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试题
教案
论文
课件
语文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设计
》
教案
阅读:2673
标签:
教案
第1册教案
青岛版第1册教案
《乘法分配律》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2《乘法分配律》。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是学生在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乘法运算规律的一个完善。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济青高速公路为素材,通过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两辆汽车提供的信息,引出了对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利用自己已学的知识体验推动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目标】
1.结合相遇问题的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推理等数学活动,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学生在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3.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在猜想验证等自主探索活动中得出乘法分配律,使学生对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教学难点】
清楚地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理解及应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1.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出示情境图
谈话:瞧,这是济青高速公路!在这里,还藏着许多数学信息,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吧!请你仔细观察,从图片和文字中你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信息预设:大巴的速度是每小时行110千米,中巴的速度是每小时行90千米,两车同时相向而行,大约2小时相遇。
问题预设:济青高速公路全长约多少千米?(板书)
谈话:请你试着用两种方法在答题纸上解答。
生独立解答。
预设:
2.结合情境,感知规律。
提出要求:结合线段图说说算式每一步的含义。
回答预设:①我先算出1小时两辆客车一共行驶多少千米,然后再求两小时行驶多少千米。也就是济青高速的全长是多少千米。
②我先求这辆大客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小客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然后把这两部分加起来就是济青高速公路的全长。
【设计意图:把相遇问题通过学生的理解转化成数学问题,这是思维的抽象,也是数学化的过程,既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营造研究的氛围,又使学生探究的问题清晰明了。结合情境理解算的合理性,利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存在。】
二、研究素材,猜测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谈发现。
预设发现:两个算式结果相等。可以用等号连接。
教师引导学生从算式结构和计算方法的特点观察算式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不同。
预设区别:①左边有3个数,右边有4个数,两个乘法算式中都有相同的因数2。
②左边有小括号,应该先算加法,再算乘法;右边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谈话:根据前面运算律的学习,你有什么想法?
预设回答:这可能又是一个规律。
【设计意图:抛开情境,观察算式,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两种方法的结果一样。通过观察算式结构和计算方法的不同,渗透规律特点。使学生建立“猜想是探究获得结论的前提”这样的研究意识。】
三、讨论交流,验证规律
1.举例验证规律。
谈话:这只是我们的一个猜想,你能再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进行验证吗? 如果有需要,可以用计算器进行举例。
学生独立计算举例。
指生代表板演,再指一名学生举例。其余学生同位交流,并用计算器帮助同位验证。
谈话:请你先和同位交流你举的例子,并用计算器帮同位验证一下他的等式是否成立。
预设举例:(25+35)×4=25×4+35×4
(60+50)×2=60×2+50×2
(65+55)×42=65×42+55×42
……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像这样的例子举不完,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2.观察几组等式的相同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组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有什么相同点。
预设回答:①这几组等式的左边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
②这几组等式的右边都是把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3.总结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规律。
谈话小结:刚刚我们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的结论就是乘法分配律。
教师出示乘法分配律。
谈话:请你边读边理解,并把它记在心里,比比谁记得又快又准确。
生按要求说什么是乘法分配律。
谈话:我们用这么多的算式和文字来表示它,麻不麻烦?有没有简便的方法?
预设回答:可以用字母表示。
教师要求学生在答题纸上试着用字母abc来表示乘法分配律。
学生试着在答题纸上写字母表达式。
指生板演(a+b)c=ac+bc。
谈话:对于乘法分配律用字母来表示,感觉怎么样?
预设回答:简洁、明了,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这就是数学的美,一种清晰而简洁的语言!
教师小结:刚刚我们经历了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探究出了乘法分配律,还能用字母把这么多的算式写成一个算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举例说明规律的存在,鼓励学生表达这个规律,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学生经历观察、描述、操作、思考、推理、概括从“非正规化”到“正规化”的学习过程。】
四、巩固拓展,应用规律
1. 连一连。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3.火眼金睛辨对错。
展开全文阅读
4. (5-2)×3 ○ 5×3-2×3
(10-4)×25 ○ 10×25-4×25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用字母表示: 。
5.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在以往学习的过程中对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2+宽×2
②
25×(2+30)=25×2+25×30
【设计意图:习题是本着加深规律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设计的,并与学生以前学习的长方形的周长,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进行联系,从多角度来让学生们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回顾提升
谈话: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老师希望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课件出示: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获得了什么数学方法?学习过程中有什么感受?
学生畅谈收获。教师适时指导。
预设收获:
①我学会了乘法分配律,知道了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再把积相加。
我还知道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
②我们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的乘法分配律。
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新知识,感觉很愉快。
……
【设计意图:通过全面回顾本节课收获,关注知识、方法和学生的感受。通过反思,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概括知识的能力。】
标签:
教案
第1册教案
青岛版第1册教案
乘法分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与创新 (北师大版)
下一篇:
让学生做数学课堂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
新课标
|
苏教版
|
西师
|
北师大
|
青岛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学案
|
说课
|
实录
|
案例
|
反思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