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试题
教案
论文
课件
语文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设计
》
教案
阅读:268
标签:
教案
第12册教案
人教版第12册教案
新一代数学六年级下册D全部教案 (新世纪版六年级下册)
折扣(一)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1、认识折扣的概念。
2、解答从原价和售价求折扣的应用题。
能力培养:
1、透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沟通和协作的能力。
2、让学生从计算活动中,训练他们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认识折扣的意义。 冲印照片(一)利用课本P3的情境,与学生讨论折扣的意义,然后着学生完成练习。(课本P3,题1至2)
说一说 1、与学生讨论货品的折扣优惠愈多,它的售价会愈高,还是愈低,藉此让学生加深对折扣与售价关系的认识。
强化学生对折扣的认识 冲印照片(二)引导学生认识折扣与减价百分率的关系及折扣的英文写法和读法。
总结 小组报告 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举出两个例子说明折扣的意义。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解答从原价和售价求折扣的应用题。 购物优惠 引导学生利用公式直接求折扣,以解求折扣的应用题。(课本P5,题1至3)
强化活动 想一想 与学生讨论货品以半价及【买一送一】的优惠发信时的折扣是多少。
强化讨论 数学视窗 1、着学生先找出A店和B店的电视机的折扣。
2、着学生说出他们会到A店,还是B店购买电视机。
总结 说一说 着学生说出利用公式直接求折扣的方法。
折扣=(售价/原价)×100%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折扣(二)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1、解答从售价、原价和减价求折扣的应用题。
2、解答从原价和折扣求售价的应用题。
3、估计计算结果。
能力培养:
1、透过不同的探讨和自拟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协作、沟通和创造的能力。
2、让学生从探讨解题的过程,训练他们运算、研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利用公式间接求折扣,解答有关折扣的应用题。 生态旅游 引导学生利用公式间接求折扣,解答有关折扣的应用题。(课本P7至8,题1至4)
强化学习 数学视窗 与学生讨论利用优惠券买果汁的折扣,引导学生利用表格把果汁数量、原价和用优惠券买的售价关系表列出来,从而列出正确的算式解答生活中的折扣问题。
总结 说一说 着学生说出利用公式间接求折扣的方法。(根据所提供的原价、售价和节省款项,利用公式找出货品折扣。)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利用公式求售价,解答有关折扣的应用题。 伟大的母亲 引导学生利用公式求售价,解答有关折扣的应用题。(P9至10,题1至4)
强化活动 想一想 与学生讨论解答生活中不同形式的折扣问题。
总结 生活探讨 1、着学生与举出日常生活中以优惠的方法出售货品的例子。
2、学生分为若干组,根据所举出的例子,合力拟定一道有关折扣的应用题。
3、全班同学一起计算答案。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折扣(三)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利用一步方程解答从折扣求原价的应用题。
利用两步方程解答从折扣求原价和售价的应用题。
验算计算结果。
能力培养:
透过不同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沟通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训练他们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从分组自拟问题的活动,培养他们协作和创造的能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利用一步方程解从折扣求出原价的应用题,并验算计算结果。 上酒楼(一)引导学生利用一步方程解从折扣求出原价的应用题,并验算计算结果。(课本P12,题1至2)
强化活动 说一说 着学生仔细阅读课本P12,题1至2,并比较题目中的原价和售价,看看原价是否都比售价高?然后说出原因。
强化学生利用一步方程解从折扣求出原价的应用题及验算计算结果。 上酒楼(二)强化学生利用一步方程解从折扣求出原价的应用题及验算计算结果。(课本P13,题3)
总结 自拟问题 教师预备一些折扣卡和减价百分率卡。
把学生分组,每组派出代表抽出一张折扣卡或减价百分率卡。
每组学生根据抽出的数据,自拟一道涉及用一步方程来求原价的应用题。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利用两步方程解从折扣求出原价和售价的应用题,并验算计算结果。 添置电器 引导学生利用两步方程解从折扣求出原价和售价的应用题,并验算计算结果。(课本P14至15,题1至3)
总结 说一说 着学生说出利用两步方程解从折扣求出原价和售价的应用题,及验算计算结果时要注意的地方。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折线图(一)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1、认识折线图。
2、阅读折线图,观察数据的整体趋势。
能力培养:
1、透过不同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沟通、协作和运用资讯科技的能力。
2、让学生从观察和比较折线图的过程,培养研习、自我管理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比较折线图和棒形图的异同及说出它们的优点。 电影院 引导学生比较折线图和棒形图的异同及说出它们的优点。(课本P21,题1)
展开全文阅读
引导学生阅读折线图,说出折线倾斜的变化用及数据的发展趋势。 电影院 引导学生阅读折线图,说出折线倾斜的变化。(课本P22,题2)
强化活动 说一说 着学生观察课本P22【说一说】的两幅折线图,然后与他们讨论两部电影的票房收入,找出哪部电影比较卖座,并说出原因。
总结 想一想 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一些适合用折线图表示资料的例子。
每组派出代表报告讨论结果,然后全班同学一起判断有关题目是否适合用折线图表示。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观察折线图估计数据的改变趋势。 交流图 引导学生观察折线图,估计数据的改变趋势。(课本P23至24, 题1至2)
强化活动 数学视窗 着学生在政府统计处的网站找出一些应用折线图的例子,并说明它们所显示的趋势。
总结 说一说 教师展示不同的折线图,着学生估计一下各折线图的改变趋势,并说出原因。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折线图(二)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制作折线图。
根据折线图的趋势,推测往后的数据。
观察折线图,估计数据的发展趋势。
能力培养:
1、透过不同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沟通、协作和运用资讯科技的能力。
2、让学生从观察和比较折线图的过程,培养研习、自我管理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制作折线图,并利用折线图来解决问题。 宽频上网(一)引导学生制作简单折线图,并利用折线图来解决问题。(课本P26,题1)
说一说 与学生讨论课本P26【说一说】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依据课本p26,题1(a)的资料所制成的折线图,从轴线上每一小格代表1万人。
宽频上网(二)引导学生制作复合折线图 ,并利用复合折线图来解决问题。(课本P27,题2)
延伸学习 数学视窗 引导学生认识可以显示两种不同单位的复合折线图。
总结 说一说 着学生说出制作折线图要注意的地方。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根据折线的趋势,推测往后的数据。 商场推广(一)引导学生观察折线图,估计数据的改变趋势。(课本P29,题1)
想一想 着学生分组讨论会否有其他因素影响预测的准确性,如有,头目学生说明,并让全班同学一起判断是否合理。
商场推广(二)着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制作折线图,然后进行观察,估计数据的改变趋势。(课本P30,题2)
想一想 着学生说出怎样推测星期六筹得的善款。
强化活动 预测气温 引导学生依课本P31【预测气温】的指示,利用附页的方格纸制作折线图,然后从折线的趋势推测未来一天的气温,看看自己的预测跟天文台的相关多少。
总结 说一说 着学生说出根据折线的趋势,推测今后的数据的方法。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速率(一)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认识速率的概念。
2、计算速率的问题。
3、以【米每秒】(m/s)或【仅是每小时】(km/h)作为速率单位,解答速率的应用题。
能力培养:
让学生透过小组活动,培养他们沟通和协作的能力。
让学生从课堂的讨论和学习中,培养他们运算、研习、解决问题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速率计算,并作比较。 打印机大比拼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速率计算,并作比较(课本P37,题1)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P38,题2。
强化活动 做一做 依指示,进行计算简单的速率的活动。
总结 心跳的速度 着学生每人自行记录一分钟内的心跳次数。
着学生在1分钟内,连续蹲下后起立,并再次记录一分钟内的心跳次数。
引导学生说出两次记录的差别。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解答速率应用题,利用公式求速率。 运动健儿 引导学生解答速率应用题,利用公式求速率。(课本P39至40,题1至4)
强化活动 说一说 与学生讨论及选择适当的单位来记录物体移动的速度。
强化讨论 数学视窗 1、引导学生说出声音和光的速率。
2、着学生思考为何会先看见闪电才听到雷响。
总结 说一说 1、着学生说出速率的公式。
2、着学生说出利用速率的公式计算时,必须按需要把单位转换为所需单位。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速率(二)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解答从速率及时间求路的应用题。
2、解答从速率及路求时间的应用题。
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透过活动,培养他们沟通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2、让学生从课堂的学习,培养他们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利用公式列方程或用算术方法,解答从速率及时间求路程的应用题。 机动游戏 1、引导学生利用公式列方程,解答从速率及时间求路程的应用题。(课本P42,题1)
2、引导学生利用公式和算术方法,解答从速率及时间求路程的应用题。(课本P42,题2)
强化活动 说一说 1、与学生讨论课本P42的题1和题2这两种求路程的方法,让学生因应个人的学习能力先用其中一种方法。
2、着学生运用以上所学,完成课本P43,题3。
延伸学习 数学视窗 着学生解答问题。
总结 说一说 教师告诉学生以下交通工具的平均速率:
巴士60公里每小时。
单车20公里每小时。
学生分为若干组,着每组分别计算这两种交通工具行走1小时、2小时、4小时和8小时后的路程。
着学生报告计算结果,并说出他们用什么方法找出答案。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解答从速率及路程求时间的应用题。 单车比赛 引导学生利用算术访求,解答从速率及路程求时间的应用题。(课本P43至44,题1至3)
总结 说一说 1、着学生若干人一组,合力拟定一道有关从速率及路程求时间 的应用题。
2、教师把学生所拟定的问题交给其他组别解答,然后与他们核对答案。
3、着各组派出代表分享他们拟题时的心得和要注意的地方。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行程图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1、阅读行程图。
2、阅读涉及两种数据的复合式行程图。
能力培养:
1、让学生透过讨论和观察,培养他们协作、沟通、研习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2、让学生从小组的活动中,培养他们运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认识及阅读行程图,并利用行程图来计算速率。 机动游戏 1、引导学生认识及阅读行程图。(课本P45,题1(a)和(b))
2、引导学生从行程图中找出资料计算平均速率。(课本P45,题1(c))。
3、与学生讨论如果步行筹款在上午9时开始,如何从行程图中找出同学们走了5公里后的时间。
展开余文
4、引导学生观察行程图,然后完成题2(a)至(f)。(课本P46,题2)
强化活动 数学视窗 学生透过说出不同行程图所记录的情况及判断行程图的可能性,加强他们阅读行程图的能力。
总结 说一说 全班学生分为两组,着每组各自利用课本P46的行程图资料,提出一些问题给另一组解答。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阅读涉及两组数据的复合式行程图。 郊野一日游 1、引导学生阅读涉及两组数据的和复合式行程图。(课本48,题1).
2、依课本的指示,与学生讨论课本P48【说一说】的行程图,让学生掌握阅读涉及多组数据的复合式行程图的方法和技巧。
3、引导学生阅读较复杂的复合式行程图。(P49,题2)
4、与学生讨论子华和美美相遇的次数,并说出怎样知道。
5、着学生完成课本P50,题3。
总结 说一说 1、着学生说出阅读复合式行程较长的心得。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简易概率(增润)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1、从活动中探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以【一定】、【经常】、【偶然】、【很少】、【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3、设计与概率有关的游戏。
能力培养:
1、透过有关概率的活动,培养学生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2、按一些原则设计游戏,培养创造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利用一定、经常、偶然、很少和不可能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我的学校生活 1、(a)着学生利用【经常】、【偶然】和【很少】来描述家乐的学校生活,然后引导学生分析他在学校的表现。
(b)引导学生检讨自己在学校的表现。(课本P61,题1)
2、着学生观察芷妮上学的情况同,然后根据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由大到小排列。(课本P62,题2)。
强化活动 数学视窗 引导学生利用适当的词汇描述日常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总结 大风吹 1、着学生5人一组,每组分派一套字卡,写着【一定】、【经常】、【偶然】、【很少】和【不可能】。
2、教师说出一件事情,学生要按变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举起合适的字卡。
3、请其中一组解释他们的答案。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进行有关概率的活动。 摊位游戏(一)1、着学生制作纸骨子,然后掷骨子30次,记录掷得各图样的次数,并比较每种图样掷得的资料是否接近。(课本P63,题1(a)至(b))
2、把全班同学掷得的结果相加起来,再比较每种图样掷得的次数是否接近。(课本P63,题1(c))
强化活动 说一说 引导学生分析活动的结果,并假设掷得某一图样没有奖品,探究获奖的可能性。
引导学生进行有关概率的活动,并预计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摊位游戏(二)1、(a)着学生从袋中抽取弹珠,记录弹珠的颜色。
(b)统计学生自己抽取15次弹珠的结果,然后把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相加起来,并作分析。(课本P64,题2(a))
2、把袋内的弹珠改为每种颜色4粒,然后重复题2(a)的活动。(课本P64,题2(b))
3、把袋内的弹珠改为红色的较多,引导学生分析抽中哪种颜色的弹珠的机会最大。(课本P64,题2(c))
强化活动 讨论 引导学生比较在题2(c)的情况时,抽中黄色和蓝色弹珠的机会。(机会相等,因为两者数量相同。)
引导学生设计与概率有关的游戏。 摊位游戏(三)1、引导学生探究【幸运轮】游戏,分析幸运轮上各种颜色的分布与奖品分配的关系。(课本P65,题3(a))
2、引导学生探究【幸运卡】游戏,着他们分配投奖箱内卡的数目。(课本P65,题3(b))
强化活动 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为什么买奖券的人赢取大奖的机会很小。
延伸活动 数学视窗 引导学生探究百货公司的促销活动如何写出折扣卡的数目,并说出为什么要顾客先挑选货品,然后才抽卡。
总结 掷硬币 1、着学生估计掷一枚硬币10次,会掷得多少次【公】和多少次【字】,并说出理由。
2、着学生掷一枚硬币10次,看看结果和估计是否吻合。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数型(增润)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1、认识数型的概念。
2、认识及欣赏简单数型的规律。
3、认识矩形数。
能力培养:
透过简单的观察及分析,培养学生研习、沟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认识数型。 数学谜题(一)引导学生找出4×4的正方格中共有正方形多少个。(课本P67,题1)。
强化练习 想一想 引导学生根据规律,找出10×10的正方格中,有正方形多少个。
引导学生根据规律,完成数列。 数学谜题(二)1、着学生观察课本P68,题2两组数,找出各组数的规律,并其后的三个数。
2、着学生观察各组棋子,找出它们的规律,并推算出第四和第九个图形中的棋子数目。(课本P68,题3)
延伸活动 做一做 引导学生依规则数数和做动作。
总结 自拟数列 1、着学生参考课本中的数列,创作一些具备规律的数列。
2、与邻座的同学交换数列,找出当中的规律。
3、教师选出一些具创意的数列与全班学生分享。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认识矩形数。 出炉蛋挞 1、引导学生认识矩形数的概念。(课本P69,题1)
2、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69至70,题2的图,分辨哪些数量的圆形可排列成矩形,从而认识矩形数
3、引导学生分辨矩形数。(课本P70,题3)
强化练习 数学视窗 1、引导学生讨论合成数和矩形数的关系。
2、着学生不用画图的方法,找出矩形数。
总结 说一说 1、着学生判断以下的数是否矩形数:
47 57 67 77 87 97
(57 77 87是矩形数)
2、着学生说出他们找出矩形数的方法。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正方形数和三角形数(增润)
学习重点
知识掌握:
1、认识正方形数。
2、认识三角形数。
能力培养:
1、学习利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培养运算的能力。
2、进行简单观察及分析,培养学生的研习和沟通的能力。
教学活动一: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数的概念。 动物画(一)1、引导学生认识正方形数的概念。(课本P71,题1)。
2、引导学生探究连续正方形之间的差,发现正方形数的规律。(课本P71,题2)
强化活动 说一说 引导学生说出正方形数和平方数及奇数的关系。
引导学生利用正方形数和连续奇数的关系,计算一组连续奇数的总和。 动物画(二)1、引导学生利用正方形数和连续奇数的关系,计算一组连续奇数的总和。(课本P72,题3至4)
2、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数的另一种规律。(课本P73,题5)
强化练习 填一填 着学生利用正方形数的两种规律来解答问题。
总结 算一算 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连续奇数的数列。
2、着学生利用计算机,计算这些数列的总和。
3、答案正确而又最快进行者获胜。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教学活动二: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数的概念。 数药丸 1、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数的概念。(课本P74,题1)
2、引导学生找出第n个三角形数的方法。(课本P74,题2)
3、着学生利用公式,找出第4、6和10个三角形数。(课本P75,题3)
延伸活动 数学视窗 与学生讨论正方形数与三角形数的关系,即除了1外,每个正方形数都等于两个相邻三角形数之和。
总结 算一算 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连续数的数列。
2、着学生利用计算机的协助,计算这些数列的总和。
3、答案正确而又最快者获胜。
巩固学习 布置作业 每课后的习题及练习册的对应题目。
标签:
教案
第12册教案
人教版第12册教案
新一代数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让学生自觉、快乐作业的几点做法
下一篇:
新一代数学六年级下册D全部教案 (新世纪版六年级下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
新课标
|
苏教版
|
西师
|
北师大
|
青岛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学案
|
说课
|
实录
|
案例
|
反思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