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455  
标签:教学设计 第7册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7册教学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
1. 读准“帝国主义列强、租界、衣衫褴褛、耀武扬威、铿锵有力、惩处 ”字音,结合背景理解“租界”,会认并理解“崛起”,会写“惩”。

2. 整体把握课文结构,掌握分段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

4. 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找到并通过朗读体会“中华不振”的表现。

教学重点:了解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朗读体会“中华不振”的表现。

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中华不振”。

教学过程:

一、 介绍作者,引入新课:

1、 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周恩来)对周恩来你有哪些了解呢?(学生畅谈,课前预习了解,如留学日本、法国,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zg早期领导人,第一人总理……)

2、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周恩来在他年少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所以后来他才成长为zg的早期领导人,成长为新中国的第一任总理。

今天,就让我们来走进周恩来,去了解他少年时代的故事。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指点生字“崛”,“崛起”。来,齐读课题。(生齐读)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生谈)

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带着这个问题,大家打开书121也,赶快读一读课文。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

(生自由读,大约3分钟)

二、初读课文,了解原因。

1、检查朗读,读准字音。

课文读完了,相信这些词你们也会了,看大屏幕(ppt投影),来,谁会读?

帝国主义列强,租界(讲解租界)

衣衫褴褛,耀武扬威(读到衣衫褴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铿锵有力(声音响亮,读出节奏)

惩处(注意cheng第二声后鼻音,chu第三声多音字)

出示句子讲惩处放进句子里读。

3、读了课文,谁来说一说,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了这样的志向?

(生谈)引导学生说出——“中华不振”

(板书:中华不振)正是因为中华不振,所以周恩来才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三、分读课文,理解“中华不振”。

1、同学们,课文中的那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呢?请同学来读课文,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点5~6名同学分读,最后一段全班齐读,教师适时点评,大约5~7分钟)其他同学边读边画出你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地方,留下思考的痕迹。

2、课文又读了一遍,现在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从课文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点5~6名同学)

是的,课文处处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特别是租界发生的那件事情让同学们感受最深刻。现在我们就到租界去看一看,究竟是个怎样的地方。课文第几段写到了租界?(第七段)

(出示ppt投影第七段)谁来读一读?(学生读,老师范读第一句)

抓住“闯”这个字,你了解租界是个怎样的地方?(生谈)

是的,这就是租界,热闹繁华却不允许中国人随便进入的租界。相信同学们在学习了课文第八段以后,会有跟深入的认识。现在,就让我们到租借去看看那令人揪心的一幕吧。

3、(ppt投影第八自然段)现在就请你轻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生自由读)

透过字里行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怎样的画面?

(生谈)衣衫褴褛的妇女在哭诉,大个子洋人得意洋洋……

反复读“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yà)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生读,师范读,生读)

除了可怜的妇女,可恨的洋人,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愤怒的语气)“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4、此时,紧握拳头的你最想做什么?(生谈)

是的,我们一定要惩处他。让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惩”字。(一撇愤,一撇怒,一竖恨,公正和在?但我们只能把对洋人的恨,对妇女的同情放在心里。)

读读这个字。(生读)

该不该惩处?想不想惩处?(想)敢不敢惩处?(不敢)

因为不敢惩处,围观的人都(握着拳头),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孩子们,让我们走进百年之前的中国,感受中华不振的屈辱。

播放ppt,简介。(2分钟)

谁再来读读这段话“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四、小结,布置思考,下课

是的,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这就是租界,这就是洋人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这就是中国人没出说理的租界。租界里德一切都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生齐)中华不振。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12岁那年的沉思决定了周恩来一生的道路。他会沉思些什么呢?课下写一些,我们下节课来交流。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

教学上的主要不足之处:

1、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请学生起来概括“文章写了哪三件事情”,这个过程耗时太长,直接导致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没能完成。“概括大意”是小学中、高年段乃至中学的知识点,学生回答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虽然我给了一定的语言提示,但是学生还是不太明确,表现在语言的组织上不够简练。如果我能够先列举一个例子,学生就能够更好地进行模仿,逐步明确这个要点。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难点的分解。

2、对于课堂上的教学生成,没有能够即使地把握。例如,学生读错了“训斥一通”的“通”字,没有及时地纠正。当分角色朗读时,有学生读完周恩来的话还在反复地问“为什么”,这就可以顺势讲到周恩来的疑惑不解。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已经有了很好的体会,接下来的朗读评价事实上就可以省去了。在这个过程中,我过于拘泥于教案了,也是经验不足所致。

语文教学是一个生成的过程,作为一个新手,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也希望各位多提意见,谢谢大家。

标签:教学设计 第7册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7册教学设计 为中华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
下一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