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347
标签:
教学设计
第8册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8册教学设计
《纪晓岚吟诗》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 学会10个字,会认4个字,正确读写“沉静、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等词的理解。
2. 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背诵文中的古诗。
3. 对照1、2自然段中的古诗,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
4. 懂得面对突发情况,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随机应变,灵活应对。
[教学重、难点]:
1. 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
2. 体会纪哓岚的机智。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纪哓岚的资料和诗句。
教师:字、词卡片,挂图
[教学实录]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自从我区开展语文拓展活动以来,大家都积累了不少的古诗,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你们记诵得怎样?敢不敢挑战?
师有意识地要求学生背诵一些七言绝句。
师:发现没有,刚才你们背的诗有些共同特点,整首诗一共有四句(板书:绝句)每句有七个字(板书:七言),我们背诵都是七言绝句,而且七言绝句还有个基本特点:第1、2、4句诗的最后一个字押韵(如:《咏柳》的“高、绦、刀”)。
师: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讲一个故事,题目是《老头子》。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借助《纪晓岚吟诗》这篇课文,再近距离地去了解清代才子纪晓岚。请大家跟老师一块儿写课题。
师:第一个字读什么?
生:纪(四声)。
师:表示姓氏时读三声。
师强调 “晓”字写法。
师:纪晓岚是什么人?通过预习课文,你能了解多少?
生:纪晓岚是文学家。
生:他能诗能文,很机智。
师:不错,课前大家都收集了资料,对纪晓岚有一定的了解,看大屏幕,谁读读资料?
生:纪晓岚(1724-1805),清代著名学者,其一生作品很多,既有以官方身份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热河志》等,也有以私人身份著述的《阅微草堂笔记》。
师:纪晓岚四岁被称作神童,那他到底有着怎样的才思?待会就来探讨。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考查一下同学们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词,点名学生读。相机解释“篙、橹”。
师:大家发现没有,在这些词语中,有两个字读音一样,字形也相似。
生:“光芒”的“芒”和“白茫茫”的“茫”
师:怎样区分它们?
生: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都读“máng ”。
师:“光芒”的“芒”,本意指芒草,后来用来比喻像芒的事物,如,太阳的光芒。而“茫”下面多了三点水,说明与水有点关系,它一般指水或一些事物望不到边,看不清楚,如茫茫大雾,茫茫雪原。课文中是白茫茫的——
生:白茫茫的芦花。
师:就是说,目之所及,到处都是白色的芦花。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包含了两个多音字。大家看看这个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不久,水面上的鱼漂晃动一下,突然没入水中,老渔翁用力拉起鱼竿,钓上一条活蹦乱跳的金色大鲤鱼。
师强调“漂”的三种读音;“没”的两种读音。
生:大家一起读读这个长句子。
师:读正确了字音,读通了句子,下面再来读课题,从课题你知道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师:真了不起,课题就是文眼,大多数文章的题目都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时千万不能放过题目。结合课文,想想:文章写了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了一件什么事,结果如何?
生:纪晓岚在一个傍晚和乾隆皇帝一块散步,写了一首诗,结果,皇帝认为这首诗写得很好。
师:真不错,用精炼的语言概括了文章内容,你的概括能力真不错。那纪晓岚到底写了一首什么诗呢?自由读文章第三自然段。
生读诗。
师:读得流利。纪晓岚是在什么情况下吟唱这首诗的?
生在文章中找。
师:有的同学很聪明,问题出来后,知道赶快去读书,在书中找答案。
生读:“乾隆皇帝觉得这个情景很有诗意,回头看一眼能诗能文的纪晓岚,要他当场作一首七言绝句,还故意为难纪晓岚,要他在28个字中,必须用上10个‘一’字。”
师:皇帝要他作诗,有什么要求?
生:作一首七言绝句。
师:你好像掉了一个词哟!
生:要他现场作一首七言绝句。
师:“当场“什么意思?
生:立即、马上、现在。
师:是呀,掉不得的。
生:还要他必须在28个字中用上10个“一”字。
师:很明显,这是皇帝在为难纪晓岚。面对这么多要求,如果是你,怎么办?
生:怕、担心……
师:是呀,要知道作不出来,轻则惹人耻笑,还说你是才子呢!重则丢职罢官。难啦!可纪晓岚感觉难啦?
生:不难,我从“纪晓岚望着江上的渔舟,来来回回地走了几步,悠然的吟唱”这句看出来。
师:老师请你说说,你是怎样体会到纪晓岚感觉不难的?
生:“悠然”,看出他很坦然,一点不紧张。
师:除从“悠然”之外,还从哪些词体会到?
生:“来来回回走了几步”,因为一般人思考问题会花一些时间,可纪晓岚只不过走了几步,就吟出了诗。
生:我从“吟唱”体会到,因为普通人在作诗时,一般比较困难,而他却是“悠然吟唱”。
师:那你也像纪晓岚这样悠悠然吟唱一下吗?
生读诗。
师:了不得,背下来了,真是小纪晓岚。还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生:从“望着”看出,一般人想问题都是在低头冥思苦想,而他却到处看,我知道他是在找作诗的内容。看到渔船,他成竹在胸。
生读。
师:那皇帝觉得纪晓岚这首诗吟得怎样?自由读读4、5自然段。看看皇帝怎样评价。
生读
生:乾隆皇帝不禁点头笑道:“好!好!好一幅‘秋江独钓图’!好一个机智的纪晓岚啊!”
师:皇帝还有什么评价?
展开全文阅读
生读:“乾隆皇帝轻吟一遍,觉得这首诗用字绝妙,诗中不但嵌入了10个‘一’字,而且还把老人独自在江边钓鱼的情态,描写得生动传神。”
师:哦,皇帝认为他这首诗用字绝妙。那这首诗“绝”在哪?先来回顾一下,乾隆皇帝给纪晓岚的作诗要求是什么?
生:必须是七言绝句,必须用上10个“一”。
师:那纪晓岚的诗达到这个要求没有?
生:达到了。
师:皇帝认为他的诗在于符合要求。(师板书:合要求)
师:这首诗除了“合要求”之外,还绝在哪?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内容?课文中有写到吗?
生:有,在文章的1、2自然段。
师:好,大家默读文章1、2自然段,结合古诗,读后能感受到什么?或在脑海中产生哪些画面?
生默读,用笔勾画。
师:现在来交流一下。
生:“不久……”这里讲了老人钓起鱼之后的心情,感觉到老渔翁非常快乐。(板书:钓者乐)
师:为什这样快乐?
生:因为它钓起一条金色大鲤鱼。
师:刚才大家都画了这一句,说说,这句跟古诗中的哪句内容相符?
生:一拍一呼复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师:那这些“拍”“呼”“笑”都是对老渔翁哪个方面的外表描写?
生:动作。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这段中找找,还有哪些描写动作的词语,找出来,好好品一品,感受一下老人的快乐。
生:拉……
好,认真读读这句话,这些描写动作的词语给你什么感受?
生读。
师:你脑海中有着怎样的画面?
生:高兴,很富有诗意。
生:一幅祥和的画面,老人钓技高超。
师:好,让我们读读前一句话,就会有不同的感觉了。师范读“他静静……”你感觉这幅画面怎样?
生:老渔翁很有经验,有耐心。
生:很专心,很想钓到鱼。
师:作者在写老渔翁钓鱼时,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定格的画面。一切都是那样安静。反过来再看看刚才一句。随着水响鱼跃、鸟飞花扬,定格的画面动了起来,不难看出,作者在描写时做到了——
生:动静结合。
师:这种描写,使得秋江独钓图显得格外生气。
师:看看古诗,也有“动静结合”的写法吗?
生:“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丈长竿一寸钩”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
师:是呀,难怪皇帝认为他的诗用字绝妙,第一自然段给你什么感觉?脑海中出现哪些景物?
生:黄昏时,江面有波浪,白色的芦花、归巢的水鸭、古庙钟声、沉静的大地。
师:作者描写了那些景物?
生:落日……
师:看谁能很快完成练习。
课件:
( )的落日 ( )的光芒 ( )的芦花 ( )的水鸭 ( )的大地
师描述画面:如血的夕阳……
师:从这些景物,这些词语,你感到这幅画面怎样?
生:很美。
师板书:秋江美。
师:谁读读,看能不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看眼前能否出现这些景物?
师:老师数了一下,1、2自然段有201个字,而纪晓岚的诗却只有28个字,两个数字一对比,有什么感觉?
生:用字精妙。
师:是呀,字字珠玑。难怪皇帝会这样评价——
生读:好!好!好一幅“秋江独钓图”!好一个机智的纪晓岚啊!
师:读完皇帝说的话,发现这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生:连用4个“好”字,四个感叹号!
师:“好”在哪?指着板书:合要求……
师:除了这些之外,还好在哪?如果老师在现场,会这样写诗: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丈长竿一寸钩。一拍一呼复一笑,一条鲤鱼一上钩。
生不禁“啊!”
师:为什么有这种表情?难道老师的诗不符合皇帝的要求?
生:符合。
师:那老师的诗为什么不好?纪晓岚的诗又好在哪?
生:老师的诗读起来只有一条鱼上钩,而纪晓岚的诗给人感觉渔翁钓了很多鱼。
生:从“江”和“秋”,还可以看到老人钓鱼的时间和地点。
生:从“一人独占”可以看出老人独享这江秋景。
师:难道只有老人在独享?乾隆皇帝呢?纪晓岚呢?大臣们呢?为什么说老渔翁“一人独占一江秋”?
生:老人眼里什么也没有,只有这一江秋,完全沉浸在独钓的快乐之中了。
师:是呀:天地之大,唯我独存这满江的秋色唯我独享!
师:真的只有老渔翁在独享满江秋色吗?你认为还有谁也在享受?
生:我觉得皇帝也在享受,纪晓岚也在享受。
师:是呀,如果这一江秋景不入皇帝的眼,不入皇帝的心,他不会要纪晓岚吟诗。你现在就是皇帝,你怎么来吟这首诗?
生感情读。
师:如果这情这景不入纪晓岚的心,他也不会快速吟唱出《秋江独钓图》。现在你就是纪晓岚,你也来感受这满江秋色。
生有感情读诗。
师:这情这景还会入谁的心呢?让它走进我们的心,自己好好读读。
生读
师:读着读着,我们读出了这么多的意境,再读,还可以读出更多。难怪皇帝会这样赞叹——
生再读皇帝的话:好!好!好一幅“秋江独钓图”!好一个机智的纪晓岚啊!
师:乾隆皇帝连用四个“好”,赞叹的仅仅是这首诗好吗?
生:不是,还赞扬纪晓岚是个机智的人。
师:不愧是才思敏捷的大学者。板书:才子智
生:在赞美诗同时,还赞扬了秋江独钓景的美。
师:纪晓岚在皇帝为难他的情况下,吟出了这样绝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悠然吟唱:
生读诗
师:这篇课文由景入手、从景写人、以事写人,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镇定从容、自信机智、才思敏捷的纪晓岚。纪晓岚的机智来自哪里?
课件出示补充资料:纪晓岚之所以有过人的智慧,是与他从小就勤奋读书又能勤于思考分不开的。他从四岁起开始读书。他在自己的笔记中说:“自是时始,无一日离笔砚。”
生读
师:就是因为博览群书,勤于思考、勤于动笔,才成就了才子纪晓岚,做才子不难呀,难在坚持,相信大家以后只有博览群书,勤于思考、勤于动笔,你也会成为第二个纪晓岚。回家后,将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课后再收集一些关于纪晓岚或者其他人机智应对的故事,下周一起开一个故事会。
下课!
标签:
教学设计
第8册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8册教学设计
纪晓岚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纪晓岚吟诗》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下一篇:
《印度王公的大米》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