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74  
标签:教学设计 第6册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6册教学设计
《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朵杏花》。

  二.设计思路:

   1.把握教材特点。

    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在科学研究中特别重视调查研究,足迹遍布祖国各地,每到一处都不耻下问。他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日记、观测物候,在气象、物候、地理等方面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遗产。

    这篇课文讲了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也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的品味中,把握人物特点,感受深刻道理,增长阅读兴趣。

    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以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课文内容分为三大板块,分别是第一次看杏花,第二次看杏花,以及竺可桢意味深长的话,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课文语言清新流畅,生动鲜明。

   2.灵活处理教材。

    文中人物对话虽然比较多,但浅显、简洁,所以并不想按照课后练习中安排的,重点进行分角色朗读训练,而是重点用来指导写作中如何引用人物的语言,因为四年级的学生经常写一些记叙文,又不太会引用人物语言。

    而培养学生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课文最后一节引用竺可桢的一段话总结全文,升华中心,无论是从语言工具的价值,还是从思想教育的价值,都有其记忆的必要,所以我决定让学生背诵这一节。

   3.凸显设计理念。

    ①把教材当作例子,根据课文的特点,以及四年级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挖掘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点。

    ②以人为本,遵循常态下学生的一般阅读规律。

    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引领学生在对一篇课文的学习中,主动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认识的深化,兴趣的拓展。

    ④回归朴实的语文课堂,让学生行进在语言的基石上。

  三.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3.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4.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5.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1.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2.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难点:

    整体感悟文字间的内在联系。对人物形象迅速准确的把握,对浸透其间的感情真切体会,对蕴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六.教学准备:

   1.发放《竺可桢的自然日记》阅读资料。

   2.发放《詹天佑》阅读资料。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学习内容。

  二.初步接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中心。

  三.简要介绍人物。

    图片、生平、成就。

  四.引导练读课文。

   1.引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2.学生自由练读。

    让学生自己说说练读方法与目标。

   4.抽样检查练读情况。

    让学生自己确定抽样方案。

   5.学生再次回报阅读收获。

   6.引导: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五.梳理课文板块。

    教师不作分段提示,让学生自己琢磨出课文板块。

    一般把课文分成三段。

  六.品读最后一节。

   1.挑战读。

   2.以采访挑战成功者的方式,让学生练习采访,并感悟读书方法。

   3.教师引领,提升学习方法:品词析句,读懂课文最后一节。

    哪些词语最让你心动?为什么?

    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为什么?

   4.小结:竺可桢的话鲜明地反应了他是一个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人;竺可桢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样一个道理。

   5.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节。

  七.积累文中词语。

  八.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观察分析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2、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激发研读兴趣。

   1.抛出问题:有人说课文的最后一节可以去掉,你认为呢?

   2.讨论解决思路。

   3.引导学生寻找课文内容上的前后共同点。

   4.引导得出结论。

  二.品读第一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引导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这段文字中最打动你心灵的词或句子又有哪些呢?

    主要抓“您又来看花啦”中的“又”等词,课后练习4-1和“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两句话。

   4.引导感悟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

  三.品读第二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质疑:为何人物对话没有读错?

    引导:记叙事情时。有时可以省去人物语言提示语。


展开全文阅读
    比较一、二两大段中人物对话,体会记叙方法的多样性。

   4.想象,给课文补充提示语。

   5.练习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四.激发思考兴趣。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五.宽度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竺可桢的自然日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2.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六.深度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詹天佑》,找出詹天佑与竺可桢的一个显著的共同之处,在重要处做上记号,感悟出一个道理。

   2.交流:如果我们学会了长期、精确做事,那会怎么样?

  八.教学反思:

   1.让理性之光穿透课堂。

    语文课堂是一个极富挑战性、创造性的时空。所以,语文课堂需要探索,需要有理想追求的教师。肖川在《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文中说过:“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这堂课就融入了我对语文课堂的理解:凸显学生主体,摒弃散漫对话;凸显心灵交融,摒弃外在肤浅;凸显语言味道,摒弃游离形式。步步踩实在语言的基石上,行进在文字之间,基本上做到了。

   2.努力构建课堂文化平台。

    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是课程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了我们不少启发。她所说的“主题”,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如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她从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堂教学。

    这堂课的主题词是“严谨”“科学家”。在构建的这样一个主题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的体现。

   3.用链接穿越课堂时空。

    课堂应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中转站,链接过去的学习与将来的学习,才能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再局限在“这篇文章”里,不应再局限在教材里,要注意“这篇文章”与“那篇文章”,教材与我们自身和生活的世界之间的联系,要为学生打开通向语文世界的通道,让他们看到人类历史长河中若隐若现的文化之星,并吸引学生在课外大胆地去探索。这堂课在突破传统的封闭课堂上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4.精心琢磨引领的艺术。

    把引领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来探究,努力使学生的认识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思维活跃,说得精彩,读得精彩。本堂课学生的个性堂飞扬,生命在课堂上得到成长。

   

标签:教学设计 第6册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6册教学设计 第一朵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
下一篇:《第一朵杏花》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