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55
标签:
教学设计
第10册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10册教学设计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
一、文本解读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是浙教版六年制第10册的一篇课文。文章描写的是杰出的爱国科学家钱学森克服种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难历程。整篇文章主题凝练,语言朴素。学习时应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爱字里行间洋溢着炽热的爱国情怀。具体而言,应引导学生感悟以下几点:
1、想回国:钱学森迫切想回到祖国,做出回国的决定毫不犹豫。
2、难回国:钱学森回国受到了美国当局的种种阻挠和迫害,体会钱学森回国的艰难。
3、终回国:从1949年到1955年的回国,时间长达6年,钱学森凭着对祖国深厚的感情和坚定的毅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如愿以偿。
二、学情分析
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由于时空距离和教材文字张力的限制,容易造成学生只是敬佩而不是敬仰,只可远观而走不进钱学森的内心世界这种浮于表面的“伪情感”,教学时应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辅以补充课外的钱学森轶事,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以情感的共振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次的感悟。
三、课时目标
1、品评“可以…但不能…”、“无休止的折磨”等词句,领悟句子的表达形式。
2、个性化朗读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要句子,
3、引领学生走进钱学森的精神世界,感受钱学森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
四、设计理念
语言与情感从来就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阅读教学应以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线,以语言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领悟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把握文本情感的纽带,引导学生入情、悟情,去感悟、去发现、去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实现语言与情感的同构共生。
五、设计特色:
注重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和谐统一、同构共生,通过解词、析句、读文、悟情,让阅读走向文本,走向内心,走向生活。
六、过程预设:
学习版块教学策略意图说明
(中间表格式的上传不了,不是如何是好)[原文如此,以后有机会补充。]
点评:
1、让语文课从单频走向共振。语文课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更应是注重文本背后情感的开掘、体味和涵咏。通过各种手段体味语言的表达形式,自然产生了对钱学森炽热的爱国情怀强烈的认同和敬仰;而“写话”则让学生用领悟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这时的语言已生成为学生心灵的细胞,达到了语言与情感的互动共振。
2、让语文课从封闭走向开放。语文是一个异常丰富的信息系统,教材不是唯一的信源,课堂不是唯一的“信道”,教学时补充的一些有震撼力的钱学森轶事,为丰富文本内涵,激发学生情感起了“煽风点火”的作用。而关注“2003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时事,以及“留学生滞留不归”现象,无不在链接生活,走进生活。
3、让语文课从统一走向多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与文本交流与对话的过程中,必定产生个性化的阅读结果。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动着钱学森的爱国情、赤子心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感悟,如“投不投钱学森一票”,允许多元解读,但在后续教学中又注意价值引领,使学生的感悟内涵与文本的主流价值趋于一致。个性化朗读课题也是一例证,读出了真情,读出了滋味,读出了个性。
标签:
教学设计
第10册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10册教学设计
祖国,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
下一篇: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教学设计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