性格的深远影响。
一个班,我带了两到三年,孩子们的个性越来越像我。我是一个处事低调的人,我信奉一个原则:做任何事,不需要太招摇,默默地去做,为提升自己,为幸福他人。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学习是什么?学习就是研究学问。研究学问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人生素养,不需要向他人显耀。”经过长时间的影响,在别的班常出现的问题,我却迎刃而解,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评估争先的指标不够用”、“出头露面的机会太少”、“人人都想当干部”这些问题,在我的班都没有了,孩子们都仿佛与世无争了。孩子们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做学习看重的是学习内容,而在“评先”面前退避三舍,每次评先时都要做好多工作;在学校活动中,孩子们看重的是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对于活动的名次却淡然处之;明显的感觉孩子们各方面能力达到了一个高度,外在的表现虽然也有让有感到欣慰的地方,但与他们的内涵有相当的距离。前届毕业的603班,我带了两年。在前一年半的时间里,学习、体育、活动等诸多方面,他们似乎没有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我的内心总有一个信念:这班孩子能创造奇迹。果不其然,在六年级的下学期,孩子们在各方面的表现让人惊奇。除了在学习上各科成绩领先以外,在体育运动会上也有出色的表现。前三届运动会中居后的孩子们,在最后一届运动会上,“分数册倒过来了”,取得了第一名。有一个孩子说出了其中的奥秘:原来那三届运动会,他们都是抱着玩玩的心理,没有任何竞争的意识;最后一届运动会,他们真的“拼了”!
班主任的个性,孩子们不会去刻意地去概括总结,却反应在处理班务的各项工作中。在短时间内,孩子们不会爱到太多的影响,时间长了,孩子们的对事情的看法,处理事务的思绪和方法,就会不自觉地受到班主任老师的影响。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是在对待犯错误的孩子,班主任的工作作风,甚至个性特征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比如,我常常在想,犯过错误的孩子,只要认识错误就行了,适当的惩罚也是必须的,但千万不要把孩子“逼上绝路”。如果一个班主任老师每次都把孩子“逼上绝路”,那么孩子们在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时,在对待老师的时候,同样也会不自觉地把他人“逼上绝路”。甚至一些小矛盾,还会酿成大的灾难。
3、“塑造班魂”的主要策略。
什么是“班魂”的问题解决了,那么,我们应该塑造一个怎样的班魂呢?近年来,整个社会都是浮躁的,学校教育也深受其害。孩子们本来应该静静的坐在教室里,研究学问。可是,浮躁怎能孩子静下心来呢!根据这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在班上提出,要塑造一个“静静的教室”,在这间教室里学习,不但要“静行”,更要“静心”。我和孩子们一起制订了“静静的教室”的一些理念,比如:我们的行动是“仰望星空,目标静藏于心;脚踏实地,旅程静走于行”、我们的性格是 “心静如水,脑动如风,少说多做”、我们的信念是“如果认为自己很弱小,我们就成为弱小;如果认为自己很伟大,我们就变成伟大!”
如何才能做到“静”,主要做三个方面的工作。这些工作都是从孩子情感深处去影响他们,并不是一味地限制他们行动。比如,班级公约就只给出了一些“准则”,至于那些行为是否符合这些准则,就让孩子们自己建立一个是非观念,自己去评判。
读书可以让孩子们下来,要求孩子们做到:心外无物,静读书中诗词经典;胸中有志,修炼人生品性趣情。
孩子们也写了自己的班歌,是这样的:静静的教室/灿烂的阳光/扬起理想的风帆/静静地起航/吟诵古今诗句/沐浴浓浓书香 默默的努力/静静地思考/充满宁静的希望/快乐地成长/踏着美妙旋律/放飞多彩梦想。
班级公约包括四个方面,共十二条。静身以律行:言行举止——文明儒雅、课间活动——居安思危、娱乐游戏——健身益心;静气以修性:同学相处——心平气和、公益劳动——尽心尽力、班务工作——尽职尽责;静心以博学:晨诵名篇——以情动人、午读经典——心到为先、暮省反思——争论有度;静神以益智:课堂纪律——动静有则、学习思考——脑动如风、上课听讲——屏神凝气。
第三、“宽容轻管”班级管理方法的实践。
有人说:在孩子们的管理中,只有“爱”而没有“严”是一种“溺爱”;只有“严”而没有“格”是一种“严酷”。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总觉得每种思想,或者说由这种思想派生出来的行为和做法,都应该有一个“度”。“适度”是一种最好的境界,“过犹不及”,过“度”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严格”只是管理班级的一种西药,往往是治标不治本;“宽容”才能塑造孩子的灵魂,才能塑造“班魂”。
1、“宽容”与“严格”的矛盾与统一。
在班级管理中,有班主任因为对班级的“宽容”而导致“全班散漫烂”;也有班主任因为对孩子们的“严格”而导致“孩子谈虎色变”。这两种结果都是正常的班级管理所不应该有的。如果仅仅把班级管理处于“操作层面”,那么“宽容”与“严格”是永远矛盾的。
我也曾经有过太多的迷茫,最开始对孩子们的宽容让我的班级“问题不断”,也因为对孩子们的“严格”而让他们“怨声不断”。后来,从几年的工作实践中,终于悟出一些门道来。“宽容”是感悟和理念上的,不管孩子犯过什么错误,在心底里总要对自己说“如果不犯错误,都不叫孩子呢!”。不是有这样一句名言吗:“学校是孩子犯错误的地方”。“严格”是一种操作和细节上的,孩子不管犯了什么错误,如果不及时纠正就会酿成大错误。不是有句常言:树苗从小“修”。比如,男孩子小孙打了同学,在批评他时,我总是对自己说:这个孩子有活动能力,好动,只要注意自己的脾气,将来是可以团结一班人办大事的。所以,在批评他时,我总能心平气和,不温不火;也能不带任何偏见地帮他分析这种性格,会给他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什么不利的影响。后来,在家长的帮助下,小孙把被打的同学接到家中玩了一天,算是陪礼道歉。后来,两人还成了好朋友。
展开余文
“宽容”就是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误,而不否定孩子的成长;“严格”就是孩子的任何错误,都必须帮他们更正。
2、“管制”与“疏理”的灵活与不变。
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梳理”而不“管制”。但在具体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管制”是绝不查少的。特别是在班级活力没有形成的初期,“管制”的成份往往比“梳理”的成份要多一些。班级活力形成之后,“管制”的成份就逐步减少,“梳理”的成份就逐步增多。“管制”的方法是灵活的,多半是随着班级管理中的具体事件的发生而“灵活行动”。“梳理”的方法也是灵活的,但梳理的理念是不变的。
孩子们是在游戏中长大的,不玩游戏的孩子就不叫“孩子”了。但游戏也有一个度,只要是健康的游戏,只要不过“度”就行。近期来,孩子们喜欢上了打乒乓球,一下课就拿起球拍,直奔乒乓球台。只要学习任务完成了,就是不过“度”的。如果孩子们在教室里打乒乓球,甚至上课也要打乒乓球,就过“度”了。如何把孩子们打乒乓球这事限制在“度”内,就要运用“管制”的手段,让孩子们不在教室打乒乓球,更不在课堂上打乒乓球。“管制”只能暂时管住孩子们的“行”,可管不住孩子们的“心”。要真的管住孩子们的心,就需要“梳理”。首先要让孩子们明白,在教室打乒乓球、在课堂上打乒乓球,会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什么危害;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做到“什么时间就应该干什么事”,就是让孩子们自己学会管理自己的“欲望”。
3、“表扬”与“批评”的对立与融和。
“表扬”与“批评”是班级管理中常用方法,但很少有老师把这两种方法用得恰如其分。其表现有三:孩子们们对表扬不屑一顾,收效长甚微;孩子们对批评极其反感,甚至和老师形成“敌对”关系;长此以往,班里的风气“日坏”,最后“无计可施”,“苦心经营”的结果是一个“充满邪气”的班级。
同样是“表扬”和“批评”的方法,为什么用起来就这么“天壤之别”。究其原因,就是这种方法的运用中,对孩子情感把握不同。“管理”一个班级如同烹调一桌盛宴,火候的把握非常重要,关键是用“心”去体验。有些东西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孩子们的“表扬”是骨子里的,对孩子们的“批评”是细节和表面上的。也就是说,要当好一个班主任,就要从骨子里爱孩子,从骨子里肯定孩子。孩子们犯了错误,首先从心底说,这孩子的本质不错。孩子的情感是细腻的,这种对孩子本质的爱、对孩子本质的肯定不需要说出来,孩子们就能感受到。时间一长,孩子们对老师的批评也感到是一种“温馨”。
再看看运用不当,玩不转班级的老师,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呢?有些老师总是有这样的埋怨:“这班孩子,笨死了!”或者说:“没见过这么笨的孩子!”这些话虽然孩子们没听见,但他们能从老师平日的一举一动中感受出来。时间久了,对孩子们没有好感的老师得到的结果是公平的,孩子们对这样的老师也没有好感。这些老师,尽管也经常表扬孩子,但孩子们对这样的表扬并不卖账,因为老师的表扬不真诚。
第四、“自由和谐”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一个“听话的班级”并不是一个好的班级,这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些看似听话”的班级,孩子们都缺乏活力。一个真正的好班级,给孩子们的活动的空间应该是足够大的,给孩子们的思维天地应该是广阔的。要当一个好的班主任老师,就应该给孩子们创造一个“无限的空间”;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老师的虚荣心,培养一班顺服自己的“臣民”。一个好的班级,孩子们是具有独特的“精神灵魂”的,这种精神是在“自由和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因为“严酷的班级氛围”只是造就孩子们绝对一致的行动,不能塑造孩子们创新精神。
1、心灵的息息相通成为无形的纽带。
那一个星期一,因为有一件事,必须陪同一位同事出趟远门,孩子们就必须自己管理自己半天。下午回到学校之后,我习惯性的打开学校内部网站,想看看孩子们在家里做了一些什么事,又受到了学校的通报。网里真的有通报,是一张全班孩子大课间的照片。我想,坏了,周一全校举行升旗仪式,德育处有老师在暗处照相,站得好的,站得不好的,全在内网上通报。因为是内网,这种通报是不留情面的。谢天谢地,孩子们站得整整齐齐,是正面通报。我的班级是从来不设班委会的,因为我不愿意把孩子们从小就分成三流九等;我也从不用“经济”或者“市场”的手段管理班级,我不愿意让孩子们把“纯正的学业和人生修炼”变成“追求功与利的角逐场”;孩子们从骨子里并不太怕我,更不是畏惧我的惩罚而“不敢出格”。孩子们在班主任外出的这段时间,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绝对是自我心灵的一种自然而然的表现,不是“做秀”。靠什么做到这点,就是我和孩子们“息息相通”的“心灵感应”。
制度限制的只是孩子们的行动,一但制度不在,天性的东西还会显现;“功利的诱导”只能培养孩子的欲望,过度的欲望会让孩子不择手段;“威严管制”只能让孩子产生恐惧,“谈虎色变”会让孩子一辈子丧失做人的“底气与自信”。唯有情感的相融,心灵的相通才能把优秀的品质植入孩子的灵魂深处。
2、成长的丰富多彩成为亮丽的风景。
班上的男孩子小杨,在小学一年级时得了抽动症。上课时,会不由自主地抽动起来,根本就没有办法克制自己,不能全身心的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加上班上的孩子们原来有些歧视他,让他的心理产生了报复心理,具有了很强的攻击性。他经常欺负小女生,给同学们吐口水,还会从卫生间的窗子里往下跳。同学们越歧视他,他的报复心越强,这种“火上浇油”的恶性循环还在继续着。
我接手这个班时,对小杨产生了一种特别的同情感,决定帮他一把。我做了三件事:一是对班上的孩子说,小杨是我们班最可怜的人,我们不能嫌弃他,有责任帮助他,我们都是他的亲人;二是给他找了一位心理老师,给他做心理辅导,一个星期两次;三是让值周班长每天都给小杨一个表扬。两个月之后,小杨第一次让我感动万分。那天,心理老师专门让我去谈小杨的情况。心理老师告诉我,小杨同学说了一段很动人的话:“老师,周三那次谈话我能不来吗?”“为什么?”“我们班的同学都非常喜欢多,我真舍不得离开他们!”
一年后,小杨有了可喜的变化,做了一件让所有的人都感到惊奇的事。他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童话《海底世界》,五千字;另一篇是校园小说《小树林的故事》,一万二千字。对于小杨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小杨也是班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每个孩子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做一个懂得欣赏风景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也只有珍爱风景的人,才能得到丰富多彩的风景。
3、追求的持之以恒成为最美的品格。
佳佳读四年级时,是让她爸爸妈妈最恼火的事就是每天的作业。放学后回到家后,她总是磨磨蹭蹭,一直到爸爸下班回来,盯着她。尽管如此,她也会一直磨到晚上十点以后。为这事,她不知道挨过多少打。我知道,要改变她,不是一天两天能做一到的。在她身上,真正表现了“教育是等待的艺术”。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事:一是不和好发生下面冲突,对于她的满目疮痍的作业本,只是微微一笑,还时不时发生“误判”,经常不经意的给她一个“Good”;二是“旁敲侧击”,经常把教训别人的话让她听到:“作业不好好写的,要惩罚”;三是和爸爸妈妈通过电话,给她“下了一个套”,没有爸爸妈妈催促,她的作业没完成,我没有直接批评她,只是说,作业没完成的晚上不准坐校车回家。没想到这一次正好说到她的“痛处”,留校是她最害怕的事。她利用课间时间,把作业赶完了。四是在班上说,如果哪位走读同学在晚上九点不睡觉,第二天就在学校做作业。当然这把“利剑”却从来没有放下来。五是隔三差五地给她爸爸妈妈打个电话,虽然在电话里都是说她们了些进步,但好很在意作业完成的时间。
这些“小把戏”坚持了一年时间。五年级,她的作文不让爸爸妈妈看了,只到有一天,我让她爸爸帮她打印作文时,她爸爸才惊奇地发现,她写了一篇万字文章,语言优美,人物形象生动,真不敢相信这是小佳佳的作品。人们把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细雨的滋润需要教育者不急不躁,心平气和地坚持把一件小事做好。任何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带给孩子的只能是伤害。
无为而治,塑造班魂,是班级管理的最美好的境界,也是我们孜孜不倦地追求。班主任的无为正是为了孩子们的“有为”,任何形式的管理,任何巧妙的水法都不能没有“班魂”。一个有“灵魂”的班级,任何管理形式都是有效的;一个没有“灵魂”的班级,任何巧妙的管理方法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一个能塑造“班魂”的班主任,才是最幸
标签:
班主任论文
六年级班主任论文
无为而治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
下一篇:
2014年小学三年级语文素养竞赛 备课资料(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