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203
标签:
教学设计
第5册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5册教学设计
《罗马速写》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要求:
1、学会要求掌握的生字,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认识“墟、佣、塌、廊”4个字。
2、学习要求掌握的词语,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并学会运用。
3、学习副词“凡是”“恐怕”的用法 ,能仿照课文中的例句造句,并注意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
4、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学习文章叙述的顺序,积累好词佳句。
5、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罗马城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感受罗马城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想去什么地方?(学生畅所欲言)今天,老师要带你们走出国门,到欧洲一座著名的城市去游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简介: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它位于意大利中部,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图示)
“速写”是一种文体,用简洁的文字扼要描写人或事物的情况,及时地向读者报道。
2、罗马的名胜古迹有很多,具体有哪些呢?。
今天,让我们通过《罗马速写》这篇文章走进这个城市,体会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三、分析课文
1、自由读课文感知文意(读中体验,想象感悟)。
问:罗马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先来看看罗马的遗址。
(1)指名读2自然段,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罗马的遗址多?为什么多?(相机理解“比比皆是”)
(2)是啊,罗马古城的一砖一石,一街一巷,都像百岁以上的老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在讲述着历史,来到古城就像回到遥远的过去。(图示罗马城遗址风光)
(3)这段用列数字,作比喻的方法形象说明罗马遗址多的特点。
请同学们分别指出来。
(4)女士读3自然段,结合看图思考:为什么说斗兽场是遗址中的老祖宗?在文中画出相应句子,(图示)并补充有关斗兽场的资料,帮助学生体会其雄伟、壮观、古老。
教师解说:古罗马斗兽场距今已有二三千年,高57米,周长527米,能容纳10万观众。它层层拱廊相连,光影富于变化,宽阔高大,浑然雄伟。斗兽场是当时的奴隶主和贵族观看奴隶斗兽、竞技,欣赏戏剧、歌剧表演的场所。地下还有80个关押奴隶和野兽的地窑。当时没有起重机,是4万多人花了10年时间才建成的。今天,当我们站在这里,环顾四周,仿佛还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3、小结:咱们在游览罗马遗址的同时,还了解了一些罗马的历史,难怪人们又说罗马是一座巨大的露天历史博物馆。
4、下面,让我们再去欣赏罗马的雕塑。
(1)读4自然段。(小组读)
问:文中怎样描写罗马城的“雕塑多”,画出相应的句子。
到底多到了什么程度?(说出印象深刻的语句)
(3)看图片欣赏罗马的雕塑。教师讲解有关故事,传说。
5、(指名读)5自然段。
(1)这一段说明罗马城的第三个特点是?(喷泉多)
喷泉有多少处?(3000多处)
散落在什么地方?(一些广场和街巷里)
它是怎样散落的,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个词语的意思是?
这些喷泉的样式多吗?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2)激发学生想象罗马还有什么样的喷泉。
6、小结:罗马的雕塑和喷泉精致、细腻,体现了很高的艺术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其中还蕴含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人们又称罗马是一座艺术的宝库。
7、教师小结,齐读最后一段。(板书)
四、拓展
1、同学们有机会时,通过网络再去深切了解一下罗马这个城市。
2、回家当“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罗马的风光。
五、板书设计
遗址 不仅装点罗马
22、罗马速写 雕塑 多
喷泉 而且丰富内涵
标签:
教学设计
第5册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5册教学设计
罗马速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罗马速写》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
下一篇:
《舟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