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63  
标签:教学设计 第11册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11册教学设计
《碛中作》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诗人在万里沙漠中勃发的诗情。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能体会出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体会,对边疆风物深厚的感情。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中情景。

  教学难点: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沙漠地域的样子吗?你觉得沙漠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岑参的作品《碛中作》,看看诗人眼里的沙漠是什么样的?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西来”指什么?(点明了行进方向)

    “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两回圆”交代了什么?(表面上看,似乎诗人只是点明了离家赴边已有两月,交代了时间正当十五月圆;然而细一推敲,诗人无穷思念正蕴藏其中。一轮团圆的明月当空朗照,触动了诗人的情怀,他不由得思想起辞别两个月的“家”来,时间记得那么清晰,表明他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殷切。现在,月圆人不圆,怎么不叫人感慨万分?也许他正想借这照耀千里的明月,把他的思念之情带往故乡,捎给亲人?)

   5、 师述诗人刚刚把他的心扉向我们打开了一条缝隙,透露出这一点点内心深处的消息,却又立即由遐想回到现实——“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又是什么意思?

    小结:

    前句故设疑问,并不作正面回答,转而融情入景,给读者留下充分想象的余地。后句写出了明月照耀下,荒凉大漠无际无涯的朦胧景象。景色是苍凉的,但感情并不低沉、哀伤。在诗人笔下,戎马生涯的艰苦,边疆地域的荒凉,正显示诗人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正如诗人所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诗人当时面对明月思念故乡的画面,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体会诗人当时的情怀

  四、小结:

    诗人精心摄取了沙漠行军途中的一个剪影,向读者展示他戎马倥偬的动荡生活。诗于叙事写景中,巧妙地寄寓细微的心理活动,含而不露,蕴藉感人。

    诗以鲜明的形象造境写情,情与景契合无间,情深意远,含蕴丰富,读来别有神韵。在描写旅人远走塞外时,是只见万里黄沙,不知哪里才是自己的归宿?悲凉中更带有深沉哀婉的乡愁,单就"平沙万里绝人烟"来看.可以当作是纯碎的写景,充分流露出悲壮与凄清的综合美。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深沉哀婉的乡愁。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标签:教学设计 第11册教学设计 鄂教版第11册教学设计 碛中作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下一篇:《碛中作》教学设计 (鄂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