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726  
标签:教学设计 第12册教学设计 S版第12册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筝 教案教学设计(S版六年级下册)
 

教材简析:

《理想的风筝》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风筝”为线索贯穿全文。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课文运用倒叙的写法,开头先描写春天放风筝的景象,引出对刘老师的回忆;主体部分分别写了刘老师上课的情景、听同学回答的情景和放风筝时的情景,突出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优秀品质;最后又回到现实中,以议论形式表达了对刘老师的思念与赞美之情。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情感线,多形式地朗读课文,多角度地理解课文各部分内容。在读中悟情、在启发中激情、在朗读中诵情、在练习发散中升华情感,最终体会到“理想的风筝”的深刻含义。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思维,在平等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体会、学习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学习文中运用典型事例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过程与方法

会认“哽、蜈、蚣、翩”4个字,会认写“筝、哽、翩”3个字,掌握“风筝、哽咽、翩翩起舞、忠厚、酸涩、沉醉、精妙”等词语。

   3、情感与价值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体会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崇高的追求的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教学难点:

探究刘老师是一位这样的老师,体会课文中写“我”心情、想法的句段,理解课题与课文内容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收集苏书阳的相关资料,阅读苏叔阳的作品。

2、收集阅读描写师生情意的文章。

3、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一)课件播放孩子们放风筝的图片,复习古诗《春居》,引导学生感受放风筝的快乐。

【意在唤起学生放风筝的真实体验,以利于更快融入课文的情景之中。】

(二)创设语境揭示课题。

(三)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四)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苏叔阳的资料,教师简介作者。

【引导学生知道,作者曾遭受过不公正待遇和绝症的折磨,因而对刘老师了解更深,对刘老师的尊敬、怀念更浓、更重。】

(五)读课题,质疑。(例如: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抓住课题质疑,设立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一)自读思考。

1、学生自读课文,就读前的疑问谈谈自己的初步理解。

2、学习生字词语。(展示课件)

⑴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风筝、蜈蚣、倘若、连翘花、哽咽、酸涩、翱翔、屈辱、线拐、沉醉、不由自主、慷慨激昂、各式各样、气喘吁吁、翩翩起舞、扶摇直上。)

(提示:“连翘花”的“翘”是多音字,在这里读“qiáo”; “哽咽”的“咽”,这里读“yè”,指悲哀得说不出话来。)

⑵指导写字:“风筝、哽咽、翩翩起舞”

(二)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抓住回忆部分,把课文一分为三。提示回忆性的文章一般结构。)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2、3自然段)。

(一)出示画面(人们在春天放风筝),范读课文第一部分。

(二)听读后质疑,解疑。

(出示:为什么每逢这时候,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景物描写不是闲笔。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和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爱放风筝的刘老师的回忆。】

(三)体悟情感,指导朗读。

1、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教师读1、2自然段,学生读第3自然段。

2、有感情地齐读第一部分。

(四)默读思考,初步感知主要内容。

1、默读4——10自然段,思考:课文回忆了刘老师的几件事情?

2、边读边作上批注。

3、交流思考结果。(教师相机板书:笑谈腿疾、上课情景、关爱学生、放风筝)

【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了解课文回忆刘老师的几件事情,学生实际上也就很自然地对课文的内容和层次进行了梳理。】

4、指名分事件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顺、读流利。)

四、布置作业。

(一)熟读课文,在令你感动的地方作批注。

(二)抄写生字词语。

后记:

————————————————————————————————————————————————————————————————————————————————————————————————————————————————————————————————————————————————————————————-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和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一)学习第11自然段。

1、出示作者的照片,了解苏叔阳。

师:他在回忆自己的刘老师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已经近三十年没见到他了。然而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展开全文阅读
2、师: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让苏叔阳时刻牵挂,还引发了这样一段深情的独白?让我们到文章中去寻找答案。

【以作者回忆的心灵独白引入学习,是那样的清新自然,学生的思绪就跟着作者的回忆,一起进入三十年前的日子。】

(二)教师感情引读第一部分(1、2、3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一)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感悟。

出示学习提示:

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

1、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些特点的?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做上批注,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抓住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学习。这样的问题似乎更有亲和力,更能感动学生,引发学生说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感悟。

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教学顺序)

1、笑谈“丢”腿——刘老师是一位乐观幽默的老师。(第4自然段)

⑴从“笑”字背后,体会到了什么?从中看出刘老师是一为乐观、幽默的老师。(板书:乐观、幽默)

⑵抓住刘老师的语言指导朗读。

⑶引导学生体会:

①刘老师是笑着谈到自己残疾的身体,作者和在场的每一名同学听后,他们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 

②出示:

教室里升腾起一片          ,是因为         。 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          的感情,是因为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

【借助练习,引导学生感悟: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初步感受刘老师的优秀品质。】

③这淡淡的同情与理解在学生心中渐渐地油然而生,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泛!体会“泛”的准确性,感受“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

④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师:在这简单的一句话中描写了学生心中不同情感的微妙变化,这就是细节描写。

【带领学生品词析句,从字里行间去挖掘微妙的情感变化,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所在。】

⑷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同学们对刘老师的理解、同情、尊重,重点体会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幽默。

⑸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身体残疾,但却那样的乐观幽默,他的人格魅力感动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2、上课时慷慨激昂——刘老师是一位课讲得极好、爱国的老师。(第5自然段)

⑴指名读段落。

⑵抓住刘老师和同学们情感变化来理解感悟刘老师的品质。

刘老师“自豪、慷慨激昂、哽咽”,学生“激动得落泪、沉重地低下头”

(板书:才华横溢)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⑷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拖着残疾的躯体、但却那么的顽强与敬业,那么的才华横溢,所以作者说——(课件出示第11自然段)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3、提问时认真倾听——刘老师是一位热爱学生、与学生心心相印的好老师。(第6自然段)

⑴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语言、神态、动作来体会。

①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微仰着头……细细的听……

②倘若有的同学回答得不好,他就吃惊地瞪大眼睛,关切地……一边……一边……这时候,他比……紧张。

⑵指导朗读,感受刘老师的品质。(板书:关爱学生)

【课文从两个角度写了刘老师对同学的提问。引导学生角色体验感悟: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同学,面对老师的鼓励与关爱,内心会有什么感受。指导学生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渗透在课文之中,在品读句子中抓住重点词谈感受,通过感情朗读来更深切地体会和感悟刘老师对同学的关爱。】

⑶出示句子: 这情景,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引导学生体悟:这情景已经过去了将近30年,为什么作者今天一回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呢?)

⑷教师引读:这情景,已经过去了三十年,今天一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生读:“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他比被提问的学生还要紧张。”

⑸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就是这样,对待同学的回答,总是那么关切,那么紧张,有时仿佛像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所以作者说——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4、课余放风筝——刘老师是一位热爱生活、意志坚强、有理想、有追求的老师。(7——10自然段)

师:用心品读第7——10自然段,找出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感人细节,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再次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魅力。)

⑴品读句子。

①“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 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 有一次,他故意撒手……他笑着……蹦跳着……脸上飘起得意和满意足的稚气。……感到了生命的力量。”

【通过品读句子,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动作、神态、欢声笑语,感悟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来理解和感受作者说的那句话:“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指导读句子。)

②“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么样呢?”

(板书:热爱生活   自信坚强)

【引导学生注意画线的词语,反复体悟“我”的思想感情——体现出刘老师“身教”给学生的影响,使我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⑵引读第11自然段。

师:刘老师虽然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从不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乐趣,,他不但亲手放飞风筝,既享受着风筝飞上蓝天的欢乐;又享受着战胜困难后成功的喜悦,从中感受自己生命的力量。所以,作者说——

生齐读:“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以上是对学生可能出现答问情况的预设,教学中不会面面俱到,教师要因势利导,选择其中的几点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

【在这个过程中,给足学生充分读书、思考的时间,同时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部要求得到满足,同时也积累内化了语言。】

4、总结升华,感悟品质。

⑴出示练习题:

上课笑谈“丢”腿,这就是                 的刘老师;为祖国的历史而自豪,为祖国历史的屈辱而哽咽,这就是             的刘老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进步,这就是             的刘老师;拄着拐杖放飞、追赶风筝,这就是             的刘老师。


展开余文
⑵、完成练习后,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通过拓展的练习题,对前面提出的“怎样的刘老师”进行回顾和总结,但这样的练习设计并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基于学生在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层次的感受之后,发自内心的多元的感受。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在读中再次感悟刘老师的优秀品质以及对“我”深深的影响。】

三、品味心声,深化主题。

(一)思考感悟:你觉得这“理想的风筝”指的是什么呢?

1、学生小组交流讨论。

2、指名交流回报。

(二)教师总结,深化主题。

1、教师出示相关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感受刘老师对“我”的影响,再次感悟刘老师的优秀品质。

课件出示他文集中的话,学生齐读:

不管我多么衰弱,

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

我就会走,

哪怕是爬行,

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苏叔阳文集总序》

师:刘老师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影响着他的学生,在学生们的心里埋下了一颗颗理想的种子……即使过了30年,刘老师放飞的那一只只风筝还是时刻陪伴着作者的心。

【通过拓展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刘老师教会了学生怎样学会做人,怎样面对生活的艰辛,怎样笑对人生——这就是高飞的风筝。刘老师在他的人生之中放飞了许多这样的风筝,而苏叔阳就是刘老师放飞的其中一只风筝。】

(四)、引读第11自然段“已经近三十年……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第11自然段是一个串联课文情感主线的切入口,从导入课题到每个感受刘老师的优秀品质的环节,始终围绕着第11自然段进行,可以让学生随着作者的回忆,时刻沉浸在作者飘飞的思绪之中。】

师:30年,让一个个懵懂少年逐渐走向成熟;30年,会让充满活力的刘老师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漫长的30年,刘老师到底怎么样了呢?(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想法。)

(五)、引读第12自然段。

(课件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五、置留作业。

(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阅读《语文同步读本》:《冬阳童年骆驼队》、《最后一课》、《我的老师》。

(三)用文章中的方法写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物。

板书设计:

26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        乐观幽默

刘老师       深情上课        才华横溢

认真倾听        关爱学生

放风筝          热爱生活  自信坚强

后记:

————————————————————————————————————————————————————————————————————————————————————————————————————————————————————————————————————————————————————————————-

   
标签:教学设计 第12册教学设计 S版第12册教学设计 理想的风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黄河象》《索桥的故事》《废墟的辉煌》《语文实践活动6》教学设计
下一篇:《古诗四首》《为学》《沉香救母》教学设计 (北京课改版六年级下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