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1190
标签:
教学论文
莫道雕虫不壮夫--------汉字笔顺论
内容提要
书写汉字楷书笔顺和行书笔顺并不是每个字都一样。这是楷书和行书的使用目的不同的决定的,楷书端庄静穆,用于庙堂巨制;行书灵动潇洒,书写快速,便捷,用于信函书札。因此,就有了两种不同的笔顺,即楷书笔顺和行书笔顺
随着隶书的不断演变,伴随而来的是楷书行书和草书。有了行书草书就有了行草书的笔顺,写楷书不能用写形草的笔顺,同样写行草书也不能用写楷书的笔顺。
因书体不同,两种笔顺绝不能混为一谈,现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在识字教学中就存在着 来指导写楷书的问题。
关键词
楷书笔顺 行书笔顺不能混为一谈
正文: 书写汉字楷书笔顺和行书笔顺并不是每个字都一样。这是楷书和行书的不同使用目的 所决定的,楷书端庄静穆,用于庙堂巨制;行书灵动潇,书写快速,便捷,用于信函书札。因此,就有了两种不同的笔顺,及楷书笔顺和行书笔顺
所谓笔顺,就是写字时壁笔画的先后顺序。重点在顺,写起字来顺手,不违背笔画的先后顺序,既先横后竖,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里头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这样写起字来结构好安排,写出来的字就美观。不管用毛笔写字还是用硬笔写字,其笔顺都一样。中国的位文字从最早的陶文至今长达四五千年,从陶文、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到楷书,七易其变,但从隶书到楷书两千年来,除行书草书外,笔顺始终不变。在文字传承过程中产生的笔顺规则,是几千年来在文字书写过程中的经验总结。
从汉代开始把文字的研究列入小学,直至清朝代代相传,从不间断。社会发展到今天,不乏喧嚣、浮躁,急功近利之风气,势必影响到语言文字的发展,其表现为对语言文字的使用不严谨。但作为中国的语文识字教学,替丁要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其健康成长发展,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众任。东汉末随着隶书的不断演变,伴随而来的是楷书、行书、草书。有了行草书就有了行草书的笔顺,写楷书不能用写行草书的笔顺,同样写行草书也不能用写楷书的笔顺。
因字体不同,两种笔顺绝不能混为一谈,现在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在在识字教学字中就存在着用行书笔顺来指导写楷书的问题。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中的“火”字,其展开笔顺是:点、左上端撇,中间长撇,捺。这种写法实际上违背了从左到右的顺序,实行草书的一种写法。楷书的每一点话都有一个插笔收笔的过程,“火”字的第一笔“点”逆锋入笔,行笔过程向右上拱起,然后回锋向左收笔,即使用硬币写字笔画棱角没有毛笔那么夸张,行笔过程也和毛笔一致。写楷书比比独立,点画没有连带呼应,假如按教科书上讲的笔顺写,献血点,左上端撇,不但两个笔画的路线相反,而且两个笔画中间距离多远为好,不好掌握,没有着落,給写字带来了困难。如按从左到右顺序来写,间架结构就好安排。实际上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这么写。第十二课“方”字,其笔顺是:点 ,横,横折钩,撇。这种写法实际上是违背了从上到下顺序。第十六课“里”字其笔顺是:竖、横折、横、横、竖、横、横。这种写法既违背了从上到下的顺序,有违背了先横后竖的顺序。相这样的例子还有如:“乃”、皮、竖心旁的写法。另外,“皮”字和“乃”字的笔顺,既不是楷书的笔顺,又不是行书的笔顺。“乃”字先写横折折折钩,再补一撇。“皮”字先写横钩在写前面一撇,这种补一笔的写法是本末倒置,比着葫芦画瓢。
以上举例都是用写行书的笔顺写楷书。
翻开历代碑帖,同是一字楷书和行书的笔顺截然不同。先看“火”,字,在《玄秘塔》被帖中碑帖中,柳公权写”炽”字,在《颜勤礼》碑帖中颜真卿写“秋”字,火字其笔顺都是先写左边一点,再写中间长撇,最后写右边一段撇和捺。只要一看插笔、收笔、布局就知道是按从左到右顺序写的。同样是带“火”字旁的字,草书就变了样。在《张旭古诗四帖》中,张续写“烛”字时,“火”字他先写,两点,再写中间一竖,然后在竖上连带一点代表捺,同时又和右边的“蜀”字连在一起。楷书笔顺和行书笔顺不同昭然若揭。
再看“方”字,智永在《真草千字文》中写“方”,字楷书笔顺是:点、横、、撇、横折钩。草书是:先写一横,然后将点和横钩连成一笔写下来,在冯承素《兰亭序》中“放”字中的“方”笔顺是:点,横和撇连在一起,最后写横折钩。
最后看竖心旁的写法,同时竖心旁,柳公权在行书《蒙詔帖》中先写两点,再在两点中写一竖,竖又和两边的“青”连在一起。而他在<玄秘塔》中写“惧”字,笔顺就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写,看插笔和收笔就知道。《宋拓怀仁集王圣教序》中“乃”字先写撇,再写横折折钩。智永《真草千字文》中也先写撇,智永写“彼”字时“皮”也是先写撇再写横沟。
以上例子枚不胜举,试按行书连带呼应笔顺写楷书,就表现不出端庄静穆,法度森严的的庙堂之气,如不连带呼应笔画之间的空间的方位就不好掌握,孰优孰劣显而易见。
以上拙见敬请书法前辈与方家指正,给以上举例汉字书写笔顺以正名,则亿万子孙幸甚,教育幸甚!
附注:参考碑帖
柳公权《玄秘塔》文物出版社1983年二次印刷第43也“炽”字,第47页“惧”字。
颜真卿《颜勤礼》文物出版社“秋”字。
张旭《古诗四帖》文物出版社1986年第一次印刷第一页“烛”字。
智永《真草千字文》文物出版社1983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第五页“乃”字,第八页“方”字,第十页“彼”字。
冯承素摹本《兰亭序》上海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第二页“方”字
柳公权《蒙詔帖》上海《书法》1986年第六期附页“情“字。
《宋拓怀仁集王圣教序》文物出版社1984年第一版第37也“乃“字。
标签:
教学论文
莫道雕虫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德育工作如何适应课改 德育论文(三年级上册)
下一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 (二年级上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