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案例
阅读:6318  
标签:教学案例 第4册教学案例 人教版第4册教学案例
《画风》 教学案例(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前活动:背诵有关“风“的诗句或文章。

一、情趣导入 

 1、 猜谜语,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1)引:我知道大家特别喜欢猜谜语,我这儿正好有一条,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猜出来。 

    (看不见, 

    摸不着。 

    花儿见它点头, 

    小草见它弯腰。 

    云儿见它忙让路, 

    柳树见它把手招) 

    谜底:风 

   (2)谁来把谜底写到黑板上? 

   (3)谁能给“风”组个词? 

    (微风、台风、春风、龙卷风、寒风……) 

    引: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看,风,可以猜出来,可以写出来,可以说出来,那么,能不能画出来呢?那么,咱们就赶紧请出这几位小画家吧!(出幻灯片)

2、板书:画风, 

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 齐读课题

二、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识字

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还请了3位新朋友,想认识一下吗?是谁呢?自己借助拼音读准他们的名字。(自读,当小老师领读。)

2、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男女赛读。

3、出示单独的生字: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生字。

(1)读给你的同桌听,有困难的相互请教。

(2)怎么住这些生字的?

让陈的学生说怎样记“陈”,想让其他小朋友牢住你的姓吗?这也是我们要会写的字。请一个姓陈的学生说:要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4、还有哪些字和“陈”字一样是左右结构,书写后两排生字。同桌相互欣赏。

5、其他字怎么记?

6、出示图片和词语:你们到底记住没有,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7、自读,齐读。课文里还藏着一个生字“显”拼读三遍,怎么记?

8、再读一遍他们的名字。

四、学习课文

1、三个孩子怎么画风的,课文给我们做了生动的描写。

(1)愿意把课文读好吗?你准备怎么读好课文,给自己提要求。

(2)现在就按照自己要求自读课文。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你想读哪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接读课文、评议。

4、课文讲了3位小朋友干嘛?(三个小朋友怎样画风)

5、刚才有的同学提出他们是怎么画风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1)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勾出他们画风的方法。

(2)指名说,顺序可乱。

6、老师还把他们的画带来了,想看看吗?出示图:猜猜这是谁画的?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1)指名读

(2)你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为什么高兴?或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他是怎样的心情?)

(3)现在大家都来扮演××,把你们的高兴、自豪,通过你们的朗读读给在座的所有老师听,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

7、喜欢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8、小结:是呀,三位小朋友爱动脑筋,善于观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画出来了,真能干。

五、拓展

1、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除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的方法,你还能怎么把风画出来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笔画一画吧。

2、现在就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风的?

《画风》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2013年4月16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能力目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是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用心思考,善于创新的品质为教学难点。

一、谜语导入

1.谜语:摸不着,看不到,花儿见他点头,小树见他弯腰。

2.你能给它组个词语吗?你能找到有关风的诗句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画风》。板书课题。

二、激趣学新知

1.发现问题

看到文题你想知道什么?

如:谁画风?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风没有颜色,没有形状,怎么画?他们为什么画风?他们画成了吗?)

小结:让我们一起去书中找答案吧!

2.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学(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

(2)出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

(3)鼓励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

(让学生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

我是二一班的,我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4)卡片识字“宋、涛、陈、凡、赵、艺”

(方法多样如:①出示卡片练读,指名读,再去掉拼音读。)


展开全文阅读
②做“找宝”游戏,找到的同学领读生字。

③猜字,听老师或其他学生说字,指名认字并领读。

(5)想一想,找一找。

(“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让学生通过想和找激发兴趣,获得成功体验)

(6)识记字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字形)(如:比一比,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

(7)去拼音读

(8)开火车读

二、自主探究,理解内容

    1.课件出示思考题并随机出示学生找到的“画风”的句子。小声读课文,读后找出三位同学画风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赵小艺

    ……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陈 丹

    ……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宋 涛

    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2.指读学生找到的句子。读后说出这幅画是谁画的。说明喜欢这幅画的原因。

    陈 丹

    (1)为什么最欣赏陈丹的画?她是怎样画出风的呢?

    (2)你们朗读时能否通过动作让大家感受到小树弯弯的样子吗?

    (3)现在,我们都是一棵小树,如果你也有同感,

    就请你用朗读的方式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宋 涛

    (1)你为什么喜欢宋涛的画呢?这幅画又是怎样表现风的呢?

    (2)把这句话读给你的同桌听。想一想宋涛在画雨丝的时候为什么要擦去太阳?

赵小艺

    (1)赵小艺除了画飘动的旗子,还画了什么?

    (2)谁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话。

    3.组内分角色读2—8小节,让大家感受到风在吹动时的美妙情景,把读得最好的同学推荐给大家。

4.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再读课文,找一找三位小朋友说的话,你最欣赏哪位小朋友?为什么?

    宋 涛:“谁能画风?”

    赵小艺:“我能!”“我还能画!”

    陈 丹:“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我也会画风了。”

    5.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内容,点击相关的句子。

 

读一读他们说的话,体会他们说话时的语气一样吗?

    陈 丹

    (1)指读陈丹说的话。

    (2)陈丹说这两句话时的心情一样吗?自己边读边体会。

    (3)男女生分读这两句话。

    赵小艺

    (1)自由读。

    (2)对比读:强调“能”“还”。

    (3)男女生分读。

    学生在读书、交流中逐渐明确:宋涛敢想,提出了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在小伙伴的启发下,通过斜斜的雨丝表现风;赵小艺善于思考,第一个想出用飘动的旗子表现风。而且,他不满足,勇于创新,非常自信地用转动的风车表现风;陈丹善学,她刚开始不会画风,但是,她善于向别人学习,善于倾听和思考,在听取大家的建议后,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通过弯弯的小树画出风。

三、创设情境,仿写练习

    1.在舒缓的音乐中,教师为学生创设口头仿写练习的氛围。

    现在,让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开动脑筋,根据老师出示的内容,小组自由合作,模仿课文内容把句子

口头补充完整。

    “风来了,风把旗子吹开了,风藏在飘扬(舒展)的旗子里。”

    “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的       里。”

    “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的       里。”

 

2.小组派代表汇报合作学习结果,看看“风”怎么了?藏在哪儿?

    3.师用形象的语言,把学生再次带入风中的美妙世界。听(放录音)风儿向你们吹来了,在风中,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花儿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河水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在高高的天空中,碧绿的山坡上,清澈的小河边,景物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发挥想象,独立完成书面仿写练习。

    4.学生在老师发的作业纸上独立进行书面仿写练习。

    5.学生读佳作,展示自我创造的能力:

    生1:“风来了,风把头发吹飘了,风藏在飘动的头发里。”

    生2:“风来了,风把帆船吹走了,风藏在行驶的帆船里。”

    生3:“风来了,风把小草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草里。”

       四、升华学习热情

    1.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以三位同学提出问题向学生挑战的口吻布置作业,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三位小朋友听了你们的创作,认为你们太了不起了。现在,三位小朋友向你们提出三个问题,看谁能帮助解决。课件出示问题:

    (1)除了我们三人的画法,你还有办法画出风来吗?

    (2)谁能用画表示饭菜的香味或天气的冷暖。

    然后,在画的旁边用一句话或几句话描述。

    (3)找出描写风的古诗和诗句背诵下来。可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五、拓展思维,布置作业

1.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它看不见,摸不着,除了能用画把它表现出来外,你还知道能用什么方式表现出来吗? 

2.画一幅有关风的画.

板书设计

                       15.画风

                宋 涛(图) 雨丝 斜

                陈 丹(图) 画 小树 弯

                赵小艺(图) 旗子 飘

                             风车 转

 

 

 
标签:教学案例 第4册教学案例 人教版第4册教学案例 画风》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一堂幸福的课 教学反思(四年级下册)
下一篇:《我是什么》教学实录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