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607  
标签:教学设计 第8册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8册教学设计
《看戏》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观众激动和艺术家精彩表演的场景。

   3.能感受艺术家精湛的艺术与崇高的品德,感受人民对艺术家的喜爱。

   4.学习精彩场面描写以及关键词语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

   能边读边想象观众激动和艺术家精彩表演的场景,感受艺术家精湛的艺术与崇高的品德,感受人民对艺术家的喜爱。学习精彩场面的描写以及关键词语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

   2、通过独立思考、深情朗读、小组合作,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艺术家精彩表演的场景。

   3、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内容导航】

   这是一篇介绍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首都公园的露天剧场为群众演出的事情。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人民对艺术家无比热爱的激动场面,以及艺术家精彩表演的场面。

  【知识链接】

   学生们对京剧、梅兰芳都不熟悉,了解。对此,教学中可利用插图或影视资料为他们提供帮助。

  【自主学习】

   1、我会读:蜃楼、奸谗、忠心耿耿、铿锵、鸦雀无声、充沛

   2、照样子写词语

     例:忠心耿耿(ABCC)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  )的步法  (  )的丝绣  (  )的彩霞  (  )的精神

     (  )的打算  (  )的热情  (  )的步子  (  )的掌声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悲欢——    忠诚——    决心——

     大公——    辽远——    柔和——

   5、初读课文,梳理内容。课文是按看戏前、看戏中、看戏后的顺序来描写梅兰芳的精彩表演和观众的反映,用双竖线在文中标示,并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合作探究】

   1、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①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

     “消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中作者把女主角比作什么?“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鸦雀无声”是什么意思?观众为什么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描写“观众”的精彩片断写下来并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描写“观众反响”的片断写下来并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练测测】

   1、理解课文填空。

     课文主要介绍了我国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在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情,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喜爱。

   2、辨字组词。

     奸(  )  谗(  )  职(  )  控(  )

     歼(  )  搀(  )  取(  )  腔(  )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并选两个写句子。

     轻盈、矫健、圆润、颤动、柔和、铿锵、优雅、婀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梅兰芳的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反思】

   

《看戏》教学反思

By wangqinxue 发表于 2008-9-30 3:05:00

《看戏》三步教学法

迁移法,也叫延伸法,是语文课堂教学教法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方法是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旁逸斜出,是联系课文知识点精心设计的有关语文活动。目的是扩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加新鲜活水,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联想和创新能力。

我在和学生共同品味《看戏》一文第四段文字时,就对课文有关内容进行了延伸,学生反映不错。具体步骤简述如下。


展开全文阅读
第一步:语言的品读。

语文学习,目的之一使学生通过对语言的感受品味赏析,获得美的享受,并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据此,教学这一段,我这样引导学生:声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无形的,但作者却把它写得有声有色,神形兼备,让你读来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竟至于如痴如醉。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活?

使学生在品析前获得初步感受,而不至于“无动于衷”,我先让学生欣赏一个梅兰芳古装表演京剧唱段的画面(采用多媒体课件)。然后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使学生活动起来,通过读、说、析、品、诵体会文章语言的形象美和意蕴美,并理解这样写的妙处。

讨论总结:

比喻 有形状:珠子

歌声:无形 --- 有形 有神态:一笑一颦 优雅婀娜

有动感:滚、滴、溅、落

(吐字圆润,声音透亮,清脆美妙)

第二步:知识的延伸。

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延伸活动:本文善于应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提高了语言的表达效果,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无独有偶,刘鹗的《老残游记》中有一篇《明湖居听书》,也有一段描写演员唱腔的精美文字。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学生兴味盎然)

显示:“……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地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她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峭壁千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至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逾翻逾险,愈险愈奇。

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让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文字,听一段与短文情景配套的评弹唱段。然后联系课文第四段在写法上的特点,请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这段文字哪些语句写得特别好,为什么?

学生的讨论,五花八门,各具特色,体现出他们已经有所感悟,且有些确有独到的见解,颇让老师感到幸福。如:

“‘ 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写出了声音的又高又细,有力强劲。”

如:“把声音的逐步提高比作‘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写出了声音的‘高’和‘险’,让听众揪心。”

又如:“‘像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运用比喻,写出了声音的轻快、曲折、婉转。”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

无形的声音    比喻   有形的事物

  ( 听觉形象 )    ( 视觉形象)

第三步:应用创新。

语言的理解感悟是吸收的过程,而语言的运用创造是输出的过程,而两者同样重要。故第三步重在让学生在尝试中获得创造的快乐。

引导:这种描写实在奇绝,它通过比喻手法的应用,把“无形的声音”用“有形的事物”来写,把听觉形象转换成视觉形象,叫人美不胜收。这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们感觉到祖国语言的精美。我们也要自觉仿写和创写类似的句子,用最新最美的话语赞美壮丽人生,描绘美好生活。

1、练习:要求运用比喻的修辞,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描绘你最熟悉的歌星(歌唱家)的演唱。

以上三个教学步骤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先品析吸收,再拓宽延伸,最后运用创新,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学用结合,知行统一,实现知识能力的不断迁移,体现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整体观。尤其在让学生体味将听觉形象转为视觉形象的精妙时,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教学活动落到实处,学生肯定会获益匪浅。

2、《看戏》中的名段:“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公的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热情。” 仿写。

标签:教学设计 第8册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8册教学设计 看戏》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看戏》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下一篇:《吆喝》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鄂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