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导学案
阅读:968
标签:
导学案
第7册导学案
人教版第7册导学案
古诗两首 学案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题 1、古诗两首 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设计 1.认识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
方法
设计 1、情景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古诗,让学生打开心窗,放飞想象,受到美的熏陶。
2、朗读感悟法:通过教师的范读以及学生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理解古诗的内容。
前置性学习设计 1、熟读并尝试背诵两首古诗。
2、借助课下注释,尝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3、画出不明白的词语或句子:。
4、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背诵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导入。
二、检查前置性学习收获,整体感知。
1、抽读古诗
2、提出问题
三、理解诗意,感悟意境。
1、熟读古诗,创设意境 :学生齐读古诗,并想象,如你是大诗人李白,在敬亭山,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与孤相同意义的词,让学生体会出李白的孤独并朗读出来。
2、指导朗读。
四、对比读,深化美。
1、读两首《题君山》,洞庭湖与君山的神奇之美在脑中升华。
2、理解诗意。
【重点难点】
重点:背诵诗词,了解意思,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难点:读诗词,想意境,感悟语言美。
【生字全解】
识字:徽、螺、谐。
写字:绵、亭、潭、螺、谐。
重点指导:亭:下面不要写成:子
【辨多音字】
mó (打磨)
磨 mò (石磨)
【词语全解】
闲:悠闲。 厌:满足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潭面:指湖面。
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 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近反义词】
近义词:和谐——和睦
【诗句赏析】
(一)《独坐敬亭山》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2、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我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也在看着我,x好像再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过。
一、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读顺,交流相关资料。
二、学习《独坐敬亭山》
1、用自己的画说说从插图看到了什么?
强调“厌”的古今不同意。
2、再读古诗,读流利读准确。
3、思考:李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感情朗读,读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幽静。
5、用自己手中的笔在白纸画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画面。
三、学习《望洞庭》
1、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2、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3、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五、拓展延伸
交流搜集的山水风光的古诗或名句。
六、布置作业
1、背一背:背诵默写这两首古诗
2、画一画:选择你喜欢的一首诗把它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李白、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二)《望洞庭》
1、“湖光秋月两相和”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2、“潭面无风镜未磨” 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3、“遥望洞庭山水翠”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4、“白银盘里一青螺” 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篇章指导】
本课理解句意是难点,可要求学生把初读理解词语放进句子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再做点拨。
【写作特点】
《独坐敬亭山》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望洞庭》通过丰富的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4、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1)自由理解。
(2)小组内研讨。
(3)全班交流。
课堂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shuǐtán hé xié qing luó
( ) ( ) ( )
2、默写《独坐敬亭山》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个 人 修 改 创 新
展开全文阅读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鸟飞尽
云独闲
山相对 课后反思
标签:
导学案
第7册导学案
人教版第7册导学案
古诗两首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如何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
下一篇:
浅谈小学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