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59
标签:
教学设计
第6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6册教学设计
《草叶上的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散文诗,全诗运用拟人的手法,抓住不同时间草坪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对一块草坪进行描写,赞扬了大自然的柔和、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9个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够联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本课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草坪的美。
3、通过诵读诗歌,能够展开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学情分析
诗歌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诗句写的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读来琅琅上口,学生读来一定会兴趣盎然;由于诗歌跳跃性比较大,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读进去,想开去,通过反复朗读,读懂诗歌,想象更广泛的画面,读出自己的感情。本课生字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认字。
四、教学过程
(一)课件演示,激趣导课
1、课件出示一片草地,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通过看图,感受草地带来的那片绿色,那一片充满旺盛生命力的草坪,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发课题。)
2、出示课题后,让学生说说看到课题后想知道什么?对学生提的问题相机处理(草叶唱的什么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
2、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淅淅沥沥、溢出、瞳孔、酣睡、蚱蜢、奶浆、梦境
检查生字读音,然后引导学生借助生活记忆生字。
3、指名分小节读诗歌,其他思考诗歌的主要内容。
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感悟想象,交流品读。
1、课件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想一想这是一块什么样的草坪?(引导学生抓住“绿茸茸”“亮晶晶”“笑盈盈”这三个词语,联系生活,发挥想象,谈出自己的感受。)
2、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草坪,找出来默读,边读边画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如:酣睡、瞳孔、酒坑、溢出。可随机进行解答。有可能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说是绿茸茸的草坪?为什么说是亮晶晶的草坪?为什么说是笑盈盈的草坪?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小组讨论。)
3、要求在讨论的过程中,要依据课文内容进行具体的说明。教师相机进行评价。
如:看出你是个有心的孩子,善于观察生活。
你还能抓住重点词语来谈出自己的感受,真不错。
你能依据课文内容谈出自己的看法,令人佩服。
你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令我们大开眼界……
4、全班交流第二小节。
(1)为什么说是绿茸茸的草坪?哪个小组来回答这个问题?一个小组推荐代表汇报,其他的小组进行补充。(教师指导学生感受到冬天已经过去了,一场春雨过后,万物复苏,小草换上了绿装,大地充满了一片生机。)(通过“拥挤的跳下云层”,感受到春雨非常调皮,春天使人心情愉快。)(透过绿茸茸的草坪看到了到处是一片绿色的春天,所以说绿茸茸的草坪是溢出春光的一只瞳孔。板书:瞳孔)
(2)同学们想像一下“睁开了明亮的眼睛”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色?
(3)这么美的景色你会读吗?自己试着读一读。指名读,点评读,比赛读。
5、同样的方式学习第三、四小节
6、这篇诗歌的语言很美,同学们都被感染了,那就将你喜欢的一小节记在心里吧!
(四)仿写儿歌,拓展延伸
1、课文第一段与后面几段有怎样的关系?想一想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想像生活中你看到的草坪还是怎样的,仿照第二小节自己编写一小节。(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五)作业
1、编一小节诗歌写下来。
2、收集描写大森林的诗歌、散文,抄写在积累本上。
标签:
教学设计
第6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6册教学设计
草叶上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送往小木屋的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下一篇:
《草叶上的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