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744
标签:
教学设计
第10册教学设计
西师版第10册教学设计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教材简析:
在“9.11”事件中,银行家爱德华身受重伤,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给自己的母亲打了一个电话,说:“妈妈,我爱您!”向我们展示了不平常的母子之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本课的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体会儿子对母亲深沉的爱,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把主要内容讲清楚,初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从朗读中感受爱德华对母亲的无限依恋,并能联想到自己,去感受亲情,感受生命。
教学难点:感知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关于“9.11”事件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
1、导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看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遇难者是谁?为什么打第三个电话?)
3、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若有错误,及时指正)。
(2)结合课文让学生分辨“悲痛”与“悲恸”的异同。
(悲痛:伤心。悲恸:极其悲哀伤心。)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3人)
4、自读探究: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归纳的问题,用横线画出与问题相关的句子,全出主要词语,在旁边批注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再把所找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解疑合探:(20)
A. 遇难者是谁?
1、指名交流,并说出自己的依据。
(引导学生结合字词理解人物的身份:“银行家”、“这关系到您儿子庞大遗产的归属问题”、“他留在人世的财富”等。)
(课件出示:银行家、庞大遗产、财富)
2、体会人物情感:
你认为这样一个有身份有地位的银行家,临终时交代他人的最应该是什么?(遗产的归属问题)
B、爱德华为什么要打第三个电话?
1、一个腰缠万贯的银行家,临终时给自己的母亲打电话,而且只说:“妈妈,我爱您”,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因为银行家爱德华(处于生死关头 ),所以要打第三个电话。
2、体会灾难:
(1)读出自己找到的句子。
出示句子:
“当恐怖分子的飞机撞向世贸大楼时,银行家爱德华被困在南楼的第五十六层上。到处是熊熊的大火和门窗的爆裂声,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已没有生还的可能。在这生死关头,他掏出了手机。
爱德华迅速按下第一个电话。刚举起手机,楼顶忽然坍塌,一块水泥板重重地将他砸翻在地。他一阵眩晕,知道时间不多了,赶紧按下了第二个电话。可还没等对方应答,他想起一件更为重要的事情,于是拨通了第三个电话……”
(2)什么是“生死关头”?(指关系到生存还是死亡的关键时刻。)
(板书:生死关头)
(3) 哪些词句让你看到爱德华处于生死关头?
(抓住“第五十六层”、“熊熊的大火”、“爆裂声”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当时危急的气氛。
(4)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生死关头的危急。
(谁能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当时的危急?)
指名读,指名评价,再指名读。
(5)师小结:生死关头,银行家爱德华掏出手机打了电话。
3、体会亲情的地位:
(1)除此之外,还有原因,谁来回答?
因为银行家爱德华(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 ),所以要打第三个电话。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我儿子临终前已不关心他留在人世的财富”来理解。)(7-8人)
4、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插图的下方。
5、学生颂读:“妈妈,我爱您!”
师:的确,当灾难来临,我们可以抛下金钱、地位、名誉,但惟独不能抛下亲情;同样,在生命的尽头,金钱、地位、名誉都可能远去,唯有亲情可以永恒!在银行家爱德华这里,永恒的亲情就浓缩在这看似简简单单的五个字里。同学们,读这句话,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呢?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反复读。
4、师总结:
同学们,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道尽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眷恋,道尽了儿子对母亲的无限牵挂……这一句看似平凡的话是儿子的生命留言。(相机板书:生命留言)
5、感受人间亲情:(课件出示图片)
自古“乌鸦反哺,羊羔跪乳”,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孝敬父母的故事。在我们的家乡西峡,有一个广为传诵的孝女崔英丽。她是西峡县一名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子。2006年,她50多岁的父亲被查出身患尿毒症后期,唯一解救的办法就是换肾。在体检出她的肾最匹配时,她不顾儿子还不满周岁,毅然捐献出一个肾,挽救了父亲的生命,被社会广泛赞誉。2007年被西峡县妇联授予“感动西峡•巾帼女杰”荣誉称号。
三、质疑再探:(5)
课文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遇难者是一个腰产万贯的银行家,知道了在他心中只有亲情最为重要。(擦去副板书)你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吗?一定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互相解疑。
(预设:
(1)、为什么文章一开始不揭示电话留言的内容而是放到最后?作用是什么?
(设出悬念,增添了“第三个电话”的神秘色彩,使文章的可读性更强,突出重点。)
(2)、文章出现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留给读者猜想的空间。)
四、运用拓展:(5)
1、总结小收获。
2、设计小练习:
(1)自由设计;
(2)交流展示:
(如:抄写令你感动的句子,背诵、积累等。)
六、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这一颗颗孝心澎湃着我们的身心,激荡着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再次放开声音,读一遍爱德华先生的生命留言!
标签:
教学设计
第10册教学设计
西师版第10册教学设计
遇难者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下一篇:
《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教学设计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